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法是运用日常的各种测量工具对食物量进行称重或估计,从而了解被调查家庭当前食物消耗的情况。通常由调查对象或看护者(如母亲为孩子做记录)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在进行称重食物记录时,研究者要指导被调查对象在每餐食用前及时对各种食物进行记录并称量,吃完后也要将剩余或废弃部分称重加以扣除,从而得出准确的个人每种食物摄入量。调查时还要注意三餐之外所摄入的水果、糖果和点心、花生、瓜子等零食的称重记录。
称重法得到的数据都记录在称重记录表中,通过称重记录表计算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因此设计记录表是做好膳食调查的基础。
1.称重记录表的设计原则
(1)餐次分开 称重记录表描述每种食物,包括调味品和三餐外零食的摄入量。记录时餐次需要分开。
(2)项目完整、清晰 记录的食物需要及时编码,与食物成分表中的营养素成分互相对应,从而可以计算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这是开展称重法膳食调查的重要部分。
(3)足够的记录空间 设计的表格应便于调查时使用,便于计算机的录入和计算。
2.称重记录表的设计方法
(1)确定调查对象 即确定要记录的是“谁”的信息,是针对个体还是群组,以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果是收集群组的信息,通常还要计算人均食物消费量。所以除了要记录食物量外,还要记录实际消耗这些食物的人数,以及涉及人员的年龄、性别、体力活动强度等可能影响食物摄入量的因素。
(2)确定调查目的和内容 即确定要得到的是“什么”消息,是关于食物的还是关于营养素的。对于食物,一方面要考虑容易忽略的信息,如调味品;另一方面要根据研究目的,考虑记录的详细程度,如是否需要记录食物的商品名称、制作方法和食谱等。如果要计算营养素,还要记录各种食物所对应的食物编码。
(3)确定膳食记录的天数,即调查时间段 实际调查时记录膳食的天数,要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者关注的营养素摄入在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来决定。实际上很少调查能超过连续3~4天,因为调查时间过长,会使被调查对象厌倦而放弃参加调查。特别是在那些食物品种少、季节变化不明显的地区,甚至仅调查1天就可以说明问题。但当每日膳食食物不同,要获得可靠的食物消耗量,就要考虑增加调查天数,但通常每次调查不超过一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人群膳食营养状况往往有明显差异,为了使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最好在不同季节分次调查,这样准确性较高。一般每年应进行4次(每季一次),客观条件不允许的话,至少应在春冬和夏秋各进行一次。调查对象的选择和样本量的大小应有足够的代表性。
(4)确定调查的地点 即食物的消耗地,要称重的是在哪里消耗的食物,是在家里还是在食堂里。
(5)确定调查记录表的选用,有开放式和封闭式记录表可以选择 膳食摄入记录的表格常用记录册的形式,可以是非开放式的和开放式的。非开放式膳食记录表将所有通常食用的食物按照特定份额大小、单位与营养素成分,形成一系列事先进行编码的食物表。这种食物表考虑到快速编码,但是可能并不充分,因为它要求被调查对象按照已定义的单位来描述吃过的食物,而被调查对象对这种单位并不熟悉。开放式膳食记录表更为常用,可以提供一些食用频率不是很高的食物信息。膳食记录表应该在小范围研究中进行预调查试验。如表4-6所示。
表4-6 家庭3日食物消耗量
注:1.此表中应该包括油和调味品(盐、糖、酱油等)的消费量,并且请先记录油和调味品的消耗量。
2.计算公式,3日总购进量或自产量=第一天购进量或自产量+第二天购进量或自产量+第三天购进量或自产量
3日总废弃量=第一天废弃量+第二天废弃量+第三天废弃量(www.xing528.com)
实际消费量=结存量+总购进量或自产量-总废弃量-剩余总量
3.称重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1)每次称重时要准确记录在称重记录表上 如家庭称重记录表,将每种食物的结存量、购进量、废弃量和剩余量清楚、准确地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
(2)根据记录量,按下列公式计算实际消耗量
实际消费量=结存量+购进量-废弃量-剩余量
式中 结存量——调查开始时家里现存的某种食物的量;
购进量——每日购进某种食物的量;
剩余量——该家庭中剩余某种食物的量。
例,某家庭大米原结存量0.5kg,又购进2kg,调查结束时剩余0.7kg。
大米实际消费量=0.5 +2-0.7 =1.8(kg)
(3)根据记录数据计算食物营养素含量和营养素摄入量 称重结束后,对照食物成分表完成各种食物的食物编码,根据食物成分表中各种食物的营养素含量计算营养素摄入量。
4.注意事项
(1)该部分主要介绍的是以家庭或集体为单位购进和剩余量来记录消费的一种形式,称重记录表还有多种形式,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而不同。
(2)目前由于我国的食物成分表以食物原料为基础,因而在称重记录时调查多数食物要利用生熟比值换算成原料量,以便计算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但我国食物成分表(2002年版)也分析了一些熟食成品的食物成分含量,如馒头、面条、米饭、糕点及包装食品等,这类食物可直接利用熟食的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