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在阐述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概念的内涵时,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按照这一观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内涵就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随着资本主义劳动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出现新的特征,并由此增添新的内涵。因此,联系资本主义劳动方式的发展变化,探讨生产劳动概念扩大了的和新增添的内涵,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课题。
《资本论》先是就一个个体生产者的角度来分析生产劳动的概念,然后,就一个结合生产者即总体工人的角度来分析生产劳动的概念。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发展,因而“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化为总体工人即结合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59]。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即使劳动者不一定亲自动手,例如工厂的工程师与设计人员并不亲自从事某种产品的创造,但他也是生产劳动者。马克思在这里是根据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关系的变化阐述了“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60]这种联系生产过程的条件与关系的变化来阐述生产劳动概念新的内涵的方法,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方法。(www.xing528.com)
在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结合劳动进一步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发展,制造社会产品的总体工人的内容进一步扩大和表现为新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起了物质生产领域的原本的生产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中,随着产业资本的扩大,资本关系进一步征服与扩大到社会广泛的经济领域,从而出现劳动与资本的交换范围的扩大,由主要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与资本相交换,发展到物质生产领域及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与资本相交换两种形式并举,甚至出现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关系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引起了形式上的生产劳动概念的扩大,即衍生出更多的派生的形式,从而广义的生产劳动的概念内涵就进一步扩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