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略》:王者师的必读书籍

《三略》:王者师的必读书籍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记》记载:张良“旦视其书,乃《太公兵法》”。我们暂且不论那些神话传说的荒诞无稽,也不去细究本书的真实作者姓甚名谁,仅以讹演讹,看一看那位黄石公在送给张良《黄石公三略》时,凭什么敢说出“读此书者,当为王者师”的断言?《黄石公三略》成书之后,立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上流传甚广。自《黄石公三略》问世后,后世也陆续出了不少以“略”为题的专题兵书,如《百战奇略》等。作者自称《三略》是为衰世而作。

《三略》:王者师的必读书籍

三略》也叫《黄石公三略》或《黄石公记》。黄石公是谁?他为什么要把《三略》传给张良?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还得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一个传奇故事谈起:

《三略》片段

秦朝末年,韩国贵族后裔张良为报仇雪恨,参与策划谋杀秦始皇,失败后隐姓埋名,流落他乡。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见一位脚穿红鞋、身着布衣的老人坐在那里。老人待张良走近,故意把鞋脱落到桥下,并声色俱厉地让张良下去捡鞋。张良强忍心中的怒气把鞋捡了上来。没想到老人又生硬地要张良给他穿上。张良再次忍住没有发火,跪在地上给老人穿上了鞋。老人望着张良含笑而去。正在张良惊异之际,老人突然返了回来,他让张良五天后的早上仍在桥上见面。过了五天,张良天刚亮就急匆匆地来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在那里等他。老人怒斥张良,要他五天后早点来。这一次张良小心翼翼,鸡一打鸣就赶到了,但还是落在了老人的后面。老人又是一通发火,要张良五天后再来。张良觉得这个老人有些来历,不敢再晚,于是在约定日期的头天午夜前就来到桥上。老人随后到达,十分高兴,一边称赞一边从袖中抽出一部书送给张良,说:“读此书者,当为王者师”,即你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三年后,你可在谷城山下见到一块黄石,那就是我的化身。老人说完就倏然不见了。张良依靠这部兵法,后来果然辅佐刘邦消灭了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天下。正好十三年后,张良路过谷城山下,真的见到一块黄石,于是将黄石供奉起来。张良死后,与黄石合葬在一起。后来人们称这位授书老人为黄石公。

这显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后人对黄石公这个人却越传越神,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那么,这位黄石公交送给张良的到底是一部什么书?据《史记》记载:张良“旦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为什么传说中硬说黄石公送给张良的是《黄石公三略》呢?原来,一些兵家学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兵书的神秘色彩和身价,便托黄石公的名字著书立说。据考证,《黄石公三略》大约成书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时期,真正的作者很可能是一位精通用兵之法的隐士

我们暂且不论那些神话传说的荒诞无稽,也不去细究本书的真实作者姓甚名谁,仅以讹演讹,看一看那位黄石公在送给张良《黄石公三略》时,凭什么敢说出“读此书者,当为王者师”的断言?(www.xing528.com)

《黄石公三略》成书之后,立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上流传甚广。东汉武帝刘秀不仅认真研读了此书,还经常引用其内容,以作为指南,可见,此书确实曾起到过“王者师”的作用。此书从隋朝开始著录书目之后,历代对《黄石公三略》均有著录,以后越来越多,仅流传至今的版本就高达140多种。《黄石公三略》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上也有深远的影响,此书约于公元889~897年流入日本,陆续出版了许多抄刻本;后来又传到了朝鲜和其他国家。到了宋代,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重视,被颁定为武学的“经书”和教范。

《黄石公三略》是我国最早的以“略”为题名、以统军驭将的政治谋略为内容的专题兵书。在它之前的兵书,一般都以人名、官职为书名,如《孙子》《司马法》等,内容也比较庞杂。自《黄石公三略》问世后,后世也陆续出了不少以“略”为题的专题兵书,如《百战奇略》等。

作者自称《三略》是为衰世而作。全书分上、中、下三略,约5500字。“上、中、下”系指分为三卷,“略”即谋略、韬略。《上略》是全书的主体部分,文字最多,思想内容最丰富,通过对“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的分析,论述以“柔能制刚,弱能制强”为指导,以收揽人心为中心,以任贤擒敌为宗旨的治国统军战略思想及其实现方法。《中略》通过“差德性,审权变”,主要论述如何区别德行,如何掌握权变之法,如何统军御将,以及如何建功自保等。《中略》与《上略》有着内在的联系,即以“道”收揽人心之后,还要以“法”驭众,并因时而变法,因人而致用。《下略》的主要内容是“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进一步论述治军统军的原则,强调“人”和“政”的重要性。通过对“人政”的论述,借以说明天下盛衰的根源和国家的纲纪。

纵观全书,其内容颇具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