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世界高等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教师培养目标的确立主要考虑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学习者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等因素。
3.1.2.1 国家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教育目标的定位要根据教育部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因地制宜。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已经进入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转变的时期。《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已经得到法律的肯定。虽然一种职业的专业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但能最全面、最系统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还是教师培养。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推进师范教育结构调整,逐步实现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确立了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2011年9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地要制订并实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将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兼职教师信息库,统一颁发聘任证书,给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实现区域内兼职教师资源共享”。2015年10月,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将师德表现、教学水平、应用技术研发成果与社会服务成效等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单独评审。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制定和执行反映自身发展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不低于2008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规定的标准)。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比照本科高等学校核定公办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推动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制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原则上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讲授一门课程”。
以上这些教育政策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推进师范教育结构调整,拓展学前教师教育的培养主体,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层次,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等,促进了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目标顺应我国和世界教师发展的趋势,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实现了学前教育教师培养从传统的经验型、技术型和半专业化向现代型的转变,从而适应世界范围内人才类型和人才标准的变革。
3.1.2.2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处在大发展时期。2003年,国务院批准、转发,由教育部等九部门制定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今后5年全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即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社会需求量、需求类型的急剧增加,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在内的高校纷纷创办学前教育专业、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规模,学前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www.xing528.com)
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培养规格的准确性是确保学前教育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目标的确立要体现出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事业对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但要避免因为规模的扩大而影响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师范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的层次和类型的变化,以及实践对学前教育教师类型需求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等应突出分层分类培养发展趋势,同时保证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
3.1.2.3 学前教育教师教育格局变革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格局不断发生变化,正在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其发展趋势必然是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即未来基础教育所需教师由高师培养,取得教师资格必须获得大学本科学历文凭。学前教育教师也是如此。从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学前教育教师的学历标准都在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幼教专业的入学新生必须具有高中毕业水平,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大专甚至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国各地的幼儿师范学校通过并入高师,或创办专科教育,或改办其他层次、性质的教育等途径,结束了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的培养使命。教师教育的这一发展趋势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审时度势,进行科学的办学目标定位。
3.1.2.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自主化、多元化的要求
学生的职业理想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现实依据之一。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其职业理想并不完全相同。有些学生因为喜欢孩子而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有的学生因为喜欢从事幼儿教育而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也有的学生对与学前教育关系密切的职业感兴趣,因而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还有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得高等教育的“入场券”而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理想及其他动机应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体现出来。高校毕业生的市场化就业机制为大学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提供了自由空间,也带来了就业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修订专业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就业的可能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