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世纪,在宗教统一的同时,英格兰的7个王国中逐步出现3个较大的霸主——亨柏河以北的诺森伯里亚、亨柏河以南的麦西亚和南部的威塞克斯。7世纪,诺森伯里亚在国王埃德文(616—632)、奥斯瓦尔德(633—641)和奥斯威(641—670)在位的50多年间一度称雄,大有统一英格兰之趋势,所以,这3个国王被史学家比德称为“不列颠统治者”。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奥斯威甚至把王国扩大到北起福斯河口,南至威塞克斯边境的广大地域。但是,诺森伯里亚国王无法乘胜前进的原因,在于他们常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北部的皮克特人、苏格兰人和南部的麦西亚人都经常对诺森伯里亚进行侵扰。
到公元8世纪,统一英格兰的可能性转移到麦西亚国王手中。716年,麦西亚王埃塞尔巴德(716—757)已控制了埃塞克斯和伦敦,其继承者奥发(757—796)是麦西亚最有成就的国王,也是艾尔弗雷德大帝之前最强大的英格兰王。奥发在位期间,他先后取得了肯特、苏塞克斯和黑斯廷斯,使麦西亚王国的势力伸展到亨柏河以南的整个英格兰。他还在威尔士与麦西亚的交界处修筑了“奥发土墙”,用以防御威尔士人的入侵。他改革币制,铸造了制作精、成色足、流通广的银便士。这种银便士在奥发死后仍在海外流通达500年之久。他鼓励英格兰人与欧洲大陆通商。这些政绩使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大帝和罗马教皇阿德里安一世都很敬重奥发。可见,奥发获得“盎格鲁之王”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然而,9世纪兴起的两股力量却摧毁了奥发统一英格兰的大业,这就是威塞克斯王朝的兴起和维金人的入侵。
北欧海盗
维金人主要是指挪威人和丹麦人。他们引人注目的扩张是一种全欧现象,对英格兰和爱尔兰的侵略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维金人入侵似乎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绕苏格兰北岸进入该岛西部再南下,另一条是直接进入英格兰东南部沿海地带再前往高卢。维金人于8世纪左右进入了英格兰、爱尔兰,促进了不列颠封建农奴化和英格兰的统一。维金人是勇敢善战的民族,以贡品和战利品为生。其迁徙的动机既是为了掠夺土地,更主要的却是为了掠夺战利品。他们往往乘春季的第一阵东风,乘坐长75英尺、架设16对桨、右边有驾驶座的高速帆船,身着铠甲头盔,手操鸢形盾和铁战斧,从海上飞驰而来。公元786年,维金人首次攻击威塞克斯,但目的仅在于掠夺商人。维金人第一次较大规模地袭击不列颠发生在8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在3年间连续摧毁了不列颠人最著名的3个圣地:793年,抢劫林第斯法恩修道院;794年,攻占耶罗修道院;795年,攻击艾欧讷岛的圣·哥伦布修道院。半个世纪以后,维金人又大举进击英格兰。841年,他们攻击肯特、东盎格利亚和林德塞,842年,袭击伦敦和罗彻斯特。851年,维金人第一次在泰晤士河口过冬。同时,维金人对爱尔兰的攻击也更频繁了。公元866年,一支强大的维金人在东盎格利亚登陆,5年内就征服了麦西亚和诺森伯里亚这两个曾经一度强盛的英格兰王国,并开始进攻威塞克斯王国。
当英格兰的财富被抢劫耗尽之后,维金海盗把眼光从金银财宝转向了英格兰肥沃的土地,开始尝试一种定居的生活方式。在这片地广人稀的沃土上,他们逐渐与原来的居民融合了。他们不仅带来了维金人自己的语言、法律和习俗,而且,使现代英国人种在克尔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维金人的血统。在英国历史上,维金人较为集中的居住区被称为“丹麦区”。
在维金人南下时,麦西亚王奥发于796年去世。这时,自6世纪以来就逐步发展起来的威塞克斯王国,在国王埃格伯特(803—839)领导下,于825年在埃兰丹尼打败了麦西亚王国。此后,苏塞克斯、肯特、埃塞克斯和东盎格利亚等地的“王”迅速向埃格伯特称臣,尊称他为“不列颠统治者”。威塞克斯王国发展的原因是它地处英格兰南部较安全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具有向人口稀少的西部扩张的可能性。倘若维金人没有继续侵入英格兰,威塞克斯王国很可能会乘埃兰丹尼之胜而大大发展起来,甚至有可能统一英格兰。(www.xing528.com)
公元871年,埃格伯特之孙艾尔弗雷德继位,是为英国历史上著名的“艾尔弗雷德大帝”(871—899)。他6岁时被带到罗马朝圣,后来就一直留在那里受教育。公元871年正赶上丹麦人由东往西大举向威塞克斯王国进攻,艾尔弗雷德大帝继位首年就与维金人交战达19次之多。最后,艾尔弗雷德只好向丹麦人缴纳赎金使其退回,求得暂时的和平。878年冬,丹麦人再次突然进攻威塞克斯,占领了奇彭哈姆并大肆掠夺威尔特和萨默塞特。威塞克斯人逃的逃、降的降,艾尔弗雷德及一小队忠勇将士被迫避入南萨默塞特边远的阿瑟尔尼岛,这个有着茂密原始森林并由沼泽环绕的孤岛使英格兰国王得以生存。在艾尔弗雷德受到威尔士人和丹麦人的夹击之时,忠诚于艾尔弗雷德的撒克逊军事贵族“塞恩”,偷袭了从威尔士南部开往德文的23艘丹麦船舰。此后,艾尔弗雷德又宣召在萨默塞特、威尔特和汉普顿的民军,在威尔特和萨默塞特交界处与撒克逊“塞恩”会合,然后在爱丁顿之役中大败丹麦王古斯伦。艾尔弗雷德获得这次决定性胜利的3周之后,丹麦王就欣然同意撤离威塞克斯,古斯伦还皈依了基督教,这样才使英格兰幸免于灭亡。公元885年,丹麦人在东盎格利亚撕毁和平协议,艾尔弗雷德趁势于次年收复伦敦城,并与古斯伦订立了一个对英格兰更有利的条约,即把英格兰两分天下。分界线沿泰晤士河口到伦敦,绕伦敦北部到贝德福特,然后呈弧形穿过英格兰到切斯特。线北为古斯伦的属地,称丹麦区,主要包括莱斯特郡、林肯郡、诺丁汉郡和约克郡,线南归艾尔弗雷德大帝。这样,麦西亚王国的西部、伦敦和英格兰南部均并入了威塞克斯王国的版图。
公元892—896年,丹麦人又一次在肯特登陆,深入腹地威尔特和切斯特,并在东盎格利亚长期逗留。这时,艾尔弗雷德看到由公社社员组成的民军作战不力,便着手建立新的防卫体系:他亲自设计了船舰,组建了海军;他把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军事贵族“塞恩”和民军都分为两部分,一半在家务农,一半驻外打仗。这种任何时候都只有一半军人在服役,另外一半在务农的亦农亦军的做法,是英国历史上的“民军”制度的兆始。艾尔弗雷德还在王国境内每隔20英里就修建一座拥有街道栅栏的城堡,既以它为设防中心,又是居民的避难所。在他所修建的30多座城堡中,较大的城堡不仅是军事要塞,而且很快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人与工匠随之迁移而来。这样,军事防卫与经济发展融合为一体,加上艾尔弗雷德建设的道路体系,使这些“防卫中心”逐渐成为中世纪英格兰城镇的起源地之一。
艾尔弗雷德大帝不仅在军事上战功卓著,在文化方面也为英格兰作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他没能活着看到英格兰统一在威塞克斯王朝之下,但是,他的法典和翻译著作,以及他在位期间开始组织编撰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都加强了其臣民的英格兰民族意识,为英格兰的统一奠定了心理和文化的基础。比德早在8世纪上半叶,即统一的英格兰杳无踪影之时,就已经看到基督教的作用,看到他的同胞在统一的英格兰教会中分担着共同的命运,有着共同的组织,为此,比德设想出一个“英吉利民族”的术语,从而写下了命名为《英吉利民族的教会史》这样一本伟大的著作。一个多世纪以后,到了艾尔弗雷德大帝在位的时期,这位贤明的国王在综合威塞克斯法典、肯特法典和麦西亚法典的基础上,颁布了影响深远的、英国的第一部法典《艾尔弗雷德法典》。此外,他还组织力量把教皇格列高利的《牧师要职手册》和《对话》、比德的《英吉利民族的教会史》、奥罗修斯的《反世俗的历史》、博绪埃的《哲学的安慰》、圣·奥古斯丁的《自述》等神学、哲学和史学著作,从拉丁文翻译为古英文。
艾尔弗雷德大帝临终之时,把王位传给其子“长者爱德华”(899—924),爱德华沿用父亲的修道筑垒战术,稳固地向丹麦区推进,并得到其姊麦西亚女郡主埃塞尔弗列塔的帮助。埃塞尔弗列塔也逐年地在自己的领地上修建一些碉堡和防御工事。女郡主过世后,爱德华于918年彻底地把麦西亚和威塞克斯合并起来。这样,威塞克斯王国的疆域向北推进到了亨柏河。公元925年,长者爱德华的儿子埃塞斯坦(925—939)继位,他又把整个英格兰北部统一到威塞克斯王朝之内。他的策略是利用英格兰北部的老丹麦人对那些新近从爱尔兰东渡而侵占了约克城的“北方丹麦人”的仇恨,进行分离运动,使丹麦人的王国彼此之间不团结,从而夺取了约克城,建立了威塞克斯王国在北方的优势。公元939年,埃塞斯坦过世,新国王埃德蒙(939—946)一度丧失疆土,944年他又再次驱逐北方丹麦人而重建英格兰人的统治,以至于到埃德加(959—975)在位期间,英格兰出现了和平安宁的局面。总之,在上述几位君王统治的10世纪上半叶,他们继续追随艾尔弗雷德大帝的遗愿,为英格兰的统一打下了基础。这时也是英格兰君主制及王权建立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