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实现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仅靠财政政策或仅靠货币政策都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密切配合。财政政策具有较高的明显度,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主要是货币发行量,在操作过程中具有可塑性、灵活性。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的。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仅靠财政政策或仅靠货币政策都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密切配合。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它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增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体现为能够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达到总量与结构的平衡。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充分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作用,履行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性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货币流通的组织、管理政策。

(2)功能差异。第一是明显度不同。财政政策具有较高的明显度,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财政预算一收一支,一目了然,银行信用一存一贷,但存款可以派生货币,因而货币发行的合理界限很难掌握。第二是调控力度不同。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财政收支,具有“刚性”特征,如税收和税率、财政补贴等,都应保持稳定。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主要是货币发行量,在操作过程中具有可塑性、灵活性。因此,货币政策较之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更大些。第三是着重点不同。财政的政策主要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财政可以通过自己的收支活动,引导货币投向,从而达到优化经济的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等目的。货币政策涉及货币运动的所有领域,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控,是一种总量宏观调控政策。(www.xing528.com)

(3)目标选择差异。调控总需求和调整产业结构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面临的共同的政策目标,但在总量政策方面的目标选择上,财政采取长期适度从紧政策,金融则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与金融在结构政策方面的目标选择也有一定的差异。财政采取压缩一般建设、保证重点建设的政策目标。金融部门则实行择优扶持,这样易导致信贷资金流向一般建设,加剧一般性建设的膨胀。

(4)实施差异。由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职能、作用、任务不同,因而各自采取的政策实施起来也不同。财政政策主要实行税制改革、税率调节、调节财政支出与补贴范围等,货币政策主要围绕着利率(包括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与公开市场业务制订相应的措施,如实行储蓄保值贴补、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开放国债二级市场等。因此,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分析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单独运用其中某一项政策,则很难全面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这就要求二者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调控能力。

(5)内容不同。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化、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投资的多少等;货币政策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三部分构成。

(6)类型不同。根据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财政政策一般可分为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失业,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紧缩性财政政策则指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而我国在2005年实行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则不属于以上两种类型,它是既有扩张又有紧缩的松紧适度的财政政策。从总量调节出发,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均衡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量的大体平衡,功能是促使和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扩张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较快发展,但有可能会形成通货膨胀或使已有的通货膨胀加剧;紧缩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但也可能会抑制生产的发展,导致经济停滞。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属于以上类型,而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操作层面上或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或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7)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的。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一致性

(1)二者都是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的经济手段。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经济严重萧条的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例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等等,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为税法的改变需要时间,如果采取增加税收等财政政策,就会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货币政策仍在相当程度上服从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独立性原则难以保证。一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被动地服从于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目标和财政收支目标。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正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宏观调控仍带浓厚的行政色彩,因此货币政策不能够有效地逆经济风向行事,被动地适应经济增长和财政政策,只能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起作用。二是中央银行缺乏相对于财政部门的独立性。财政部门常常通过间接方式迫使金融部门增加货币供应量,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央行的货币投放量。同时,财政信用的发展,分散了国家财力,削弱了央行的资金实力,直接导致央行宏观调控能力的下降。三是金融部门缺乏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如在人事安排、管理权限等方面常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和干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