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氯
氯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是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所必需的,也是胃液的一种必需成分。
氯的生理功能包括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透压,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参与血液CO2运输及胃液中胃酸形成等。
饮食中的氯多以氯化钠形式被摄入,并在胃肠道被吸收。吸收的氯离子经血液和淋巴液运输至各种组织中。氯化物主要从肾脏排出,但经肾小球滤过的氯,约有80%被重吸收,只有小部分经尿排出体外。氯和钠除主要从肾排出体外,也从皮肤排出,在高温、剧烈运动、汗液大量排出时,也相应促使了氯化钠的排出。
由于氯来源广泛,特别是食盐,摄入量往往大于正常需要水平。因此,由饮食引起的氯缺乏很少见。
2.铜
铜是人体许多重要酶的组成成分,它们分别影响人体的黑色素形成、结缔组织和弹性组织的结构、正常造血功能的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以及机体解毒作用。铜还是血浆铜蓝蛋白的组成成分,后者在血红蛋白形成中起作用。因此铜对人体是一种重要的必需微量营养素,缺乏时可引起缺乏症。临床上有儿童缺铜性贫血的报道。(www.xing528.com)
铜主要在小肠被吸收,少量由胃吸收。可溶性铜的吸收率为40%~60%。膳食中铜被吸收后通过门脉血运送到肝脏,然后释放到血液,传递到全身组织;大部分内源性铜排泄到胃肠道与从食物中来而未被吸收的铜一起排出体外,少量铜通过其他途径排出。
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成人铜的RNI为0.8mg/d,UL为8.0mg/d。铜的丰富来源有茶叶、葵花籽、核桃、可可、肝等,在大豆制品、蟹肉、马铃薯、紫菜等中含量也较多。在稻米、油脂、水果、蔬菜、乳及乳制品中含量较低。
3.铬
铬是人和动物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铬的活性形式是三价铬,其主要功能是帮助维持身体内正常的葡萄糖含量水平。已知“葡萄糖耐量因子”(GTF)是一种含铬的有机物,可能是胰岛素的辅助因子,有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以及使葡萄糖转变成脂肪的作用。此外,铬还影响脂肪的代谢,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提高胆固醇的作用,从而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铬还可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
无机铬化合物在人体的吸收很低,维生素C能促进铬的吸收。
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成人铬的AI定为30μg/d。铬的丰富来源为肉类和鱼贝类,豆类、啤酒酵母、黑胡椒、肝以及啤酒等也是铬的良好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