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莲花寺小学:裕固族第一所现代学校

莲花寺小学:裕固族第一所现代学校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莲花寺小学是祁连山北麓尧乎尔人和藏人的宗教领袖七世顾嘉堪布1939年首批创立的“祁连四校”——莲花寺小学、慈云寺小学、红湾寺小学和西藏寺小学——之一,又是“祁连四校”中最早开办的。经调查组的劝导,顾嘉堪布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1939年夏,蒙藏委员会批准了莲花寺小学立案,该校旋即成立,成为祁连四校中最早成立的学校。新中国成立后,1951秋莲花寺小学恢复教学,1962年更名为明花区学校。

莲花寺小学:裕固族第一所现代学校

莲花寺小学是祁连山北麓尧乎尔人和藏人的宗教领袖七世顾嘉堪布1939年首批创立的“祁连四校”——莲花寺小学、慈云寺小学、红湾寺小学和西藏寺小学——之一,又是“祁连四校”中最早开办的。因此,莲花寺小学兴办的历程,实际就是“祁连四校”的兴办历程,兹根据《顾嘉堪布传》(原名《顾嘉堪布传——祁连山藏民教育之创办者》)的记述略陈如下:

自1935年秋接触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酒泉调查组以来,双方互动日趋频繁深入。经调查组的劝导,顾嘉堪布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调查组不仅向顾嘉堪布解释了自身的历史沿革(清代为理藩院,中华民国初年为蒙藏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蒙藏委员会)、“中枢大政”和国家与边疆的形势,而且向他宣传社会进化论。“堪布初则倾听,继而质疑,终则欣然领受。”

蒙藏委员会本身就有“努力协助边民教育,使其发展”的职责,酒泉调查组中王沽豪、王伯西是学习教育出身的,而且热心边疆教育,自然是在“借问山情”的同时,倡办学校教育。酒泉调查组的宣传策略总结起来就是“自上而下,由外向里”,即他们先向僧俗首领宣传,再向普通藏民宣传,先让顾嘉堪布“领受”他们的思想意图,继而再由顾嘉堪布在调查组和“藏民”中间穿针引线,“现身说法,然后由藏民相互劝导”。调查组十分倚重“藏民”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展他们宣传,例如深入各部落中,利用藏民的“庙会”等本土文化活动“聚众商讨,次数繁多”,召集各部落倡办学校发起人,由顾嘉堪布和马罗汉主持会议协商有关事宜,“同时起草董事会简章,选举各部落首领为校董”等等。

1935年秋至1939年春,期间经过宣传、商讨和策动,兴办学校的事宜就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1939年春,先成立了红湾莲花两校董事会,均由顾嘉堪布出任董事长,各部落首领出任校董。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祁连四校”均为私立学校,在呈请蒙藏委员会准予立案的条件下,由“藏民”自己主办,一切事务都是公开的,这样就不仅大大提高和发挥了“藏民”兴学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大大化解了相应的阻力和疑心。

就莲花寺学校的筹办而言,因为把明花的东海子和西海子划为一个教育区,又由于开办学校的基金主要由当地尧乎尔人自筹,这样最初就把校址选定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东海子明海寺,但由于亚拉格家副头目安立民的反对,改设到西海子莲花寺,开办学校的基金主要是征募草头税、柴税和公共牧地租费。但是西海子经济贫弱,开办费不足,牧民信心不足且疑虑尚多,顾嘉堪布审时度势,灵活处理,将甘肃省驻军司令长官赏赐各部落的绸缎和砖茶作价变卖,作为学校开办费之一,粉刷旧房,购置校具,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筹办进程。1939年夏,蒙藏委员会批准了莲花寺小学立案,该校旋即成立,成为祁连四校中最早成立的学校。

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调查室刊印于1942年4月的《祁连山北麓调查报告》中用一节的篇幅记述了初创的“莲花寺小学概况”,内容较为翔实,故引录如下:

一、学校环境:莲花寺初级小学,设于西海子之莲花寺旁,以东西海子为学生来源。东海子居民约六十余户,归亚喇朵家副头目统辖。西海子约四十余户,受虎那朵家副头目统治,均操“维吾尔”语,以游牧为业,年长者大多能通汉语,识藏文者仅少数喇嘛,识汉字者仅三五人。自该校成立后,居民对教育之功用已渐明了,但因家中操劳乏人,送子弟入学校者,尚不十分踊跃,亦文化落后区域,初设学校时之普通现象,尚需继续劝导,以促其发达也。

二、成立年月: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三、校舍与设备:该校校舍,系借用普通民房稍加改造而成,计正屋三间,为教员办公室兼宿舍,左右两厢各三间,一为教室,一作饭堂,此外,另有厨房一间,设备方面,除桌凳外,仅有新生活挂图数副。

四、组织与行政:设校长、教员各一人(藏文教员未计入),教员秉承校长指示,处理校务及教务,以校董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五、设施情形:

1.学制:暂办四二制之初级。

2.班级:暂办一年级一班。

3.课程:国文、藏文、算术、习字、唱歌、体育

4.书籍:采用生活书店战时读本,藏文与算术则由口授。

5.训育:根据部颁小学训育实施外,本期以童子军训练为中心。(www.xing528.com)

六、经费:全年一百二十元,由东西海子亚虎两族分摊,全作为汉藏教师报酬,惟本年(二十九年)本会已拨发一千二百元补助该校。

七、学生:现在校者二十人,年龄十二岁至十九岁。

八、教员:

1.妥九恩授汉文、算术、体育等科,系酒泉县立中寨小学毕业。

2.郭法台授藏文,莲花寺僧官。

九、其他

1.学生入校之初,大多不谙汉语,经约二月之训练,始能听讲。

2.学校房屋不敷,宿舍缺乏,远道学生来校不便,故学生人数距预期者尚远,经费太少,现由本会酌加补助。

按1944年6月5日写就的《顾嘉堪布传》中记述,莲花寺小学成立之后的变化情况是:

1.补助经费情况为1939年至1941年的三个年度,蒙藏委员会每年补助1200元,1942年度改由教育部补助1560元,1943年度教育部补助为8000元(因货币贬值,物价高涨,还不及1938年之300元);1940年至1941年的两个年度由管理庚款董事会每年度补助500元,由河西中学转发。

2.1940年春季起,因待遇增高,酒泉城中教员、师范毕业生赵生德来任学校教员,教学用品亦增多,教科书逐渐统一,先用商务印书馆版本,之后改用中华书局版本。

3.1941年,因校舍紧张,创建新房一院。

4.据1944年春季统计,莲花寺小学共有学生24人,全部为男生,年龄最大者20岁,最小者12岁,主要为西海子生源。

5.1944年春季时任教员为周志武,男,28岁,酒泉人,为甘肃省第四师范肄业生,曾任酒泉花寨寺小学教员6年,月薪80元,全年补助小麦8老石。

新中国成立后,1951秋莲花寺小学恢复教学,1962年更名为明花区学校。1970年3月,明花区学校,这所当时全自治县条件最差的学校设立了初中部,当年招收新生27名,从而使明花第一次有了初中教育的学校,首届毕业生有23人,其中有15人继续就读高中,是明花最早整批接受初中和高中教育的学生。2002年9月,根据当时群众居住情况和生源情况,将明花区学校与许三湾电力希望学校合并,校址设在许三湾,将许三湾电力希望学校更名为明花区学校(2004年底更名为明花学校),原明花区学校更名为莲花乡小学(2004年底更名为莲花小学)。2005年9月,因生源严重不足,明花历史最长的学校——莲花小学停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