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实践创新

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实践创新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工作坊”为主要的培训形式。在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们将参训教师进行异质分组,每次培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采用“工作坊”的形式进行。专家领衔式工作坊主要由一名专家主持,由该专家全程负责工作坊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此类工作坊主要用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实践创新

近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以寻求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为目标,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模式上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满足教师成长需求、受到参训教师普遍认同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和全员培训的两大模式,较好地实现了我市幼儿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4.2.3.1 “引领—参与—合作—反思”——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

1.“引领—参与—合作—反思”培训模式的基本内涵

“引领—参与—合作—反思”培训模式以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在培训过程中重塑专业精神,强调互动参与,学习者在专家引领下,在团队合作中体验与学习,在行动研究中反思与感悟,从而完善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智慧,形成教学风格,实现专业成长。

2.“引领—参与—合作—反思”培训模式的实施策略

(1)以专业精神塑造为基础。教师的成长需要内力驱动,需要精神支柱,有了专业精神才可能主动地反思自己,研究自己的工作,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对于幼儿园骨干教师来说,他们的专业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如何引导他们进一步突破自我,实现跨越式发展,则是我们在骨干教师市级培训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从关注骨干教师职业幸福切入,关注他们的成长愿望,激发他们的专业尊严,采用多种途径重新点燃他们的理想信念,激励他们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追求卓越的意识,从而实现专业精神重塑。如在培训的第一个阶段我们就把学员的专业发展规划作为培训的重点,让每个学员进行自我剖析,为自己设定成长目标。我们邀请本地的特级教师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不同类型特级教师的现身说法使学员受到极大感染,感觉特级教师就在身边,自己与特级教师有相似的潜能,只要有教育激情,坚持行动研究就能不断成长。我们还把激励学员“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中。每次培训前都指定2~3名学员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每次培训结束都让学员说一句培训感言。

(2)以“工作坊”为主要的培训形式。在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们将参训教师进行异质分组,每次培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采用“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工作坊”培训活动将“引领—参与—合作—反思”理念融入其中,强调的是合作学习和共同建构,其所追求的目标是:触及情感、引发思考、生成问题、达成共识、推动实践。我们在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工作坊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专家领衔式工作坊。专家领衔式工作坊主要由一名专家主持,由该专家全程负责工作坊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此类工作坊主要应用于新理念、新技术、新能力方面的培训,突出幼教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如为了让骨干教师掌握“观察儿童”的技术,我们邀请了江苏省教科院叶小红博士设计并主持了“观察儿童”主题工作坊。该工作坊的主要流程是:专题讲座—小组合作设计观察量表—分组观察儿童—反思、调整量表—再次观察儿童—分析、交流观察报告—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叶博士始终与学员一起研究,一起探讨,引导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为学员提供专业支持。

二是同伴互助式工作坊。同伴互助式工作坊突出学员的自主性,整个活动由学员主持与调控,培训者退在后面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此类工作坊主要用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工作坊活动中通过学员回顾、思考亲身的经历和原有经验,明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在与同伴交流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中达成初步的共识。培训者的作用是在充分倾听和了解学员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有引导性的关键问题,引导学员进一步思考新角度、新问题,形成新表述,达到概括和提升。

(3)以“诊断式论坛”为重要补充。“诊断式论坛”是主要基于幼儿园现场,就某一话题畅谈自己的见解,分享各自经验并拓展新经验的一种培训形式。

以“幼儿园环境创设”论坛为例:第一步,听介绍。请园长介绍本园环境创设的基本情况,使学员对该幼儿园的环境设计理念有个初步的认识,也对之后的现场参观有了更加明确的目的。第二步,分组讨论。学员们围绕“幼儿园环境创设”分组展开热烈的讨论。以自己所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优势与短板为案例,尤其对“创设支持幼儿创造的环境”这个命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从空间层次感的设计、材料的提供方式以及教师的指导等方面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的可行性方案。第三步,现场参观与诊断。学员走入幼儿园环境现场,分别对室内的活动区创设以及幼儿园户外整体规划创设进行细致的观察。经过1个多小时的参观,学员们带着参观时迸发的灵感、触发的思考和顿悟重回研讨现场,结合实践参观的情况再次讨论。第四步,论坛。每组推荐一名学员做中心发言,交流基于理论研讨与实践参观的认识与感悟。第五步,培训者提炼观点、丰富思想。“诊断式论坛”能较好地启迪教师的智慧,让参训教师在与他人思辨中得以提升。

3.“引领—参与—合作—反思”培训模式的特点

(1)培训者有效的专业引领。这种专业引领主要体现在培训者对培训内容与过程巧妙设计、关键问题引发思考、及时反馈和概括提升。

(2)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在培训中,教师的行动和思维要能够全面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反思与实践。

(3)合作学习。依靠群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同构新经验。合作既有培训者与参训者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参训者相互之间的合作。

(4)可持续发展性。培训不仅使教师获得他们所期望的知识技能,而且使教师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获得不断的自我改善、自我创生的能力。

4.2.3.2 “主题性—实践性—选择性”——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模式的构建

1.“主题性—实践性—选择性”培训模式的基本内涵(www.xing528.com)

“主题性—实践性—选择性”培训模式是将培训活动建立在幼儿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通过培训现场或专业实践活动,满足教师重建需求的一种培训模式。

“主题性”是指以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中心,培训目标直接指向幼儿教师需求和特点;“实践性”是指突出情境性,即培训通过提供现场或创设模拟的教学场景进行,如培训者的现场活动案例,教育实践能力的应用,教育经验的再现,参训教师的现场操作、模仿练习、互动交流等;“选择性”是指提供多种培训方案或课程内容,让幼儿教师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项目参加培训。

2.“主题性—实践性—选择性”培训模式的操作程序

(1)需求调研,形成主题。所谓“主题”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课程而言的,它指既体现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又蕴含教师自身需要的各种教育问题,它可以是所有教师都面临或关心的问题,如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女性教师自身的生理与心理健康问题,也可以是某些教师在教育中所特有的问题,如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等。“主题”是培训活动的核心,因为只有真正反映教师需求的主题,才能激发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热情,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那么如何确定主题呢?

①需求调研。调研的目的是收集问题,一般采用座谈会、问卷、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在每年全员培训开始前培训机构都会采取发放问卷、座谈讨论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需求调研。

②问题聚焦。将调研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归纳,选择和确定最急需解决、最具典型性、最普遍化的问题作为培训主题。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许多教师美术音乐等技能差,对艺术教育活动策略难以把握上;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或小规模民办园缺少艺术教育资源和条件薄弱;等等。这些问题为培训内容的选择和培训课程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2)基于实践,开发资源。根据培训主题,需要研发培训课程,组建培训团队。为突出“实践性”,我们在培训资源开发上力求本土化,即培训团队一般由本县(市、区)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他们各有研究、各具特长,能够为培训对象提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培训资源。课程内容主要针对主题要求,既可来源于优质园的实践经验,也可来自培训者自身的教育教学案例,这些优秀成果经过精细化整理和提升就成为很好的培训课程。

(3)按需选择,组织培训。培训机构将全年培训主题统筹进行安排,可以是同一主题滚动进行,也可以是不同主题逐月安排,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时间的要求选择相关的主题参加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美术素养培训中可采用“演—练—创—观—评—学”;在户外体育活动培训中可采用“观—比—培—研—践”。多元化培训方式能够丰富实践性培训的实施策略。

(4)及时考核,多元评价。培训结束后要对效果进行即时考核,了解培训目标达成情况。如通过学员绘画作品展示,了解美术实践能力培训效果;通过学员上展示课,了解集体教学能力培训效果;通过组织学员玩教具现场制作比赛,了解自制体育活动器械培训效果;等等。

培训后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评价通常是通过问卷和谈话等方式收集幼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整个培训项目进行评估。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填写反馈表、组织学员座谈、撰写培训感言等。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课程、培训组织的意见和建议等。

3.“主题性—实践性—选择性”培训模式的几种变式

宁波市各县(市、区)在实践“主题性—实践性—选择性”培训模式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该模式进行了创造和变式:

(1)“1+X”模式。“1+X”模式是临沭县在幼儿教师全员培训中所采用的一种模式,“1”即1天的集中理论培训,主要邀请县内外知名专家就幼儿教育理论前沿知识做专题讲座;“X”即不定天数的实践培训。实践培训内容向全县骨干教师、名师、教研员以及优质幼儿园征集,并在网上公示,供幼儿教师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此时培训以50人左右的小班化进行组班,在幼儿园现场展开培训。

(2)“菜单式”模式。临沭、郯城等地采用“菜单式”培训模式,即每年教师进修时学校根据调研制定“菜单”。“菜单”主要包括:提供幼儿教师自主选择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然后根据比较集中的菜单选择好的“厨师”,烹调出可口的“菜肴”。

(3)“分类式现场研修”模式。莒南县将幼儿教师进行分类培训:A类主要是公办园、国有民办园教师,采用“专题讲座与现场诊断相承接”的方式。如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开展”主题培训中,参训教师和专家一起进入幼儿园现场,观摩幼儿园区域环境、区域游戏的组织;然后,专家就观摩情况与参训教师进行对话;最后,由专家针对该主题开设理论引领性的讲座。B类主要是纯民办幼儿园教师,采用“项目培训”方式。也就是由区内骨干教师申报培训项目,该项目要求既有讲座又有课堂教学,参训教师根据自己兴趣需要选择其中一个项目参加培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