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准备
开展体格测量工作之前选择好工作场地,准备测量工具,并进行全面检查、校正。
(1)场地选择 场地应保持安静,照明良好,远离噪声,以避免气味的干扰,室温以20~22℃为宜,相对湿度在50%~55%。
(2)使用器材
①标准量床:应选择平坦的地方放置,围板刻度应面向光源(便于读数)。仔细检查两端头板有无松动现象,围板刻度0点是否与头板的头顶面重合,并以钢尺检查围板上的刻度是否准确,一般为10.0cm,误差不得大于0.1cm。如图2-15所示。
②软尺:仔细检查软尺有无裂隙、变形等,并用2m长的刻度尺检查其刻度是否准确,相差0.5cm则不能使用。
图2-15 量床
③婴儿体重秤或成人体重计:常选择电子人体体重秤(图2-16)。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100kg误差小于0.1kg。
④身高坐高计:以机械式身高坐高计为例(图2-17),测试前应检查身高计是否完好,使用前应校对零点,误差不得大于0.1cm。
图2-16 婴幼儿体重秤
图2-17 机械式身高坐高计
⑤皮脂厚度计:不同厂家生产的皮脂厚度计外形有差异,但原理是一样的,使用前要进行校正。
(3)记录表 可采用纸质记录表或采用电脑录入电子式记录表,以便长期保存。
(4)记录笔 应用钢笔或圆珠笔进行填写,不能用铅笔。要能长期保存,一般两年以上不褪色。
二、工作程序
1.测量体重
新生儿测量体重需要运用婴儿磅秤或特制的杠杆秤,最大载重量10kg;适用于1个月~7岁儿童的磅秤最大载重50kg,误差不超过50g;适用于7岁以上儿童用的磅秤,最大载重100kg,误差不过100g。误差测量可用标准大砝码。结果记录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体重测量前应校正零点(不在零点应调节校正螺丝)、校正灵敏度(用100g砝码)和测量误差。被测量的儿童应脱去外衣、鞋帽,去除内衣质量。也可由大人抱着婴儿称量,然后减去成人和婴儿所穿衣服质量。
2.测量身长(3岁以前)或身高(3岁以后)(www.xing528.com)
测量婴幼儿身长用量床,两边可嵌钢尺以示刻度。测量时需要两人,儿童仰卧;助手将儿童扶正,头顶抵量床头板;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儿童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足跟。以“cm”为记录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注意量床两侧读数一致。钢尺刻度误差不超过0.1cm(可用标准直钢尺校正)。
身高常用身高坐高计测量。儿童取立位姿势,两眼平视,胸廓稍挺起,腹部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足跟、臀部和两肩胛间三个部位同时靠近身高坐高计立柱。移动滑测板,使之轻抵颅顶点,测量者平视,记录身高。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如某4岁3个月的男童身高为104.5cm。两次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立柱的刻度误差每1cm不超过0.1cm(可用标准直钢尺校正)。
3.测量坐高或顶臀长
顶臀长用量床测量。需有1人协助,协助者固定儿童头部于正中位;测量者左手提儿童下肢,膝关节屈曲,大腿垂直;测量者右手将底板紧贴儿童骶骨,读取读数(图2-18)。以“cm”为单位记录,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刻度误差每1cm不超过0.1cm,两次测量误差小于0.5cm。
4.测量头围
测量者用软尺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左侧眉弓上缘回到起点(图2-19)。结果用“cm”表示,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测量时,软尺紧贴头皮,左右对称。
5.测量胸围
胸围测量时,3岁以下婴幼儿取仰卧位;3岁以上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需要两人进行,测量者立于儿童的前方或后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儿童胸前左乳头下缘,右手将软尺从右侧绕过胸后壁,经左侧回到零点。协助者双手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下角下缘,可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记录儿童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用“cm”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
图2-18 儿童坐高测量
图2-19 头围的测量
6.测量上臂围
上臂围测量用软尺,被测量者双手臂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左臂肩峰点至尺骨鹰嘴连线的中点绕上臂一周,以“cm”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
7.测量皮脂厚度
皮下脂肪常用的测量部位有以下几个。
(1)腹壁皮脂厚度 取锁骨中线与脐平线交界点,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于测量点左右分开3cm,沿躯干长轴平行方向捏起皮下脂肪,右手拿皮脂卡钳,张开钳口,在距手捏点下1cm处夹住皮下脂肪,读取刻度盘指针所指读数。单位用“mm”,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
(2)背部皮下脂肪 取左侧肩胛下角下稍偏外侧处皮下脂肪,左手拇指与食指捏起时与脊柱呈45 °。
(3)上臂皮脂厚度 在左侧上臂肩峰点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测量皮脂厚度,皮的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