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智取向指导下,学前教育教师关注“教的知识、教的技能与策略”。而事实上,教师要掌握的并不只是教的知识与技巧,更是教的艺术与智慧。教的艺术往往不是通过传授而形成的,它需要的是教师对其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反思与提升,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师教育方法上,理智取向主要是教师通过参加各种课程培训班、专家讲座、会议,以及阅读专业期刊来获得发展,但这些方式反而适得其反,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被抑制了。
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知识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以及由此而来的教师传统道德权威的解体,以教师个体实践行为的改进为内容,以个人的或合作的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实践、反思为关键词,成为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价值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关注“实践”,即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强调“实践”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反思,这种“反思”是学前教育教师对其自身行为的思考与改进,而促进教师反思的方式则强调多样性。与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同在于:一是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并不强调外在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的获取,而是在于通过多样化的反思方式,促使学前教育教师对自己及其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以促成“反思性实践”为追求目标;二是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即不是通过外在专家告诉他们如何去做,而是主要依赖教师个人或教师之间合作的“发现”。
就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特点而言,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既体现了一般教师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内在规定性。学前教育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最突出地体现在它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上。幼儿园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急剧变化时期,是其自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初步形成期。因此,从学前教育教师工作特点来看,其专业的独特性在于幼儿园教育是保育、教育相结合,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综合性教育,其艺术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工作的重心在幼儿保育。由于保育工作琐碎繁杂,学前教育教师中女性比例高。正如顾荣芳所说,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是对幼教实践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性实践。因此,实践—反思取向较之理智取向有较大的优越性,因为实践—反思能帮助教师朝着目标和规划前行,同时由实践—反思带来的成效又鼓励着教师持续努力,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学前教育教师职后培训为例,理智取向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一取向指导下的学前教育教师培训效果并不突出;但为教师提供具体的幼儿教育活动案例并结合自身实践,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反思、实践,实现专业成长,其效果显而易见。(www.xing528.com)
《指导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据此,学前教育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同时,“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践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应有能力通过相关理论掌握教学情境变化的可能性,理解各种教育现象所蕴含的深层教育内涵,而且能够将理论与个人经验进行恰当地转换、修正和反思。面对生动的、变化的教育对象和特定的教育情境,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调动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及时判断并作出合乎教育规律的反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的实践反思还表现在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进行评价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等方面。
实践—反思取向的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1)反思。反思是学前教育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反思,及时调整活动。教师在个人反省或集体反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或集体的优缺点,可以拓宽专业视野并激发追求、超越的动机。反思可以分为个人反思和合作反思:个人反思包括写日志、写个人传记、写构想、写相关文献评述等;合作反思是通过信件交流、教师集体研讨、参与观察等方式与他人合作进行反思。(2)合作自传。即由一组教师一起围绕目前工作的背景、当前正使用的课程、所信奉的教育理论等主题写出自我描述性的文字,然后进行批判性的评论。(3)教育行动研究。学前教育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将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深度反思等不同形式有机结合,养成定期书写专业日志的习惯,为研究提供生动的素材,促进研究的进行;学前教育教师还可以建立档案袋来研究幼儿发展的历程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轨迹,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