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舞蹈教育历史不断发展,促进了舞蹈教育的逐渐完善。中国历代王朝所设立的宫廷乐舞教育机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遍及各地的文化馆、站,业余教育机构所开展的舞蹈教育活动,对舞蹈艺术的承上启下、延续普及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舞蹈经过唐代的繁荣以后,到了明清之时,除民间舞尚在自发地发展外,作为独立意义的舞蹈艺术则失去其自立的地位,而进入戏曲的综合艺术之中。因此,舞蹈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一)舞蹈教育的功能

舞蹈教育是保存、传播舞蹈技艺和舞蹈理论、促进舞蹈艺术繁荣与发展,普及舞蹈文化的重要手段。舞蹈教育是在舞蹈自身的发展与成熟过程中产生的,形成了其术业专攻的特点,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维持个体与群体生命,人类用劳动改造自然。而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必须以群体的合作才能改造自然。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人们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在向别人传递经验的同时,亦从别人处获得经验。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与成长过程中,人类教育的最初形态——舞蹈教育应运而生。

舞蹈教育历史不断发展,促进了舞蹈教育的逐渐完善。而舞蹈教学本身就寓于教育之中,两者缺一不可。舞蹈教育对舞蹈实践存在多方面的意义。群众性舞蹈教育活动使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保存、传授和流传。中国历代王朝所设立的宫廷乐舞教育机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遍及各地的文化馆、站,业余教育机构所开展的舞蹈教育活动,对舞蹈艺术的承上启下、延续普及起着积极的作用。古今中外各专业舞蹈教育机构的建立、规范教材的施用、严格正规的训练、专门人才的培养对提高和发展舞蹈技艺有着巨大的意义。

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十分显赫的。中国舞蹈经过唐代的繁荣以后,到了明清之时,除民间舞尚在自发地发展外,作为独立意义的舞蹈艺术则失去其自立的地位,而进入戏曲的综合艺术之中。而西方舞蹈则在文艺复兴期间从宫廷综合艺术中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芭蕾舞”。

舞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它不仅作用于社会,而且受社会的制约。只有充分了解舞蹈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找到它确切的社会位置,也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它的本质,发挥它应有的社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舞蹈教育丰富多彩起来。伴随着审美意义的宽泛,观赏性、娱乐性艺术的增多,现代审美的多元化发展,舞蹈教育在社会中的阶级性质不那么直接了。在西方出现了众多的私人舞蹈学校,不少舞蹈学校资金都是由私人企业资助的,靠国家资助的学校越来越少。沃尔·特里在《美国的舞蹈》中分析了美国舞蹈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原因,从表层上看,许多舞蹈学校的兴起与发展,其中一部分是为了谋生,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个人对艺术创造的强烈追求,还有一部分出于对传统舞蹈艺术的喜爱。但究其实质,它仍是社会的产物,它不仅满足了一部分青少年的职业要求,使他们通过这条渠道成为社会需要的舞蹈家,而且对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舞蹈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舞蹈教育功能分为社会功能(包括健身功能)和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一部舞蹈作品从外部形态上看,是各种动作和姿态的交替展现;如果从内部结构去审视,它则是人的各种情绪合乎逻辑发展的倾诉和迸发。换言之,舞蹈是为了表现人类的情感而被创造出来的,它是一种以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因此,舞蹈语言是一种通过人体律动来传达人类信息的情感语言,它具有强烈的传感作用,含有浓厚的传感因素。而且舞蹈文化是一种非语言文字的人体动态文化,所以它可以跨越语言文字的障碍四海通行、五洲共赏,成为全人类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天然手段。舞蹈在传播我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展现我国古老文明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舞蹈把年轻人的精力导入节拍韵律。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用有规则的运动来发泄精力、体力和情感,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发展身体、调整肌体、保持身体平衡等。舞蹈练习、舞蹈节奏可以帮助受伤的肌体和受挫折的心灵得到复原,这时舞蹈便是一种治疗。舞蹈的健身作用早已得到公众的认可,舞蹈的动作使四肢活动、身体跳跃和翻转,必然会增强舞者各部位的功能,帮助新陈代谢,健壮体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是通过跳舞来进行健身锻炼的。

3.人们在各自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文艺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这就是说,把艺术作品作为认识对象,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过去和现在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了解无限多样的人生和无限多样的情感变化,从而以此为鉴,修养自身,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由于舞蹈艺术的再现性能,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对特定生活的真实反映,可以帮助观众正确地认识历史、了解现实。例如,舞剧《丝路花雨》以新颖的动态形象帮助人们了解我国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欣赏到别具特色、奇丽优美的敦煌舞蹈艺术以及风土人情、服饰文化等人文景观。

4.在我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重视舞蹈的宣传教育作用。早在原始社会,所谓的“百兽率舞”就是先民在成功狩猎,获得大量的食物之后,高兴地聚集在一起,围着篝火,烤着猎物,欢快地交谈着白天围猎的情况,当欢谈尚不能尽兴时,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方面重温猎兽的快乐;另一方面也是将如何捕获野兽的过程和经验形象地表演给大家(特别是青少年)观看,这种场面既是捕猎丰收后喜悦心情的表露,同时又是传授经验的教育过程。此时的拟兽舞,除了自娱和娱人之外,还具有形象地演示兽类的行动习性和人类应当如何捕获它的教育功能。周朝初期,在周公旦的主持下,集中整理了前代各种有代表性的乐舞,除了用于歌颂祖先外,也用于教育贵族子弟和进行宣传,那时已把贵族子弟学习舞蹈规定在制度当中。

5.舞蹈教育是美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舞蹈与音乐结合进行,不用翻译,无须解释,心灵直接倾听动态语言——那形体的柔姿与张力、鲜明亮丽的节奏、描绘情感的旋律、幽深变幻的景观、美丽缤纷的服饰及天人感应、物我沟通的境界,都无不促进了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舞蹈教育不是培养单一的舞蹈表演家,而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舞蹈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舞蹈教育的制度

1.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www.xing528.com)

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是一种将舞蹈教育渗透在普通教育之中的制度,它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教育覆盖面很宽。普及型舞蹈教育集德智体美为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参与性、感受性,因此它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特殊的教育功能。

(1)德育的功能。普及型舞蹈教育非常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是以情感活动为中心,无论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还是教育过程等方面都具有德育的功能。

(2)智育的功能。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向人们传授人文历史、自然以及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舞蹈动作组合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现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舞蹈教学中形象化的语言和精炼的舞蹈动作能够诱发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因此,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对于智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体育的功能。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它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自然体态,还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它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匀称发展。普及型舞蹈教育对人体形态的要求虽然不像专业型舞蹈教育那么严格,但还是会使受过舞蹈教育的学生有一个健美的体形。舞蹈训练的过程对学生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大有裨益,普及型舞蹈教育与体育具备的共同点就在于二者都是通过人的肢体训练来达到增强体质和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4)美育的功能。舞蹈作为一种艺术主要对人体美进行表现,更加注重形象美和造型美以及律动美,利用人体的律动将舞蹈包含的深厚艺术底蕴和人的思想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让人对美有充分的享受。对舞蹈教育进行普及,有利于帮助普通受教育者提升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推动全民舞蹈文化水平的提高。

2.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

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是以培养舞蹈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它在国民教育中自成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舞蹈人才,使他们的技能得到高度发展,成为社会中拔尖的舞蹈家。我国的舞蹈教育制度基本上属于早期专业型教育制度,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国是以中等舞蹈教育为主,除此之外,还在一些艺术学校中设有舞蹈专业。我国的中等舞蹈教育发展很快,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艺术学校,但是初等舞蹈教育还比较弱,有些社会机构如少年宫、少年之家、艺术馆文化馆等也有一些业余舞蹈培训中心,但是在中小学中还没有完全普及舞蹈教育,需要继续完善。我国的舞蹈教育基本上是沿着单纯专业化道路向前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系统。但是仅从早期专业教育制度来讲,只有中等舞蹈教育是不能构成体系的,只有将它向上延伸,形成高、中相接的系统,除此之外还要将它向下延伸,形成舞蹈的初等教育,那样我国的舞蹈教育制度才能更加完善,至少就早期专业型教育制度而言是比较完善了。

3.两种舞蹈教育制度相互促进

将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和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放在一起比较,两者之间各有长短和优劣,所以二者之间要相互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将两种舞蹈教育制度融合、相互促进,推动舞蹈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我国主要推崇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对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的优点进行吸收的同时,发扬自己的优势,将两种制度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继续加强高精尖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是我国舞蹈教育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和进步,利用这种制度对舞蹈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优势非常明显,但是要一直坚持这种优势,充分发挥出这种优势的作用,对于培养高精尖舞蹈专业人才继续加强力度,紧接着再实现这些高精尖舞蹈人才与社会的融合,致力于舞蹈的普及工作。在推动两种制度相互融合时,不能像以前那样只重视少数专门人才,而对于大多数人开展普及舞蹈教育有所忽视,也不能为了普及型舞蹈教育的加强放弃了以往对少数尖子人才的培养。

(2)不断扩大舞蹈教育在社会中的普及面。舞蹈教育不能只服务于个人或个别团体,而是以全国和全社会作为受众对象。但是,无法避免个别学校必须完成的个别具体任务,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急需的高精尖专业舞蹈人才只有个别的专业学校才能够培养出,而且舞蹈教育是只有极个别的普通学校才设置的专业,这种现象属于不正常的范围。但是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来说,舞蹈教育必须以全社会作为受众群体,究其原因,舞蹈既是文化遗产又是文化现象,所有受教育者对于舞蹈都要具备学习和继承以及参与的权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