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故事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故事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今天无论是在内地都市还是边疆村寨,我们都能即时查阅到大量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故事,甚至某些故事还可能成为一段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热议的话题。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前讲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故事,有赖于对过往已有“故事”的辩证认识和深度分析。这就是一则真实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教育发展故事。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故事

随着网络的普及,今天无论是在内地都市还是边疆村寨,我们都能即时查阅到大量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故事,甚至某些故事还可能成为一段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热议的话题。教育发展,往小里说关系到儿童成长和家庭幸福,往大里说关系到社区发展和国家繁荣,甚至关系到人类进步。受历史传统的鼓舞和现实状况的强化,当下内地和边疆的人们都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因此,教育发展的故事更容易成为跨地域、跨民族和跨文化相互了解不可缺少的“窗口”,人们可以在互为参照的文化情境中不断深化自我认知和重构自我形象。进而言之,越是在信息传播越来越快、即时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时代,越是凸显出讲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故事的重要性。我们说,“讲”,意味着选择性的展示、言说和书写,实际上它还牵扯到记忆;“讲好”,从具体的微观时空看,它指的是对一种具体社会文化行动的判断,但是从抽象的宏观时空看,它指的就是对一种国家战略规划的评估了。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前讲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故事,有赖于对过往已有“故事”的辩证认识和深度分析。可以说,可供总结反思经验教训的案例是数不胜数的,但当前亟须改变的叙事惯习莫过于要彻底告别“民族优惠政策”的叙事。从日常生活层面观察,人们对“民族优惠政策”的认知已经基本上简化为是允许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和“多生孩子”的政策,结果导致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觉得“很不公平”的现实后果。从国家政策构建层面分析,“民族优惠政策”的提法不符合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初心”。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初心”,是在共和政体之内,在理念上追求民族平等、在策略上倡导地区合作、在效果上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质言之,“民族优惠政策”叙事多涉赎买政治权威和表征社会区隔,同时也是“族裔中心论”在政策叙事中的曲折反映。

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为讲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故事提供了主导方向和基本原则。换言之,我们要力图通过生动讲述真实、立体、丰满的教育发展故事,来“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例如,在裕固族最大的聚居区——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2004年以前学校教育几乎完全照搬了内地的模式,结果是确实造就了一些既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又无法回归传统社区的“文化边缘人”。2004年之后,偏居祁连山区一隅的肃南二中的老师开始开发校本课程,编写乡土教材,其间克服了资料和经验不足等重重困难,几经实验教学和增删修订,有史以来第一本裕固族乡土教材——《裕固家园》于2008年正式出版并推广使用。有趣的是,这本教材的主编是一位裕固族老师,内容则是各民族教师共同合作编写完成的,其中“历史篇”是一位回族老师编写的,“文学篇”和“音乐篇”是两位藏族老师分别编写的,“地理篇”“体育篇”和“美术篇”是三位汉族老师分别编写的,各篇的审校者均为汉族老师。这就是一则真实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教育发展故事。(www.xing528.com)

我们正处于一个被称为“传播过度”的时代,但实际上我们更可能处于一个“烂信息太多,好故事太少”的时代。讲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故事,人人有责且意义深远。

(载《中国民族教育》,2016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