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绩效评价的内容
基于中国的现实条件以及改革发展目标的需要,适应部门预算改革的需要并推进部门预算制度的完善,中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应从两方面进行。
1.一般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
一般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即评价部门预算的总体绩效。从我国现阶段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来看,对政府各机构的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范围主要应该包括:政务信息管理、资源配置绩效管理、公务员业绩管理、财务质量管理。
2.项目支出预算的绩效评价
项目支出预算的绩效评价即对各个具体项目的支出绩效进行评价。根据我国政府项目的特点,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包括:逻辑标准、管理标准、成果标准。
通过对上述三个标准的评价,来衡量项目支出的目的设计合理性、项目管理以及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等,从而确定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二)确定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及标准
参考国外经验,在确定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及标准时,我们认为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办法,在指标设计上,按照“投入—过程—产出—成果”这一逻辑程度进行指标设计。
具体设计应根据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并遵循以下原则。
1.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衡量指标与政府部门的目标及项目目标有直接的联系,不能因为容易收集就使用,例如投入或产出的衡量相对容易,但与项目成果目标的相关性存在问题,单纯的投入指标或产出指标就不能很好地反映项目的实际影响。
2.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指标的选取要考虑现实条件及可操作性,数据的获得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收集信息。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在具有相似目的的项目之间有共同的指标,不同项目之间的衡量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4.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根据指标在整个体系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指标。
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一般都要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指标,可以避免单纯追求成果而忽视效率或单纯追求效率而不顾成果的现象。
但由于财政支出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而社会效益的量化,一直是财政核算中长期解决不了的技术性难题。例如,在计算各项指标与绩效目标的具体相关系数,判断某项投入或产出对最终成果的贡献率等,目前中国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加之制度基础的不完善,可能导致指标的滥用,带来与指标设计初衷相反的效果。所以在进行评价时,还需要尽量克服这一难题。
(三)确定评价主体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主体应由三部分组成。
1.负责绩效评价的政府机关
财政部是负责政府公共支出的综合部门,主要职责应该是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制定和发布相关政策、实施指南和技术规范等,组织评价,综合利用评价信息改进预算管理、提高决策能力。
2.具有专业判断能力的专家组
由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的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主要负责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协同政府部门确定指标、标准,对各部门的支出绩效进行分析。
3.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则是对政府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效果进行评价,财政支出的分配和使用是否有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反映社会公众的需要,支出绩效的评价过程中应该通过调查获得公众的满意度信息,检查支出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公众需要。
(四)配套的改革措施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整个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由它“单兵作战”,独自推开,那么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什么时候出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出台时与哪些财政配套政策相协调,财政改革与政府职能规范化呈怎样的关系,在该方案出台前,需要对财政专业人员进行怎样的培养,等等,都是在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所必须考虑的。
本章小结(www.xing528.com)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即按照财政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进行分类,可以把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按财政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可将其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
●按照政府职能进行分类,我国的财政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
●按财政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按财政支出的管理权限分类,可将其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
●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有两类指标: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在实践中,常用相对规模指标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
●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购买政府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另一类是购买政府进行投资所需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前者主要包括政府用于国防、行政管理、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支出,后者包括政府用于道路、桥梁、港口、码头等方面的支出。
●行政支出是财政支出中重要的经常性支出项目,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物质保障,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活动的经济基础。
●科教文卫支出的性质,属于非生产性支出,是社会消费支出。
●财政投资支出具有投资动因的社会性、投资行为的自觉性、投资使用的无偿性等特点。
●按照投资项目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投资项目划分为公益性投资项目、基础性投资项目和竞争性投资项目三大类。
●转移性支出不存在政府获得商品和劳务上的对等补偿,也没有发生政府消耗经济资源的行为,主要是政府在不同社会成员间进行社会经济资源的再分配活动。
●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层次,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殊层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重要概念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结构 购买性支出 国防支出 行政支出 财政投资支出 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财政补贴 政府采购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复习思考题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2)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哪些?
(3)请简述社会保障的内容。
(4)财政补贴的方式有哪些?
(5)我国政府采购的方式有哪些?
讨论分析题
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加坡结合本国国情,选择储蓄基金制作为保障国民晚年生活的养老模式。该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莫迪利安尼提出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消费者的生命周期中,其收入轨迹呈抛物线,消费轨迹则为递增直线。
可见消费者青年时是净负债者,中年时是储蓄者,晚年是储蓄使用者,因而劳动者为使在退休后维持一定的消费水平,必须在劳动期间积累足够的储蓄。
储蓄基金制的主要运作方式:①保险基金来源于雇员和雇主的缴费,费用全部进入个人账户,政府不负担任何费用。②保险基金由政府直接经营,民主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法定机构——中央公积金局直接经营,由董事会制定决策,董事会由政府代表、雇主代表、雇员代表、专家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③保险基金实行一次给付制。雇员到55岁时,除保留政府规定的法定存款(数量较少)外,可连本带息取走养老保险费用。
请讨论分析:
(1)新加坡实行储蓄基金制的养老模式有何优点和弊端?
(2)我国养老基金制未来应该选择何种模式?请说明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