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政府作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它们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但它们的目的或目标却是相同的,即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标。人类社会的需要尽管五花八门,但从最终需要来看无非是两类需要:一类是私人个别需要,一类是社会公共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一)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1.非加总性
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个人个别需要的简单数学加总。
2.无差异性
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多人共同享用,即多增加一人享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并且一个人或一些人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人共同享用。
3.代价的非对称性
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任何代价,或只需支付少量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费用。
4.外部性
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具有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给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或损失。外部效应往往会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过度与不足。(www.xing528.com)
5.整体性
社会公共需要由所有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提出,而非由某一个体或组织单独或分别提出。
6.强制性
社会公共需要只能依托政治权力动用强制性的手段得以实现,而非遵从个人意愿通过市场交换的行为加以实现。
(二)社会公共需要的层次
保证社会公共需要是一国公共财政的职责,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完全的社会公共需要,如国防、外交、公安、司法、行政管理、普及教育、卫生保健、基础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这类需要是最典型、最基本、最纯粹的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共需要的最高层次。
第二层次,准社会公共需要。这类需要是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私人个别需要之间,在性质上难以区分的一些需要,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要由政府补助才能得以满足,如高等教育、保险基金、抚恤救济金、价格补贴等,都属于这类需要。这是社会公共需要的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视同社会公共需要,如邮政、电信、民航、铁路、公路、煤气、电力、钢铁等。这些需要虽然具有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但在享用这些需要的同时,需要社会成员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是社会公共需要的第三层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