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认为,苏联由于时刻面临帝国主义国家政治攻伐和军事入侵的危险,加上经济落后,为积极应对外来威胁,就应该以发展经济为基础,迅速、全面地加强国防建设。
(一)推迟战争、积极备战的“慎战”思想。苏联建国后,其建设事业的成败取决于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时间的早晚。面对国内薄弱的经济基础,斯大林认为,苏联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是尽量推迟战争发生的时间,以便积累同帝国主义国家作战的强大物质基础。为此,要尽量利用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推迟战争,采取一切办法保持同帝国主义国家暂时的和平关系。同时,为了赢得足够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时间,在对外关系上尽量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让战争的灾难轻易地落到苏联的头上。同时,斯大林主张,苏联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必须依靠自己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力;苏维埃社会在道义上和政治上的一致;苏联境内各族人民的团结;属于苏联人民自己的强大的红军和所奉行的和平的政策;国际上维护和平的各国劳动者在道义上的支持以及帝国主义内部一些不愿破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态度。
(二)优先发展国防经济。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和平时间是短暂的,经济力量是进行反侵略的基础。面对时刻存在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必须实行国防经济建设为先的经济建设策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尽快建立国防经济基础。为了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斯大林克服种种阻力,高速度地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降低轻工业和消费品生产的措施,这样虽然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损失,也产生了一些弊病,但历史最终证明,没有这些强而有力的措施,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创立强大的军事经济基础。另外,他还认为,必须迅速地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同时,斯大林还积极寻求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国防建设。(www.xing528.com)
(三)致力于建设巩固的后方。斯大林认为,后方的巩固是决定战争命运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之一,没有稳固的、不断提供各种人力物力支援的战略后方,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可能将战争顺利进行,更谈不上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苏联要建立巩固的后方,就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各族人民的友谊,教育人民和军队提高警惕性并坚定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意志,运用无产阶级专政惩办敌对分子,同时还要开发苏联广阔的并且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建设战略后方基地。
(四)加强常备军建设和全民国防教育。斯大林非常重视武装力量在夺取、巩固政权的激烈斗争中所起的作用。他强调指出,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武装力量和国防力量,切实加强常备军建设。坚决克服在常备军建设问题上的取消主义情绪,坚定不移地满足军事部门的要求,改进军队供给,改进武器装备,加强军队训练,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免受外来侵犯。同时,他还强调要使全党认识到巩固国防的事业是全体劳动人民的事业,要使全体人民在帝国主义武装进攻面前做好动员准备,切实加强对全民的国防教育。他认为,民众因素是从事军事活动、支持战争的根本力量,明确提出,决定战争命运的归根到底不是技术装备,而是正确的政策和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