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在舞蹈教育中的体现

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在舞蹈教育中的体现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确定舞蹈教学训练的生理和心理依据。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安排适当的舞蹈教学内容,是现代舞蹈教育、教学应该关注的课题。在青春发育期,中学生的身心迅速发生变化和发展,迈向成熟。这个时期被称为“危险期”,少年期的中班正是舞蹈教育的“危险期”。为了将“危险期”顺利度过,学校对于该阶段学生的思想教育课程要非常重视,特别是法制课和品德课等课程的开展要卓有成效。

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在舞蹈教育中的体现

舞蹈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来建构学生最佳的舞蹈学习心理结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确定舞蹈教学训练的生理和心理依据。舞蹈充分调动人的生理机能和包括情感体验、人体动作、表情姿态在内的心理机能,为青少年创造审美和欣赏审美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进行舞蹈教育时,青少年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呈现出动态的舞蹈形象,一方面陶冶了情操,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美的教育。舞蹈教育在无形之中推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的形成。

就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来说,舞蹈教育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比较特殊。比如,两个孩子具有同样的年龄和同样的身体条件,他们在同一个时间内在舞蹈学校和其他学校之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两年之后,他们的发展方向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体现在爱好、追求和心理成长方面,还体现在身体发育方面。

学习舞蹈的男女学生普遍比普通男女学生的身高更高,特别是女生,体重比普通学生更轻,这是舞蹈学生和普通学生最明显的差异。学生的青年期和少年期一直都会存在这种差异,特别是男生开始进入迅速长个的阶段,差异会更加明显。

个体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每个年龄阶段均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安排适当的舞蹈教学内容,是现代舞蹈教育、教学应该关注的课题。

(一)中学生舞蹈学习身心发展特点

人生黄金时代的开端在于中学阶段,该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具有特色而又非常重要的时期。在青春发育期,中学生的身心迅速发生变化和发展,迈向成熟。对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进行研究和把握,有利于全面了解和认识教育对象,推动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这也是身为教育工作者将教育工作做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中学阶段也是每个学生从童年期迈向青少年期的过渡时机,童年期的特征并没有完全消失,青少年期的特征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个阶段充满了矛盾,因此也被大家认为是教育的困难期。

1.中学生舞蹈学习的生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发育阶段,从以前的不成熟迈向成熟是中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征。中学生生理机能的改变包括许多方面,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性的成熟;第二是身体外形的改变;第三是内脏机能的健全。其中,人体内部发育最晚的部分是性,性一旦发育成熟,便意味着人体的全部器官逐渐趋向成熟。

(1)身高体重增加迅速。人一生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0~1岁,第二个高峰期是11~12岁至15~16岁左右。中学生正处在第二个生长高峰期,身高、体重、肢体的增长都很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身高增长迅速。中学生在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每年可增高6~8厘米,甚至可增高11~12厘米。

第二,体重急剧增加。值得指出的是,在第二高峰期,男女生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有两次交叉。青春期以前,男生一般比女生高,体重也略大于女性。但在11~13岁期间,女生在身高和体重方面都迅速超过男生,这是第一次交叉。第二次交叉在14~16岁,男生的身高、体重、肩宽、盆宽等各项指标又超过女生,这说明男生青春发育期突然增快的阶段已经开始,而女生各方面的发育逐渐缓慢,不再有大的变化。

第三,骨骼和肌肉迅速生长。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骨骼生长急速,上下两肢骨,特别是下肢骨长得最快,另外胸骨横径增大,男生的肩膀加宽,女生的骨盆增大,颚骨变广,脸变长,颈部变粗,肌肉随骨骼的变化而加大、加粗。尤其是大肌肉急速生长,而少年期较发达的小肌肉则相对处于停滞状态。所以他们喜欢大运动量的活动,爱跑、爱跳、喜欢干力气活等,对于细小的动作却一时显得笨拙。各种资料都表明,人到了青春发育阶段,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然而心理水平尚未成熟。

(2)身体机能逐步健全。青春期中学生的体内机能,尤其是作为生理基础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迅速地发育健全起来。

第一,心血管系统发育方面:心脏发育趋于成熟,脉搏跳动减慢,心脏重量、形体、恒定性及血压都接近成人。

第二,呼吸系统发育方面:16岁时男生肺活量增加到3520毫升,女生肺活量增加到2560毫升,接近成人水平。

第三,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方面:中学生脑的平均重量、体积、脑电波与成人基本没有差别,大脑机能显著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特别是内抑制的机能逐步发育成熟,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明显增加,但由于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激素的产生,对脑垂体的正常活动产生了影响,使兴奋和抑制的交替不稳定,有时甚至产生急剧变化,降低了大脑皮层上第二信号系统对行为活动的调节作用。因此,青少年易产生过激言行。这个时期被称为“危险期”,少年期的中班(3~4年级)正是舞蹈教育的“危险期”。学生的情绪十分不稳定,心理常常失去平衡,时而懂事得像成年人,时而又回到童年期。

舞蹈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要对中学生阶段高度重视,需要将得力班主任配备给此阶段的学生。如果在这个时期教师能把工作做好,文化课教师和学管人员以及专业教师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将学生教育好,学生就能将“危险期”顺利通过,有的班级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优秀班级,有的学生也可以成为优秀学生。此时,优秀舞蹈人才逐渐显现。为了将“危险期”顺利度过,学校对于该阶段学生的思想教育课程要非常重视,特别是法制课和品德课等课程的开展要卓有成效。

2.中学生舞蹈学习的心理发展特征

中学生拥有丰富多彩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认为他们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自我意识和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因为在青年初期,生活实践拥有更加丰富的内容,社会交往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学习内容呈现出了完整性和复杂性以及系统性的特征,所以,中学生社会化程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更加接近,迅速提升了中学生的心理过程水平。舞蹈学生和普通学生同步成长时,舞蹈学生的成长过程也会产生身心发展失衡的现象。普通学生高度发展智力时往往会伴随体力的下降,身体发育出现异常,最终导致体力和智力同时发展滞后的严重问题。舞蹈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会出现身心发展失衡的问题,但是一般都是智力而不是体力的下降。高度发展体力会让学生对智力的培养产生轻视。推动体力和智力同时发展是舞蹈教育的责任,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推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实现。

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但舞蹈教育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主观能动因素。就舞蹈教育的层面来说,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生物遗传等几个因素中,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当生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同时具备,教育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舞蹈教育特别是专业学校的舞蹈教育的发展将为社会主义培养所需舞蹈人才。换句话来说,在这几个因素中,如果前提是生物因素,条件是环境因素,那么关键因素就是教育。

青少年从未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于中学时期,这也是他们智慧和身体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是一个人开始独立自主迈向自己生活道路的阶段。他们的心理活动发展在该时期情感方面体现出的特征是,丰富多彩的情感让他们充满活力和热情,更加重视感情。他们在这一时期拥有比较复杂的情感和强烈的情绪体验,两极化比较明显。他们充满激情地对待生活和活动,始终拥有蓬勃朝气,对于是非控制情绪能够明辨,而且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就舞蹈教师来说,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真正了解,回顾、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始终坚持教学民主性,才能将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创造出来,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得以实现。舞蹈教师在该时期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理念要以审美为核心,以新课标的要求作为标准和依据,对舞蹈教学和舞蹈教育的审美功能加强重视,积极探索更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逐渐建立起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舞蹈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培养。(www.xing528.com)

(二)小学生舞蹈学习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舞蹈学习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图2-2):

图2-2 小学生舞蹈学习身心发展特点

1.小学生舞蹈学习生理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是舞蹈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一般是呈稳步向上发展的趋势,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大脑结构与机能得到了突出的发展,表现为脑的重量增加、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以及脑电波的改变,这些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完善。而小学生大脑皮层的成熟奠定了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小学阶段儿童骨骼肌肉迅速发展,身体肌肉大小和力量都在逐渐增强,6岁儿童的手脚还不够灵活,到了9~10岁时,大脑对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加强,而且身体的力量和耐力也有所增加,这时儿童的肌肉运动变得十分平稳协调,儿童生理机能的发育成熟程度为舞蹈动作技能的训练提供了可能。

在身体形态方面,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儿童骨骼系统的发展表现为6~8岁颅骨长得最迅速,7岁时颅骨几乎完全骨化,囟门也已长满。管状骨已在增厚,骨骼的构造变得更紧密,脊椎骨要在7~11岁间才逐渐骨化。7岁左右,腕骨骨化变得明显,掌骨和指骨的骨化到9~11岁才能完成。此阶段骨组织内含矿物质少,其骨骼组织中含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钙、盐、磷成分较少,骨密质较薄,因此,小学生的骨骼坚固性差,可塑性强,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易弯曲变形。由于骺软骨尚未完全骨化,进行合理的专业训练能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幅度;但负担过大,可使骨骺部损伤或过早骨化,因而影响身高。

2.小学生舞蹈学习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较迅速的时期,表现为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备,其有意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差,他们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颖、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所吸引而分心;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生理发育不断成熟,以及经常性的学习行为习惯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能力,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强,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也有了很大发展;小学生的无意记忆仍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已逐渐增强;小学低年级学生擅长具体形象记忆,高年级学生逻辑记忆得到了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想象力的丰富性不断增强。

小学生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道德感发展经常表现在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和见义勇为等良好品行中;理智感经常表现为学习上勤学好问、乐于探究;美感的发展表现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丰富性。在音乐舞蹈的学习中,对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舞蹈,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街舞的爱好迫切感增强,其中一部分学生开始模仿他们所喜欢的舞蹈。小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开始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新的活动场所、新的活动任务、新的人际关系使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学生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和品德的发展方面。

小学是舞蹈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同时,小学生旺盛的机械记忆能力促使他们积累自己喜欢的舞蹈音乐及歌曲。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增强,一些较难的舞蹈学习成为可能。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特点为:7~9岁的儿童处于“写实阶段”的高峰,他们对任何艺术作品的评价都是以像与不像为刻板标准;到了9~13岁,他们才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艺术作品,并形成对风格、表现性等审美特性的直觉敏感性。

3.小学生舞蹈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在舞蹈训练中应注意对身体的全面训练,多进行对称练习,否则易造成发育不均衡、脊柱变形等。

(2)少年儿童脊柱生理弯曲小于成人,缓冲作用较差,故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跳跃练习,练功室内若没有木地板就不要做大量的弹跳训练,否则会对下肢骨化点产生过大和过频的刺激,易引起骨化点过早骨化或软骨损伤,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3)不宜过多地进行快节奏、大幅度、高强度的扭胯摆臀动作,否则会影响髋部的正常发育,使得成年后髋臀部肥大而影响形体美。

(4)少年儿童的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软骨较厚,所以关节的活动范围大于成人。在这个时期,宜进行柔韧性练习。但少年儿童的关节牢固性差,容易发生关节韧带的扭伤、关节脱位等。所以在舞蹈教学和训练中,在发展关节柔韧性的同时,应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防止软骨病及关节的损伤。

(5)在身体机能方面,少年儿童的心肌纤维较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心脏收缩力弱,血压反应不稳定,植物性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因此负荷不能过大,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少儿的胸廓狭小,肺活量较小,呼吸肌力量弱,因而呼吸深度浅频率快,最大吸氧能力和每次心跳的吸氧量较低。因此,在教学中应教学生呼吸的方法,使学生做到呼吸与动作的正确配合。

(6)少年儿童大脑皮层中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是不均衡的,兴奋过程占优势而抑制过程相对较弱,因此兴奋过程容易扩散,做动作时多余动作多,动作不够协调精确。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易疲劳也易恢复。

(7)儿童时期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对形象具体的信号容易建立条件反射,而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的语言思维能力差,分析综合能力还不完善。因而在教学中,教法上应多采用直观形象的示范动作,精讲多练,多采用简单易懂和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讲解。内容要生动活泼、多样化,避免单调的训练内容。要多安排一些短暂的休息,避免产生疲劳。

(8)在身体素质方面,7~10岁孩子是柔韧、灵敏素质处于自然增长率最快的时期;10~12岁女孩、12~14岁男孩是速度、耐力、力量处于自然增长最快时期,舞蹈训练中要抓住这些年龄段进行相应身体素质的提高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