(一)后工业时代到来
经济向后工业化转型非常重要的指标是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和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从这个角度延伸出后工业时代到来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显著超过第二产业。
在经济增速换挡的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演变也在加速。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2010年的10年间,中国的第二、三产业占比均处于整体上升的阶段,唯一被压缩的是第一产业占比,这符合经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特征。2010—2015年,第二产业的增速在产能过剩、生产价格指数长期通缩的重压之下开始下降,在GDP中的占比从49%下降至47%,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则从43%提升至46%,这一时期符合经济开始向后工业化转型的特征。2015年之后,“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推动落后工业产能加速淘汰,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2016年,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下滑至41%,同期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提升至51%,第三产业首次超越第二产业,随后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截至2019年末,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分别为7.4%、39.6%、53.0%,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绝对顶梁柱(见图1-4)。至此,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出现明显的后工业时代特征。
图1-4 三大产业在我国GDP中的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二)经济增长对资本投入的依赖降低
后工业时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其总体特征表现为总需求增速放缓,经济增长对资本投入的依赖度下降。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占主导,工业生产的规模效应推动投资需求快速增长,伴随着工业化所必需的人口红利和快速城镇化,这一阶段需求侧增长强劲,经济增速普遍较高,资金、产能处于稀缺状态。后工业时代,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消费取代投资成为决定经济增速的最大动能,而消费增长所具有的稳定、平滑和低增长特征,决定了后工业时代的经济增速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较低的增速;二是较低的波动;三是GDP所依赖的资本投入强度也回落至更低水平,单位GDP的资本投入需求快速下降。
从具体时间轴上看(见图1-5),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2010年,我国经济结构符合工业化时期的整体特征:高资本投入,高经济增速。而2011—2015年则处于过渡时期(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速转型换挡,消费逐步占主导低位;惯性依赖投资,但投资对GDP的拉动效率有所下降。2016年之后,我国经济结构符合后工业时代特征:低增长,低波动,低资本依赖。
图1-5 经济增长低波动、三驾马车与单位GDP资本投入(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Wind。
(三)信贷需求增速或将持续减缓
第二产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资金需求更大,企业负债率往往也相对更高。第三产业中,除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多数行业对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小。因此,在后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和后工业时代,第三产业逐步主导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对资本投入的依赖逐步降低,银行信贷资产规模扩张动能也随之减弱。
这一宏观逻辑具有明显的经验数据支撑。考虑到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也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可以尝试将“第二产业+房地产业”的产值之和占总GDP的比重,作为衡量资本密集型行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指标。从图1-6可以看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增速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占GDP的比重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012—2019年,资本密集型行业在GDP中的占比快速下降,已经从高点52.10%下降为46.55%;对应地,人民币贷款规模增速也从20%~30%的高位下行至12.3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强调要摆脱“规模情结”,不再单纯追求绝对规模的增长,以应对信贷需求增速趋势性走弱的宏观趋势。
图1-6 贷款增速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占比
注:这两个指标是3年移动平均值,资本密集型行业占GDP比重=(第二产业+房地产业)/总GDP(现价GDP口径)。
数据来源:Wind。
此外,中国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还体现在股票市场的市值结构中。2020年上半年,以房地产、钢铁、化工、银行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市值被以新兴消费、通信和医药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市值超越。同时,70%的股票成交额发生在新兴行业,表明在A股投资者预期中,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完成了向后工业化的转变。新兴行业高风险、高投入、高成长,与商业银行追求低风险、主要依赖利息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融合度较低,新兴行业的快速壮大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和思维习惯形成新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