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工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会是一种特殊的工人结社,按费边社理论家、工会运动史专家韦伯夫妇的说法,它只发生在生产与经营完全分开、雇佣与被雇佣截然对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经济景况好,劳动力吃紧时,工会运动就会高涨;经济不景气,出现危机时,工会运动就会低落。“劳动后备军”是工会运动的最大敌人,雇主自觉地利用它,随时打击工会。总之,早期工会运动地位很软弱,除少数高技术工种的工会有可能存在较长时间外,多数工会都是稍现即逝。

工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工会是一种特殊的工人结社,按费边社理论家、工会运动史专家韦伯夫妇的说法,它只发生在生产与经营完全分开、雇佣与被雇佣截然对立的情况下。因此,在中世纪工匠与帮工中不会产生工会,因为在行会制度下帮工与师傅处在同一个社会等级上,劳动与销售也不分开,销售者出售的往往是自己的产品。当生产与经营完全分开、劳动者纯粹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时,工会组织才会产生,韦伯夫妇说,最早的工会组织出现在17世纪末,而它之所以成为“运动”,则是工业革命发生以后的事。

工会运动起初很弱小,到1815年,它还只涉及很少一部分工人。1829—1834年,英国工会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据说其成员总数达到100万人。但这个数字显然是夸大的,其中多数其实是有名无实。据韦伯夫妇估计,1842年工会只有10万名会员。

早期工会组织规模很小,都只是地方性团体,在一些传统的技术行业中比较流行,比如木匠、石匠、印刷工、箍桶匠、马车工、钟表匠等。工业化造成的新行业中,技术性很强的工种容易出现工会,机械工和机器纺织工就是典型的例子。早期工会关心的都是很具体的事务,如行业中的生产问题、会员的福利问题等。这些工会在很多方面继承了中世纪就有的互助会共济会的传统,它们为会员提供互助福利,如扶助孤老病寡等。但工会还进行劳资斗争,工资劳动者用工会这种形式与资方讨价还价,争取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劳动环境,这是工会与互助会、共济会等最根本的区别。

然而早期工会也是少数高技术工人排斥一般劳动者的排他性组织,他们利用工会这种形式保护高技术工人的特殊利益,保证其工作机会不受竞争,保护少数人特殊的工作条件和特殊的收入。这些工会多数不关心政治问题,对政府不造成重大威胁。有鉴于这些原因,再加上工会所掌握的特殊技术,雇主往往对工会采取容忍态度,并不非得和它势不两立。

1799年,出于压制激进政治运动的需要,托利党政府制定《结社法》,取缔一切工人组织,包括工会在内。但遍及各地的互助会、共济会等传统的组织却仍然存在。由于这些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向社会下层提供了生存保障,在客观上有助于社会稳定,因此统治者对它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不少工会就以此为掩护存在下来,在当时很难把它们与互助会完全区别开。

非技术工人也尝试组织工会,但很难持久。由于不掌握特殊的技术,他们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的工作很容易被人顶替,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工业化深入发展,大量手工工人失去工作,女工和童工取代男工,爱尔兰移民则大批涌入英格兰,这些都对非技术工人的工会组织造成巨大威胁。一般来说,经济景况好,劳动力吃紧时,工会运动就会高涨;经济不景气,出现危机时,工会运动就会低落。“劳动后备军”是工会运动的最大敌人,雇主自觉地利用它,随时打击工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雇主结成同盟共同抵制工会,他们开列黑名单(称为“证书”),凡列入名单者,所有雇主都不予雇用。

非技术工人被迫采用其他手段保护自己。1820—1835年南威尔士的矿工有所谓“苏格兰牛”的活动,用威胁恫吓的方法强迫无组织的矿工服从运动的指令,并迫使雇主就范。1830年英格兰南部出现农业工人的“斯文大尉”运动,参加者攻击地主庄园,焚烧草垛牲棚,甚至伤害人身,目的是禁止使用打谷机,因为打谷机剥夺了他们在冬天的工作。出于相似的动机,1811—1817年北、中部工业区爆发卢德运动,手工工人反对新出现的机器或工作程序,因为这些东西使他们的手工技术变得无用了。

总之,早期工会运动地位很软弱,除少数高技术工种的工会有可能存在较长时间外,多数工会都是稍现即逝。工会没有经费,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利益不同,缺乏团结的基础;政府对其敌视,工会组织不受法律保护;工会干部很容易利用这个空子骗取工会会费、携款而逃——这些都使工会很难长期存在,因而影响了工会的发展。但无论如何,这是一种新出现的工人阶级的组织形式,是工人与雇主面对面斗争的形式,它与手工工人的政治激进主义不同,随着工业化进展,越来越多的人被抛进单纯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大军,工会运动也就越来越成为这些人保护自己利益的唯一手段,于是,工会运动便不可遏止了。

1824年《结社法》被废除,这得力于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弗朗西斯·普雷斯,另一个是约瑟夫·休谟。普雷斯是裁缝出身,很早就投身于工人运动,曾担任过伦敦通讯会后期的主席,是温和派最主要的代表。后来他开裁缝店成功,本人也从工人激进派变成了中等阶级激进分子,在1806年威斯敏斯特大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1832年议会改革时,他作为中等阶级激进主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改革的成功做出了贡献。1836年,他又帮伦敦工人协会起草了《人民宪章》。但在20年代初,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废除《结社法》上,他搜集了大量事例,向议会申诉《结社法》对工人造成的危害。这些申诉引起约瑟夫·休谟的注意,休谟是一个激进派议员,由他提议,议会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进行调查,由休谟出任主席。当时,工人群众中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生怕到议会作证会受到迫害。普雷斯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让委员会收集到足够的证据,最后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建议废除《结社法》。这时适逢托利党自由派掌握政权,皮尔和哈斯基森支持委员会的建议,1824年《结社法》得以废除,工人获得了结社和罢工的权利。这以后,全国立刻出现组建工会和罢工的热潮,于是当局便感到忧虑,1825年,议会修订前一年法律,对工会活动进行限制,但工会组织总算合法了,工人在争取工会权利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1829—1834年工会运动出现第一个高潮。此时已形成四大工会:纺纱、建筑、呢绒、陶瓷,以纺纱工会影响最大。1829年,兰开郡的纺纱工领袖约翰·多尔蒂创建“联合王国工厂纺纱工总工会”,这是英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会组织,甚至包括苏格兰和爱尔兰纺纱工人在内。这个工会存在到1831年;但1830年,多尔蒂已组成一个更大的工会——“全国各业劳工保护协会”,这是第一个跨行业的全国性工会组织,除纺纱工会以外,还包括建筑、冶金采矿、制陶以及机械等行业工会,成员据称有10万人,下属150个工会,但全国劳工保护协会仅是个松散的工会联合体,各行业、各下属组织都有自己的利益,缺乏中央机构协调彼此的立场,再加上资金短缺,便不能长久维持,到1832年就已经解体了。

就在这时,建筑工会又兴起了,它受欧文主义影响比较深,把全国的建筑工人都包括在内,按行业原则组织起来,连打杂的帮工也吸收进来。它企图控制全国所有的工程承包,把工会转变成生产管理机构。但这种愿望显然行不通,到1834年,因内部分歧严重,建筑工会也瓦解了。这一时期,同时兴起的还有1830年创建的制陶工会和约克郡毛呢工会,1831年出现的两个矿工工会。1826年出现的“蒸汽机工人和机器制造工人工会”是这一时期所有工会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同时也是技术性最高的一个。

1834年工会运动步入高峰,当年2月,以欧文为首成立了一个“全国大团结工会联合会”,它企图把全国各行各业都联合在一个总工会中,并且把工会建设成生产管理机构。该工会成立后势头凶猛,短时期内人数就达到80万,全国各地、各行业都有人参加,而且表示相互支持。一时间,罢工浪潮突袭全国,各地工人都认为可以把大团结工会作为靠山发动罢工,而大团结工会也确实向罢工的工人提供经济援助,让他们在罢工时能领到一些津贴。但这种全面出击的做法很快就把大团结工会拖垮了,该工会号称有百万会员,实际交纳会费的却只有16 000人,其中一半是伦敦的裁缝与鞋匠。全面罢工耗尽了工会的基金,大团结工会存在了10个月就瓦解了。

大团结工会的解体伴随着另一个重大事件,即“托普德尔烈士”事件。托普德尔是多塞特郡的一个村庄,6名农业工人组织工会,受到迫害。当局说他们进行非法的“宣誓”活动,遂将其逮捕,并判以重刑,流放澳大利亚服刑7年。这是对已经取得合法地位的工会运动的蓄意打击,大团结工会曾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声援活动,但未能奏效。“托普德尔烈士”1836年获特赦回国,但此时工会运动却已经消沉了。

这一时期的工会运动深受欧文主义影响,欧文在英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罗伯特·欧文生于马鞍匠之家,从小当学徒。他生性颖悟,自学成才,二十几岁就与人合伙办棉纺织厂,显示出惊人的管理才能。1800年他出任著名的新拉纳克棉纺厂经理,开始试行他的社会理想。他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房舍、餐厅、商店、文娱活动室等,还提供干净的水源,子女可以受到教育。在当时工厂劳动条件普遍恶劣、工人苦难深重的环境下,新拉纳克如同黑暗中的一盏灯,深为工人所敬仰。工人们在新拉纳克厂中拼命工作,结果创造了一个奇迹,即工人的生活待遇越好,工厂越赚钱。这使欧文获得了社会改革家的盛名,各界人士都到新拉纳克参观,把欧文视为伟大的慈善家。(www.xing528.com)

1817年是欧文一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发表《致新拉纳克郡的报告》,系统提出了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他认为,当今的社会布满苦难,穷人的苦难俯拾皆是。但苦难是由什么造成的?苦难的根源是不合理的竞争。工厂主为追求私利,不惜用机器去和工人的劳动进行竞争。工人在这种竞争下被彻底打垮了,成为机器和资本的彻头彻尾的奴隶。因此,要消除苦难就要消灭竞争,而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彻底清除竞争的土壤,建立一个人人合作的社会。欧文把公有制看成是未来社会的根基,并决心为未来的社会提供一个样板。1824年他变卖了家产去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创建“新协和村”,以此作为他的共产主义试验田。但这个试验失败了,“新协和村”中住进了一批懒汉,他们只想享受共有制的成果而不愿为此做出贡献,公社共同体很快就因为财政困难和内部纷争而不能维持下去。欧文在失望之余回到英国,正好赶上英国工会运动进入一个高涨期。欧文的思想在许多工会领导人中很有影响,因此在这个时期,工会运动带有强烈的欧文主义色彩。

欧文主义还对工人运动的另一个分支有影响,即合作社运动。欧文主张消灭竞争,提倡社会合作,希望用合作的社会组织控制生产,取消私有制。这个思想直接引导了合作社的出现,但欧文倡导的是生产合作社,现实中大量出现的却是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旨在控制生产,消灭生产过程中的剥削关系;消费合作社则旨在消灭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盘剥,让劳动者维护其消费利益。欧文从美国回来时,发现伦敦等地已出现许多这样的消费合作社,虽说这与他本意不同,他仍然热情地支持了这个运动,站到了运动的前列。许多工人激进主义的领袖都是合作社运动的热烈支持者,洛维特、赫瑟林顿等都积极投身到运动中来。1832年,英国大约有500个合作社组织,2万名会员,但两年以后大部分合作社都解体了。1844年,罗奇代尔的蛤蟆巷出现一个新式合作社,由28位法兰绒织布工创建。他们按购货量分配红利,结果使合作社长久地存在下去。这以后合作社运动就按这个模式发展,它当然也就完全背离了欧文主义的初衷。但“罗奇代尔先锋”所指示的路却是合作社能生存下去的唯一可行之路,工人们从这种合作社中还是能得到不少实惠。

三四十年代也是反对新济贫法和争取十小时工作日运动的年代。1833年,十小时工作日运动取得重大进展,阿什利勋爵的法案获议会通过,它规定在纺织厂工作的童工年龄不得低于9岁,9—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不超过9小时,13—18岁的少年不超过12小时。法案还规定建立工厂视察员制度,由中央政府指派专员监督法律的实施。这项法律只适用于纺织工厂,因此适用范围非常有限;但它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国家可以调节经济领域的活动,这个原则是和自由放任政策背道而驰的。

宪章运动兴起后,十小时工作日运动融入其中,声势更加显赫。但新的进展却要到宪章运动基本平静后才取得,1844年和1847年阿什利勋爵的法案对工作时间做进一步调整:9—13岁儿童只可工作半天(或隔天工作),其余一半时间应强制性上学;女工和13—18岁少年每天只能工作10小时;工厂中可能造成危险的机器应该有防护措施。1842年,阿什利的《矿山法》规定妇女不得在井下劳动,并且把纺织厂的有关规定扩展到矿山。十小时工作日运动到1850年基本告一段落,以后十小时工作制逐步推广到各个行业,成为固定的工作制度。

反对新济贫法也是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的一个话题,但这方面的成就却不那么明显。济贫院中最令人讨厌的规定是在现实中慢慢改变的,在北方工业区,不准许在济贫院之外进行赈济活动,这实际上从来就行不通,因此济贫院制度在北方也就似有似无。宪章运动结束后,工人斗争明显进入一个退却期,从这时候起,工会运动成了工人运动中唯一的一种形式。

1851年出现一种新的工会,后来被称为“新模式”。第一个“新模式”是“机械工人混合工会”,它囊括全国同行业(机械工业)的所有分支,如机械工、机械修理工、蒸汽机制造工、机器制造工、铁工、车工、造模工等。每个分支都分别组织在自己的工会里,然后再联合成“混合”工会。这个工会每星期向会员收1先令会费,因此只有收入很高的工人才有可能入会。在一年之中,它的会员达到12 000人,成为当时最大的工会。1852年,兰开郡和伦敦的雇主对这个新生的工会发动进攻,拒不接受它提出的禁止加班、反对计件工资的要求,工会在这次斗争中失败,但失败后却仍然能保存下来,会员数和会员的特殊工作地位都不受影响。1860年,它的会员达到21 000人;1875年和1888年分别达到44 000人和54 000人。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会都只是昙花一现,经过一两个斗争高潮之后很快就会瓦解。“新模式”在斗争之后却仍然能生存下来,因此它就非常吸引人。“新模式”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原因却恰恰是它后来受到人们指责的那些特点,这些特点是:1.排他性强;2.尽可能避免与雇主对抗。

排他性强是指它只吸收技术手艺高、工资收入高的人,其组织形式中的行业特征和很高的会费能保证做到这一点。“新模式”排斥非技术工人,把他们看成是竞争对手。“新模式”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控制本行业的劳动力就业,不让非技术工人受雇于技术工种中的工作。他们坚决反对非技术工人组织起来,因为非技术工人的工会更容易对技术工人构成威胁,而不是对雇主构成威胁。因此“新模式”作为自卫性的工人组织,一方面针对雇主,另一方面针对非技术工人。

尽量不与雇主对抗,指的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发动罢工。遇有问题,它们宁愿寻求与雇主对话,工会作为一个整体争取与雇主进行谈判。由于“新模式”中全部是技术工人,占据着关键性的生产岗位,其人员众多,组织严密,纪律性比较强,所以雇主往往做出一些让步,满足工会的要求。而工会也往往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一般不会得寸进尺。1850年后,英国的劳资关系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就与双方都采取妥协立场有关。但这种“集体谈判”所得的好处只使工人中很小一部分人受益,广大无组织的工人群众只能受雇主的任意摆布。

机械工人混合工会的榜样很快为其他行业所仿效,“木工细木工混合工会”、“锅炉与铁船制造工联合会”、“棉纺纱混合工会”、“北兰开郡动力机织工协会”、“成衣工混合工会”等一批“新模式”相继出现。矿工也大规模组织起来,出现了好几个地方性工会,还有一个“全国矿工协会”,在1863年改组为“全国矿工联合会”。矿工不属于技术性强的工种,因此矿工工会不很稳定。但矿工组织工会却形成深厚的传统,在英国工会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模式”工会组织严密,其主要特点是有专职干部,专做工会工作。大工会在伦敦设立总部,各总部之间常有联系,遇重大问题相互磋商,采取共同立场。这样,在伦敦逐渐形成了被称为“将塔”(西班牙语“协商会”之意)的工会巨头非正式机构,韦伯夫妇说这是“工会世界的不正式内阁”。“将塔”包括机械工会、木工工会、铸铁工会、瓦工工会的领导人及一名伦敦鞋匠,他们受到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的协助。“将塔”的形成是英国工会运动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不久以后,他们将把工会运动带进政治领域。

新模式工会的标志徽记

除大工会之外,当时还出现许多小工会,这些工会人数很少,以一个城市甚至一个企业为基础,力量非常薄弱。为了能够生存,小工会间的相互支持是很重要的,遇有急事,相互支持就有可能不被资方击败,因此在小工会间逐渐形成地区性的联盟,以城市为一个单位,称“行业协商会”。第一个永久性的行业协商会于1848年出现在利物浦,随即各大城市都形成类似组织。伦敦的协商会在1860年形成,后来被“将塔”控制。到1875年,所有略具规模的城市都组成了行业协商会,行业协商会打破了“新模式”工会狭隘的行业意识,把更多的工人组织起来,虽说一般只具有地方性质,却对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