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对战争到现实战争”,这是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中研究战争的基本路线。他在该书中强调指出:“要使人在全书中到处都能清楚地看到两种不同的战争。”“理论的任务是把战争的绝对形态提到首要的地位,并且把它看作是研究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所谓绝对战争,克劳塞维茨有时也称“抽象战争”“纸上的战争”、战争的“原始概念”。研究《战争论》的人,有时称它为“概念战争”“理想战争”“桌上战争”“完美战争”等。它没有具体时间、地点和敌对双方,是按其自然属性所表现出的形态,或者说,是按其原始概念所固有的形态。所谓现实战争,克劳塞维茨有时也称“实际的战争”,它是实际存在过的有具体时间、地点和敌对双方的战争,是由于受到自然原始以外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其本来面貌的形态,或者说,是一种经过了现实生活“修正”的形态。
克劳塞维茨认为,在绝对战争中,由于敌对双方“三种相互作用”的推动,将导致“三种极端”,即“暴力最大限度的使用”“目标是使敌人无力抵抗”“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但在现实战争中,这些“极端”现象往往得到了修正。即战争的现实“往往同它的原始概念是相距很远的”,“如果要坚持这种追求绝对的态度,不考虑一切困难,并且一定要按严格的逻辑公式,认为无论何时都必须准备应付极端,每一次都必须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那么这种做法无非是纸上谈兵,一点也不适用于现实世界”。因此,研究战争理论的人必须同时考察“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这两种不同形态的战争。“只有这样,一切思想才会获得更精确的含义、更明确的内容和更具体的运用”,才能对战争现象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正是通过对“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的深入考察和分析比较,克劳塞维茨发现了“三种极端”在现实中得以修正的基本因素(或原因),亦即战争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规律:第一,战争决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同战前的国家生活密切联系,是由一定时期内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引起的;第二,战争决不是短促的一击,而是一系列连续的军事行动,战争的力量诸如军队、国土(包括土地和居民)和盟国在战争中是逐渐发挥作用的,要同时发挥作用是不可能的,同时使用一切力量也是违背战争性质的;第三,战争的结局也决不是绝对的,战败国往往把失败只看成是在将来的政治关系中还可以得到补救的暂时不幸。这样,整个战争行为就摆脱了力量的使用总是向极端发展的严格法则,使一直被战争的目标所掩盖着的政治目的得以显露。其中,在决定战争中使用力量的紧张程度的诸因素中,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何评价克劳塞维茨“从绝对战争到现实战争”这一研究战争的思维路线?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www.xing528.com)
一种观点对此持怀疑、批判的态度。例如,有人说,克劳塞维茨研究战争特性之所以不从历史现实出发,而从战争的概念开始,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在阶级社会中,不反映阶级关系的抽象战争从来就不存在,而克劳塞维茨却把这种从来不存在的东西视为自己“研究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这除了恰好说明他认识能力的时代局限以外,还能有什么其他解释呢?还有人说,克劳塞维茨的暴力论,就是无限制暴力论,他不想限制战争而且反对限制战争,这丝毫也不奇怪,因为属于他的那个军事时代并没有提出限制战争的要求,而他所服务的那些帝国无一不希望从强化战争中得到好处。就连有些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也作了类似的理解和评价。例如,利德尔·哈特认为,由于克劳塞维茨采取了“从绝对战争到现实战争”的研究方法,《战争论》简直成了一个“充满哲学理论的迷宫”,“读者当中很少能够真正把握其逻辑路线,或者深入其理论境界而不致迷失方向”。富勒甚至由此断定,《战争论》是“一种对战争的伪哲学性的研究”,他说,克劳塞维茨“把他的绝对战争概念作为一种尺度,用它来衡量所有的军事行动。他不断地运用它,以致使度量标准完全限于混乱。于是,他又不得不放弃这种尺度而迁就常识。《战争论》的读者一定要特别记住这点,否则,他大概也会向克劳塞维茨本人那样感到迷惑,而且更糟的是,会被引入迷途”。他还说,“虽然克劳塞维茨有二十年参加拿破仑战争的亲身经历,但他对战争的理解仍然是模糊不清的。由于误解了拿破仑的进攻原则,他竟把自己的绝对战争概念强加给了拿破仑,这样,不仅把他许多未来的弟子引入了歧途,而且对于20世纪无限战争的广泛扩展,也负有大部分的间接责任”。
另一种观点,对此则持肯定、褒奖的态度。他们认为,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指称理想客体的概念是十分普遍的,如“绝对刚体”“理想流体”“质点”“点电荷”等。物理学家就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不仅自然科学研究如此,这种研究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以“典型地点”英国作为例证的。战争是一种远比机械、物理、化学、生物运动以及其他社会运动更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心理等诸因素,研究战争更需要首先创立一个高度抽象的、理想化的标准“模型”即“绝对战争”。曾经专门负责讲授克劳塞维茨著作的辛普森先生,对于这种理想化研究方法的优越性做过更为具体的评价。他说:“克劳塞维茨的绝对战争的理论是《战争论》一书中的衡量标准。然而他又说,战争是以‘可能性、概然性、幸运和不幸运的赌博为基础的,严格的逻辑推理在这种赌博中常常会完全不起作用’。克劳塞维茨这样说并没有自相矛盾。绝对战争就是纯粹战争,它不会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研究具体的战争时,重要的是弄清这些战争与抽象的绝对战争有什么不同之处,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之处。有了这样一种易懂易记的标准,就能从扑朔迷离、千变万化的种种事件中理出一些头绪。了解了绝对战争,明确了具体的战争不同于绝对战争的地方和原因,就能懂得这些具体的战争。这样,绝对战争这种理论上的抽象概念,就起到了理论的作用,使人们能够从错综复杂的情况中找出一些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