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的思考,通常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一般性问题上切入,再思考其特殊性。
2.2.1.1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在如何划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问题上,由于观察视角和划分依据的不同,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傅乐(Fuller,1969)就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他以教师关注事物的变化为基点,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关注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之后,美国学者伯顿(Burder,1979)、伯利纳(Berliner)和斯特菲(Steffy)等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
综合不同学者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和研究结果,对教师专业的专业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1)三阶段论。求生存阶段是指刚踏入教学领域的新手;调整阶段是指进入教学第二年至第四年的时期;成熟阶段则指第五年后。(2)四阶段论。Gregore(1973)通过实证研究提出教师发展四阶段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专业全能期。(3)五阶段论。该观点认为,新手、已入门者、胜任者、熟练者和专家五个阶段构成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完整历程。从上述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论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是根据教师的实际发展历程来划分的,但不足之处是没有把师范教育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起点纳入教师专业化阶段中,对教师理想的专业发展过程缺乏关注和重视;而且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非一个直线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更新提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并不存在终点。因此必须关注其发展的动态性,以准确把握和理解教师专业化。美国教师发展理论研究领域的学者费斯勒(Fessler),于1985年提出了一套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理论,旨在从整体上探讨教师生涯的发展历程。费斯勒将教师的职业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设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www.xing528.com)
2.2.1.2 关于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对于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相对较少,主要还是借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有关观点和研究方法。
美国学前教育专家莉莲·凯茨(Katz,1972)以美国的学前教师为对象,针对学前教师的训练需求与专业成长进行划分,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四个阶段:生存阶段、巩固阶段、更新阶段、成熟阶段,并概括出每一阶段教师专业成长的重点,强调通过满足教师的专业训练需求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国学者庞丽娟借鉴了她的幼儿教师发展阶段研究,提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论:准备阶段(师范教育)、求生阶段(任职1~2年)、巩固阶段(任职3~4年)、更新阶段(任职第4~5年)、成熟阶段(4~5年后),并且提出对幼儿教师而言,在不同的阶段具有的不同发展特征和侧重点。北京师范大学张燕教授也于2006年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划分为八个阶段:职前关注阶段、入职适应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职业提升阶段、职业停滞阶段、更新阶段、生涯低落阶段、退出职业生涯阶段。我国学者姜勇等以“教师自主”为新视角,揭示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新手——动机阶段(工作1年内)、适应——观念困惑阶段(工作2~5年)、稳定——行动缺失阶段(工作6~11年)、停滞——发展乏力阶段(工作11~15年)、更新——动机增强阶段(工作16年以上)。该五阶段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划分方式,它符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它强调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关注教师长远发展,为有关方面制定幼儿教师发展计划提供了指导和依据。但是无论哪种阶段划分理论都不是严格按照年限来划分的,时间只是反映了当今社会学前教育教师群体的成长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