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常强调的“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8],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需要政府治理体系职责明确,司法制度公正高效,法治精神大力弘扬,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要求,努力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格执法。要求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定程序、法定权限实施法律,若执法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公平公正执法,易将小问题引发成大矛盾。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如果在执法过程中选择性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等,必将损害公民人身财产权益,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削弱政府威信、破坏社会和谐。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过度执法、粗暴执法等问题。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第二批指导性案例中,就揭露了类似执法乱象。
公正司法。要求司法人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应坚守公平与正义。2019年热门大片《检察方的罪人》中一段经典台词,就说到“好的检察官就是追求正义的人”。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关乎公民的切身利益,司法人员对每个案件都要认真对待。近年来,司法机关不断推动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如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一站式”多元解纷、攻坚破解“执行难”等。同时,司法机关正努力通过每一起案件,实现法律公正与社会公正、个案公正与类案公正的统一。对“昆山龙哥案”“ 抢夺公交车方向盘案”等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的依法公正处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昆山龙哥案”,2018年8月28日晚案发后,江苏省昆山市检察院提出案件定性意见,支持公安机关撤案。9月1日,昆山市公安局通报称,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依法撤销于海明案件。这一结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称赞。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中,人民群众大大增强了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对法治的信仰。(www.xing528.com)
全民守法。“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正式提出,“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9]。法治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法律得到普遍遵守,也即全民守法。在建设法治社会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宪法法律的宣传,法治精神的弘扬,还要建立“谁执法谁普法”等宣传普法责任机制。法治社会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是社会组织实现依法自治。政府应以市场为导向,适度分权和放权给社会组织,充分调动其在法律框架内解决自身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全民守法除了要求不犯法,还要求依靠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如今,我们构建了多样化的纠纷解决途径,包括信访、诉讼、人民调解、特邀调解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解决纠纷,有助于减少当事人的纠纷解决成本,创造全民守法的和谐氛围,维护人民群众的内部关系。
因此,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要在培育人民群众法治信仰的同时,还要强化统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法律实施工作,加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