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纪之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纪之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是一位仁慈、具有母爱之心的女性,她的个人品质显然得到多数英国人的认可。总之,自由党上台时,它感到必须做出一些新姿态。这项动议在上院受到严重阻挠,保守党贵族一再反击,使法案无法通过。后来爱德华七世国王逝世,又使法案拖延下来。11月,新继位的乔治五世国王答应在必要时册封足够多的新贵族迫使上院通过法案,但条件是举行一次新的大选观察民意。

世纪之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她在位63年7个月零3天,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她在位时,适逢英国国力最鼎盛时期,她的时代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发生着重大变化。维多利亚最大的功绩是在这个变动的时期维护了英国的立宪君主政体,使君主制在一个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追随了时代的步伐。在维多利亚时代,君主立宪制度牢固地确立了,其规范、形式也成为定式。在20世纪,君主立宪制顽强地保存下来,其中基本的原因,就在于国王统而不治,置身于国内外政治漩涡之外。王权只是国家的象征,是整个民族认同的目标。人们有怨愤也不会指向王权,立宪制度为王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维多利亚还以其严肃的生活态度为19世纪英国人树立了榜样,她逝世时,受到全体英国人真诚的哀悼。

1903年伦敦街头的汽车

20世纪的英国国王多数能追随维多利亚的样板,爱德华七世尽管在做太子时有一些轻浮,但他去世时却受到普遍好评。乔治五世和乔治六世都是勤勉的国王,他们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受到国人的尊重。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是一位仁慈、具有母爱之心的女性,她的个人品质显然得到多数英国人的认可。只有爱德华八世上演了一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时代剧,他坚持要和一个已经离了两次婚的美国女人结婚,为此他被迫放弃王位。然而,到20世纪末,英国王室却不断传出艳事丑闻,伊丽莎白女王的子女多数都是离异的,其中王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离异在国人心中蒙上一层阴影,这给君主制的未来带来一些不祥之兆。

1905年,自由党上台。自由党已经连续10年不在台上了,它面临着一些深层的危机。在意识形态方面,自由主义不主张国家干预,因此已无法应付经济和社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和社会的贫困问题加剧,使人们对自由放任原则产生重大质疑。新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如托马斯·格林伦纳德·霍布豪斯等,开始强调国家与社会的积极作用,他们认为在创造一个真正“自由”——即公正、平等的社会方面,国家应起主要作用。这就给自由党提出一个问题:它应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还是接受新的、强调国家作用的自由主义?在政治操作方面,自由党也面对困境,它原先的自由主义立场已经被保守党接受,而且保守党比自由党更坚定地执行自由放任政策。这就给自由党提出另一个问题:它是否应在新的方向上迈出一步,以便在纲领方面与保守党有所不同?而这一步一旦迈出,就会使自由党的社会基础发生动摇,从而使自由党面临危机。除此之外,世界格局的变化已经使自由贸易的理论很难维持了,英国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其他国家已抢占国际市场,并构筑了关税壁垒,英国是否仍应独善其身,坚持自由贸易的原则呢?

总之,自由党上台时,它感到必须做出一些新姿态。由于自由党上台是因为保守党在自由贸易问题上跌了跤,因此新姿态只能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于是它选择了国家干预的方向,也就是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方向。从政治的现实考虑,这也是可行的:上世纪末工人阶级已获得选举权,自由党希望以新的姿态争取工人选民,因此,它在组阁后不久就开始制定社会立法,包括工会立法,工伤保险立法,学校供应午餐的立法等。1908年,刚上任的赫伯特·阿斯奎斯首相加快了社会立法的步伐,在这一年制定“养老金法”,这是英国第一个社会福利立法。此后,政府打算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保险体系,以解决日益尖锐的贫穷问题。但保守党坚决反对国家干预的手段,因此用它所掌握的上院多数否决了自由党的多项社会立法。这样,自由党在上议院的摊牌就不可避免了,由此引发上院改革的斗争。

迄至此时,议会改革只针对下院,上院一如既往,始终是世袭贵族的俱乐部。多数贵族支持保守党,自由党执政时就会惹出许多麻烦。为改变这种状况,自由党决定对上院开刀。

但自由党并不准备重建一个上院,把它改造成如美国参议院那样的民选机构。自由党只打算克服上院的反抗,把它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空谈馆。1909年,财政大臣劳合-乔治提出该年年度预算,其中故意对贵族利益进行大规模打击,包括大幅度增收遗产税,增加所得税,征收土地税等,该法案被称为“人民预算”。上院果真进行反击,说这是个社会主义方案,是抢夺富人的钱包,接济穷苦的无赖,于是将法案否决。但这样做却违反了习惯做法,根据传统,讨论财政预算是下院的特权,上院不可干涉。上下两院于是就尖锐对立,政治气氛紧张。1910年1月举行大选,选举中自由党获274席,保守党获273席,工党获41席,爱尔兰自治党控制了82席,处于左右全局的地位。自由党于是决定向自治党让步,同意在爱尔兰实行自治,自治党反过来支持自由党,对上院进行改造。3月,阿斯奎斯在下院提出动议,规定任何法案只要连续在下院的三届会议上获通过,而三届会议相隔时间已超过两年,那么无论上院同意与否,该法案就应该成为法律。这项动议在上院受到严重阻挠,保守党贵族一再反击,使法案无法通过。后来爱德华七世国王逝世,又使法案拖延下来。11月,新继位的乔治五世国王答应在必要时册封足够多的新贵族迫使上院通过法案,但条件是举行一次新的大选观察民意。大选结果与前一次几乎一样,5月份,阿斯奎斯遂提出一份250人的新贵族名单,要求国王兑现诺言。在此情况下上院只得让步,9月份以131∶114的票数批准了《议会法》。这以后,上院在立法问题上的发言权就非常有限了,它最多只能把一项法案拖延两年,两年后法案会自动成为法律。1949年,英国又制定第二个《议会法》,把上院的延置权缩减为一年。在英国政治体制中,这个以世袭为基础的贵族机构至此就不起什么太大的作用了,它的实权已经被基本剥夺。

乘此大胜之机,自由党决定再接再厉,于是就提出《国民保险法》,让1 400万工人得到了病残保险或失业保险,保险金由国家、雇主和工人三方面分担。这是英国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虽说还不是“福利国家”,但国家终究在消除社会贫困方面承担了一部分责任,因此是对自由放任原则的重大否定。

在以后的两三年里,英国的局势极为动荡,工会运动日趋激进,罢工的活动风起云涌,在1912年,因罢工而损失的工作日达到4 000多万个,平均每天损失十多万个工作日。爱尔兰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自由党对爱尔兰问题做出了承诺,因此它和保守党的分歧相当严重。在爱尔兰,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都成立武装,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此外,妇女选举权问题也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一批“战斗的妇女参政运动者”出现在公众舞台上,她们用一种剧烈的手段把妇女选举权问题提上日程。在那几年,一群群战斗妇女冲上街头,砸碎商店橱窗,破坏剧院博物馆,切断电话线,围攻议员,放火焚烧教堂,甚至安置炸弹。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引起公众对妇女问题的关注。警察对她们毫无办法,他们抓住这些妇女,妇女们就在狱中绝食,于是警察就被迫把她们放出来,但一出狱这些妇女又上街闹事;为此,议会不得不制定《猫鼠法》,授权警方在妇女绝食时将她们释放,释放期满再行收监。1913年,一位叫埃米莉·戴维森的战斗妇女冲到乔治五世的赛马面前,被马撞伤致死,在社会上引起巨大震动。总之,在大战爆发前,英国社会动荡不已,酝酿着重大的变化。

但这一切都被战争打断了。1914年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3日又对法宣战,4日英国站在俄法方面参战,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要求妇女选举权的潘克赫斯特女士在示威时被捕

战争的根源由来已久。19世纪最后30年,欧洲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造成许多积怨。各列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便互相结盟,到20世纪初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一是德、奥、意组成的同盟国,二是法、俄、英组成的协约国。两大集团内部各用条约互相保证,加盟的任何一国一旦与另一方的某个国家发生冲突,就可能立即引发大战。英国在英布战争中深感孤立,并意识到自己的国力已相对衰弱,不再像19世纪中叶那样,可以抗衡整个世界,于是在1902年与日本签约,结成“英日同盟”;1904年它与法国签约,1907年又与俄国签约,至此,英国放弃了长期实行的“光荣孤立”,正式卷入结盟外交。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太子到新近被吞并的前土耳其属地波斯尼亚视察,28日在萨拉热窝被刺杀,凶手是一个波斯尼亚人,但得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支持。奥匈帝国要塞尔维亚政府对此负责,并于7月28日对塞宣战。但塞尔维亚是俄国的盟国,俄国于是实行总动员,德国则抢先一步对俄宣战,大战就这样爆发了。(www.xing528.com)

战争中英法俄结盟,意大利于1915年背弃同盟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罗马尼亚和希腊则在以后两年中分别加入协约国。美国在1917年对德作战,从而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对协约国取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站在同盟国方面的是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在1915年加入同盟国。在东方,日本和中国先后卷入协约国方面的战争;此外,英帝国各组成部分自动随英国参战,从而使战争真正具有“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海报,号召妇女参加工厂生产

英军在世界各地作战。战争初期,英国派出一支远征军进入法国,以后一直在那里战斗,直至战争结束。这里即是所谓的“西线”,是英国作战的主战场,它在这里投入几百万军队。英国第二个重要战场在中东,由于土耳其是敌对国,英国遂正式宣布埃及为保护国,并攻入奥斯曼帝国在西亚的许多属地,包括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等等。在非洲大陆,英国向德属殖民地大举进攻,占领了多哥、喀麦隆、德属西南非和德属东非。在中东和非洲的战争中英国动用了大批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军队,第一支印度远征军于1914年11月就在中东登陆,此后一直在那里作战。南非和英国其他殖民地军队在非洲夺取德国属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派兵攻占德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岛屿

1915年,英法派大军进攻达达尼尔海峡,精锐的澳新军团也参加了这次战役。这次战役的目的是切断土耳其与欧洲大陆的联系,将同盟国从中间拦腰切开。但战役组织得很不好,战场远离协约国势力范围,单靠海军维持数十万军队的军火给养供应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所谓的“加利波利半岛战役”以失败告终。当时任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引咎辞职,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个重大挫折。

英军的另一个战场在海上,战争开始后,英德两国舰队就不断交战,互有胜负。1916年5月31日—6月1日,两国舰队主力在日德兰半岛附近海域遭遇,德国舰队被包围,但最终趁夜色逃跑了。这次海战虽未能消灭德国舰队,但此后它就龟缩在基尔的海军基地不出来,英国舰队则一直进行封锁,德国海军事实上已被封死,不再发挥作用。此后,德国发动“无限制的潜艇战”,用潜艇袭击协约国船只,主要是商船,英国因此而损失的船只达6 000多艘。1917年已担任首相的劳合-乔治发明了护航制度,即派武装的舰队护送大批商船结队航行,这才遏制了德国潜艇的威力。“无限制潜艇战”还造成一个后果即美国参战,德国潜艇对与英国进行贸易的中立国商船发动攻击,这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因此转变中立态度,参加协约国作战。

但战争最激烈的地方仍是西线,在这里,英法联军德军对峙,双方投入的兵力各有好几百万,散布在几百千米长的战线上。这个时期,流行的作战方式是阵地战,双方在自己的阵地上挖壕掘沟,凭壕死守,一方发动冲锋,另一方就大炮机枪齐发,在毫无遮掩的空旷战场上射杀敌军,如快刀割韭菜一般造成陈尸遍野,血肉横飞,景象十分凄惨。进攻十天半个月下来,可能只把战线向前推进了几千米,而据守的一方也许就立即发动反攻,于是同样的场面再演一场,只不过位置倒过来而已。这种战争中伤亡数极大,整连整营甚至整个团被消灭是经常的事。无论哪一方都很难取得决定性胜利,双方打的实际上是消耗战。到1918年,同盟国终于坚持不住了,其人力物力渐趋耗尽,尽管在东线由于俄国发生革命,同盟国已取胜,但西线由于美军投入战斗,同盟国正面临崩溃。10月31日奥斯曼帝国首先投降。最后,德国国内发生革命,德皇逃往国外。11月11日,德军正式投降,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在炮弹工厂做工的女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波及全世界,世界上有7 000多万人走上战场,约1 000万士兵抛尸沙疆。英帝国整体卷入战争,投入的兵力约950万,其中600万出自英国本土。在战争中,帝国军队伤亡300多万人,阵亡的士兵大约有100万,其中约80%是英国士兵。在大战中英国承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支出战费近100亿英镑,损失船只约900万吨位,其经济结构遭受重大破坏。战后,虽说在1919—1920年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其结构性的伤害却非常难以补救。从20年代起,英国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英国丧失其经济上的霸主地位,其实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

巴黎和会四巨头,在门旁与人说话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但英帝国却由于战争而扩大了。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属殖民地由各战胜国实行“委任统治”,其非洲殖民地由英、法、比三国瓜分,英国分得其中最大的一份。太平洋岛屿由英国与日本瓜分,日本取得赤道以北,英国及帝国自治领取得赤道以南。因此从表面上看,英帝国似乎比以前更强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