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一句中国百姓妇孺皆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极广的俗语。
“三十六计,走为上”取自著名的兵书《三十六计》。这是一部专门讲解军事谋略的兵书。这部军事著作究竟何人、何年撰写的,至今尚无准确的答案。据史学查考,《三十六计》中的某些成形的观点,最早见于《南齐书·五敬则传》,但真正积累成册,大概已在明清之际了。
《三十六计》
此书共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6套计谋。每套计谋中又分为6条具体计谋,总共36条。它们分别是:
第一套“胜战计”,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6计;
第二套“敌战计”,包括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6计;
第三套“攻战计”,包括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先擒王6计;
第四套“混战计”,包括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代虢6计;
第五套“并战计”,包括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6计;(www.xing528.com)
第六套“败战计”,包括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6计。
从这些计谋条文来看,每条基本上都是用众所周知的成语定名,易懂易记,便于在群众中流传。各条计谋所包含的内容,多属古代兵家的诡谲之谋,可以说《三十六计》是采集兵家之“诡道”而专讲军事谋略的一部通俗易懂的兵书。《三十六计》中每套计谋名称后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解语,其解语多数是选用《易经》的语词为依据的,它用《易经》中的阴阳变理,推演成为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相互转化,使每一计都含有朴素的辩证法的色彩。解语之后设的按语里多引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子、吴子、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可以说该书集中了古代兵家不少的奇谋方略。
从总体上看,《三十六计》所列计谋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的“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三套计谋,集中总结了以优胜劣作战的经验,是专门为处于优势的军队所准备的计谋。而“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则是集中总结了以劣胜优的经验,是专门为处于劣势的军队所准备的以劣胜优、转败为胜的计谋。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走为上计”,就是“败战计”中的一种,是一种从不利中寻求有利,从被动中争取主动,从而转败为胜的计谋。
《三十六计》开篇即讲:“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这就是说,三十六计,是在筹算中求出策略,而策略又依赖周密的计算。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相反相成原理——阴阳变理在军事谋略中的具体运用。作战指挥者只要把握了这一原理,能够认识到客观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就可以准确掌握和科学运用书中所阐述的谋略。而如果单凭主观想象去死搬教条,生搬硬套,就必然招致失败。也就是强调,对于三十六计,必须活学活用,成亦三十六计,败亦三十六计,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把握实质,融会贯通,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三十六计》的最重要特点是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战争胜负所起的作用。例如,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调虎离山、抛砖引玉,这些都是在歼灭敌人的条件还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人的努力,造成有利的战机,从而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书中对各计的论述充满了辩证法,充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施谋用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那么,《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到底是不是最好的计策呢?对于这个问题决不能机械理解和简单回答。
我们首先应该准确地理解“走”字在这里的真正含义。“走为上”中的“走”,并不仅仅是狭义的走路、奔跑,也不是单纯的逃跑,而是广义的调动部队、机动行军、避开敌之锋锐,在运动中寻找和创造战机,变当前之不利为有利的意思。如前所述,“走为上计”是“败战计”中的一种,是一种从不利中寻求有利,从被动中争取主动,从而转败为胜的计谋。也就是说,如果强敌当前,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仅凭匹夫之勇与敌强搏硬拼,那只能是以卵击石,死路一条。此时,如果能够灵活地机动部队,避免与敌正面碰撞,合理地选择行动路线,看似“逃避”,实则在行军中创造和寻找有利战机,这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以走为战的巧妙方法。比如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就是典型的“走为上计”的战略选择,毛泽东准确地判断了当时红军的不利形势,正确地选择了“走为上计”的战略策略,指挥部队长征。也正是由于红军的长征,使敌军疲于围追,被红军牵着鼻子走,使毛泽东巧妙地运用四渡赤水等机动战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十分有利的作战时机,给了敌军沉重的打击,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有一位老红军结合自身的革命斗争实践说:长征的胜利是“走”出来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走”出来的。从这一朴素的话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毛泽东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毅然做出“走”的战略决策是多么的英明。从这一角度上看,当敌强我弱,处于不利之时,“走”确实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然而,如果己方在作战中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作战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应该乘势击敌,扩大战果,就没有必要对部队进行过分的机动,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机械地以“走为上”施计,那就很可能因错失良机而陷入被动,导致更大的取胜代价甚至导致作战失败。从这一角度上看,如果已经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走”就不仅不是上计,而且变成了下策、蠢举。
《三十六计》虽然是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只是借助阴阳说中太阴六六之数,来比喻阴谋诡计多端而已,并非说军事计谋只有三十六个。实际上,战争史上对军事计谋的运用,千奇百怪,举不胜举。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十六计》只是对前人经验的部分总结。我们学习《三十六计》,要以把握其中所表现的军事哲学思想为重点,我们借鉴《三十六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决不可死搬教条。如果把《三十六计》当成死搬的教条,那不仅违背了《三十六计》的初衷,而且必定导致失败。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作者引用古代兵家名将的计谋方略时,不免带有封建割据战争中那些尔虞我诈、掠夺兼并一类落后、反动的东西。所以,这些计谋虽然包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但终究不能从本质上揭示战争规律。不少计谋因拘泥于成语定名或计谋的推演与施用上,牵强附会的地方很多,也有的是名异意同。希望读者在学习研究时注意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