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战争观的基础上,对战争的起源、本质、功能以及战争同其他因素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形成了唯物辩证的战争观。
(一)“现实的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通过对新的历史条件的全面分析,明确提出了“现实的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战争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列宁指出:“目前的帝国主义战争是由帝国主义时代的种种条件造成的,这就是说,它不是偶然的现象,不是例外的现象,不是违背一般常规的现象。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战争的发生和不可避免性,有其客观的历史条件和深刻的社会根源,由此决定了帝国主义战争是一种合乎规律的社会历史现象。
(二)“战争总是同一定阶级的政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列宁军事思想的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在同第二次国际机会主义者的斗争中,以阶级分析的方法,批判地改造了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观点。首先,他深刻揭示了“政治”的概念,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指出,“战争总是同一定阶级的政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必须把战争看作是各有关国家、民族及其内部各阶级的政治的继续。在此基础上,列宁进一步强调指出:“战争不仅是政治的继续,而且是政治的集中”,“一切战争都不过是各交战国及其统治阶级在战前几年或几十年内所推行的那一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应该研究战前的政治,研究正在导致和已经导致战争的政治”。
(三)“弄清战争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者决定自己对战争的态度的必要前提”。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列宁曾明确指出:“弄清战争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者决定自己对战争的态度的必要前提。”在这里,列宁把战争的性质视为决定战争态度的首要和基本的依据,也就是说,在表明对待战争的态度时,必须首先弄清战争的性质。与此同时,他还明确地指出:“永远一概拒绝参加战争是荒谬的”,“永远一概赞成、拥护和参加战争也是荒谬的”。列宁根据战争的不同性质,认为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战争,归纳起来,有两种基本的类型:正义的、非掠夺性的、解放性的战争,其目的或者是保卫人民抵御外来的侵犯和奴役人民的企图,或者是把人民从资本主义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或者把殖民地和附属国从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下解放出来;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战争,其目的是掠夺和奴役别的国家和别国人民。列宁明确主张拥护第一种类型的战争,而坚决反对第二种类型的战争,对当时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列宁更是主张一贯明确的、彻底的、坚决的和毫不妥协的反对。(www.xing528.com)
(四)“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列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决定战争进程和结局要靠多种因素的论述,具体地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即“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谁在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精神和军事方面占有优势,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取胜利。同时指出,经济因素不但是政治的基础,也是其他一切因素的基础,“在现代战争中,经济组织是有决定意义的”。就战争实际依赖的人力、物力因素而言,谁的后备多,谁的兵源多,谁的群众基础厚而能长久地支持下去,谁就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五)消灭私有制和阶级是消灭战争的根本。列宁始终坚持把战争同私有制和阶级相联系,分析消灭战争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途径方法,认为要想彻底消灭战争,就必须从根本上消除战争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但是,他同时指出,无产阶级要想在全世界彻底消灭战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等到具备无产阶级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取得对消灭私有制和阶级的成熟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