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成书约在战国末(一说为春秋,一说为秦汉之际)。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西汉初期墓葬有《六韬》残简,说明此书在汉初已流行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就是姜子牙、姜太公吕尚),实为战国末期之人所伪托,其真实姓名已不可考。在流传过程中,部分内容逸失,清人孙同元、孙阿、王仁俊等均辑有《六韬逸文》。
《六韬》片段
该书为什么取名《六韬》?据唐代颜师古说:《六韬》“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韬”,原指“弓套”,包含有深藏不露之意。其实,研读过此书的人也皆与颜师古有同感,《六韬》实际上就是六篇高深的谋略,或者说是用兵打仗的“六套密计”。
《六韬》对古今中外的政治战略和军事学术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刊印的版本有二十多种,注释本多达百种。历代政治统治者和军事名将都非常崇拜它,把其作为一部经典兵书,视为“兵家始祖”。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谋,皆宗太公为本谋。”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曾得到圮上老人授予他的一部兵书,叫《太公兵法》,此书很可能就是《六韬》。《后汉书·何进传》说:“太公《六韬》有天子将兵事,可以威压四方。”三国时,刘备、孙权都很重视《六韬》。刘备在给儿子刘禅的遗诏中就叮嘱他要常读《六韬》,并说诸葛亮也很崇尚《六韬》。孙权曾对部将吕蒙、蒋钦说:“宜急读《孙子》《六韬》……”宋代以后,《六韬》作为《武经七书》之一更广为流传,它的军事思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将。在国外,此书十六世纪时即传入日本。公元1600年,日本出版《校定训点六韬》,以后陆续出版多种版本,仅评、注、点、译本就近四十种。《六韬》还传入了朝鲜和越南,被译成朝文和越文刊行。这些国家对《六韬》都给以很高的评价。日本著名学者村山孚称赞说:“姜太公是伟大的战略家”,《六韬》在战争中“曾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北村佳逸认为,《六韬》“具有三千年的生命力,而至今不丧其朝气蓬勃的生机”。
《六韬》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并得到如此的赞誉,皆源于它的内容及其作用价值。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共60篇,约23000字。它以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与姜太公对答的活泼方式,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治国理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第一卷《文韬》,包括《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等十二篇。为什么把《文韬》放在首篇呢?据《武经七书汇解》说:“谓文事先于武备也。”就是说,战争本于道德,政治先于军事。《文韬》主要阐述治国安民的韬略,其主旨在于做好夺取天下的准备。它通过周文王到渭河钓鱼巧遇姜太公,并拜姜太公为师这一故事,以二人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主要谈论了以下六个问题:一是分析夺取天下的可能性。在“文师”一篇中,太公重点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指出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暴虐淫侈,已经激起民众的愤怒和反抗;他在内部施行严刑酷法,打击其他贵族势力,众叛亲离,统治机构已摇摇欲坠。在此基础上,太公又以朴素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论述事物的发展规律,启发文王认清形势,从而明确制定了“以国取天下”,推翻商纣王的战略目标。二是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六韬》把“仁”看作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是儒家所指的“德性”,如“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知者,仁也”。《六韬》指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道之所在,天下归之”。明确要求君主必须以“仁”对待人民,使人心归顺。同时它从“仁”引申出“义”和“道”,“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能生利者,道也。”“仁”“义”“道”是《六韬》所阐述的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它所追求的政治目标。为此,它设想了一个无为而治,“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的理想社会图画。三是探讨了战争的起因和防止战争的方法。它认为政策错误、压榨人民、经济贫弱是引起战争的原因,只有用相应的办法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防止战争。四是强调做好战争准备。它认为,战争准备最根本的就是“富国强兵”。为此要全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并把这三点称为“三宝”,“三宝全,则国安”。在精神准备方面,它提倡人本主义思想,提出了“爱民”的观点,主张君主爱民应如同父母爱子。这显然是为了收揽人心,动员人民为君主的战略目标服务。五是论述选将举贤的重要性和要求。它认为君主如不能选贤任能,世道就会混乱,“以致危亡”;要求选将举贤必须注意识别“六贼”“七害”,对这些人决不能任用。六是阐述用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首先要指挥专一;其次要根据情况变化灵活用兵;再次要运用“示形”的诡诈之术;最后是战斗行动要疾速。(www.xing528.com)
第二卷《武韬》,包括《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等五篇。因为主要论述的是战略上的一些基本问题,所以叫《武韬》。这一卷主要谈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争取实现“全胜不斗,大兵无创”的战略方针。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运用正确的政治战略,包括对敌人实行战略侦察,以掌握最恰当的战机;争取敌国人民,以得到广泛的支持;对自己的战略计划严格保密,以使敌人无所准备。二是治理好内政。认为只有首先把本国治理好,攻取敌国才能成功。治理内政的根本方法是无为而治,顺乎自然,顺乎民心,施行教化,因势利导,慎用刑罚,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它还要求君主在度量、诚信、仁德、恩泽、权力、处事果断等方面注意自身的修养,以得到人民的爱戴。三是提出一系列运用谋略的原则和方法。在这方面,《六韬》比《孙子》《吴子》等兵法大大前进了一步。如《文伐》提出的十二条方法,实际上是在军事斗争的基础上配合以政治、外交上的谋略战,从而分化瓦解敌人,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促使敌人自行崩溃,或造成更有利地打击敌人的条件。这十二条方法中,贿赂、腐蚀、麻痹敌国君主的有七条,分化、离间、争取敌国大臣、将领的有五条。《三疑》阐述了谋攻的三条原则和三个方法,即“攻强”“离亲”“散众”;“因之”(因势利导)“慎谋”“用财”。
第三卷《龙韬》,包括《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等十三篇。主要论述司令部组织机构的编成、将帅的选拔和组织指挥等问题。关于司令部的编成,论述得十分详细,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并直接影响到后世军制的发展。而关于将帅的选拔,则明确提出了“五材十过”的标准。“五材”即“勇敢、明智、仁慈、诚信和忠实。勇敢就不可侵犯,明智就不可迷惑,仁慈就能广得众心,诚信就是不欺骗君主,忠实就能一心报国”;“十过”即“勇敢而轻于死,容易被敌人激怒;急躁而急于求成,容易被敌人拖垮;贪婪而好图私利,容易被敌人贿赂;仁慈而失于姑息,容易被敌人动摇;聪明而胆小怕事,容易被敌人胁迫;诚信而轻信别人,容易被敌人欺骗;廉洁而近于刻薄,容易被敌人轻侮;多谋而犹豫不决,容易被敌人袭击;坚强而刚愎自用,容易被敌人利用;懦弱而依赖他人,容易被敌人愚弄。”从这些正反两方面的标准可以看出,古人对选拔将帅是何等的重视。不仅如此,《选将》一篇中还提出如何透过表象观察人的实质问题,列举了十五种情况和考察辨别的八种办法,具有独到之处。关于组织指挥,主要论述了战争中通信的方法、战场侦察及敌情判断、战前谋划和作战中的战术运用。它强调作战指挥必须遵循战争规律,抓住四个重要环节,即求战必胜、用兵神秘、行动出敌不意、善识敌谋,并要刚毅果断。另外还论述了兵农合一的思想。
第四卷《虎韬》,包括《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主要论述各种武器装备的运用和进攻战斗的战术指导原则。它把进攻战斗区分为野战、攻城、反攻、追击、伏击、火攻、突围等战斗样式,并分别提出了应采取的战术原则和方法。《六韬》十分重视武器装备的配备和使用,认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列举了二十多种武器装备,对其配备和使用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
第五卷《豹韬》,包括《林战》《突战》《敌强》《敌武》《鸟云山兵》《鸟云泽兵》《少众》《分险》八篇。主要论述在森林、山丘、河川、要隘等特种地形作战的战术原则,以及几种作战样式的作战方法。森林作战,它强调要加强警戒,布好阵势;要采取近战,速战速决。山地作战,它主张采取“鸟云之阵”灵活部署兵力,占领整个山峰;战斗时将部队分为数个小分队,分别控制有利地形,实施纵深穿插渗透,并以骑兵、战车为机动兵力相配合。河川作战,它提出采用诈敌、诱敌,以“鸟云之阵”歼敌的战法。山水险隘地区作战,它要求十分注意加强警戒,进攻时根据情况决定走水路还是山路,并对水路、山路的进攻战术做了详细阐述。它分别论述了几种作战样式的作战方法,包括突袭、夜战、遭遇战、以少击众、经弱击强等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作战指导思想。
第六卷《犬韬》,包括《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等十篇。主要讲如何教育训练军队,以及车、骑、步各兵种的作战特点和协同作战的方法。《六韬》十分重视部队的教育训练,它强调从部队实战需要出发挑选士卒,根据士卒情况编组训练,因人施教,因人而用。训练内容以增强士卒纪律性为主,其次才是技艺;训练方法应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单兵到合成,逐步扩大。关于车兵、骑兵、步兵三大兵种的特点,《六韬》做了详细的比较,阐述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及编制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作战原则。关于各兵种协同作战,《六韬》提出了“约期会战”的作战原则,强调遵守会战时间;对战机的捕捉和创造也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它列出了十四种有利的战机,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乘敌之虚进攻,力求在运动中歼敌。这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可以说在古今中外都是适用的。
《六韬》的军事思想丰富多彩,不愧为先秦兵家的集大成之作。从它对六种韬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军事智慧和谋略之高明和军事学术之精深,它所揭示的密计,一直为政治战略家和军事战略家们所折服。几千年来,《六韬》一直被视为军事战略理论著作的奇葩和军事谋略的经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