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成研究式工作方式的实效

形成研究式工作方式的实效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实践,研究式的教学、研究式的工作渗透到日常工作中,这是“研究式”的工作方式的一层意蕴。很多教学问题不是通过行政督促和问责来解决,而是通过“专题研讨会”的形式来研究、商量着解决,通过这种研究式的工作方式,建平实验中学营造了和谐、开放的民主氛围。

形成研究式工作方式的实效

在建平实验中学不断追求内涵发展、创建品牌学校、实施“专业发展导向”的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学校探索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本管理模式,更加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生命状态,逐渐由注重对教师规范性的管理转向对教师生存方式和人生价值的引导,由注重对教师指令性、布置任务式的管理转向对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和激发,引导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教师职业特有的丰富性、唯一性。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培训和研修形式,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始终处在不断钻研、不断探索的状态之中。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实践,研究式的教学、研究式的工作渗透到日常工作中,这是“研究式”的工作方式的一层意蕴。

“研究式”的工作方式的另一层意蕴是指管理方式的改变,管理者开展各项工作试图通过人与人交往的民主、平等,言语表述的真诚、简单、坦率,达到人际关系和谐,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管理中注重换位思考,重视情感因素、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工作需要哪个层面来完成,问题需要哪个层面来解决,哪个层面首先拥有参与的责任和权利。

建平实验中学在这一时期的很多规章制度和培训方案,都是各个层面多次“商量”的结果,是从基层的土壤里长出来的。很多教学问题不是通过行政督促和问责来解决,而是通过“专题研讨会”的形式来研究、商量着解决,通过这种研究式的工作方式,建平实验中学营造了和谐、开放的民主氛围。教师的热情、自觉、主动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尊严与活力成为“建平实验人”的理想表征,教师的精神满足和幸福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档案26】

幸福的建平实验人

(说明:此项档案摘自建平实验中学“共享·互助·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经验交流会朱琼老师和叶枫老师的发言稿,时间为2011年10月)

节选1:

记得不久前的一个周五,在这里,我荣幸地见证了那几位已满30年教龄的前辈们的矍铄风采,见证了特级教师的优雅风度,当时的啧啧称赞声仍不绝于耳,原来名师们是这样的神采奕奕!

今天,又是在这里,他们的到来再次令我感到无形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又更多地感受到能和他们同样地站在三尺讲台上,立在建平实验这座美丽的校园内,所拥有的幸福感!

所以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就是“语文教师,一个幸福的人”。

曾经有人说过:“当你成为了一名忠诚的教师,那你就是一个幸福符。”在座的前辈们、同事们,每天早上看见你们自信的笑容、从容的脚步,我想,你们一定已找到幸福的所在。

语文教师是幸福的。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阅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而语文教师就是这道长廊幸福的开启者和维护者。

……

一样流逝的青春、一样翻转的年轮,作为教师,看着孩子们渐渐长大,甚而长得很高很高,所有的时光都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我的心灵。是的,作为老师,我是幸福的,让笑意始终荡漾在我的眉宇之间,因为语文教学真的可以让我尝到“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幸福滋味……

节选2: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工作和兴趣结合起来。在进入建平实验的第11年,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这份平凡的教师工作,我每天都幸福着。这种幸福也叫作感动,它来自于我的学生们和我的同事们。最喜欢的礼物是学生写给我的信:“叶老师,感谢您的严厉,到了高中我才真正感受到你给我打的数学基础是那么扎实,是你让我从恐惧数学变成了喜欢数学……”这是做教师最幸福的时刻了吧,就如同埋入泥土的种子,经过自己的精心浇灌,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鲜花时的喜悦。

建平实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我们数学组更是群贤毕至,前辈们对我们青年教师历来都是悉心帮助、毫无保留的。记得有一次老师们来听我的课,奇怪地问:“你写黑板怎么是从左写到右的?”有老师说:“徐汶老师不就是这么写黑板的吗!”连我都没有意识到,徐老师对我的影响竟是这般润物细无声。连听了他很长一段时间的课,感谢他手把手地教会我如何备课和如何上课,是他把我引入了教学正轨。记得第一次和张萍去听胡老师的“尺规作图复习”课,一把三角尺、一个圆规、一支粉笔,讲台上的胡老师是那么自信和从容,这份自信来自她对数学专业知识的精准把握,她让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像胡老师那样数学基本功扎实的老师。记得梅隽婕老师曾经说过:“数学是很美的学科,我要让我的学生们也能感受到数学的美。”梅老师对教学的要求就如她自己所说的,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每一个课件、每一份试卷,都精益求精,她让我看到了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的风采美。组里的大姐姐们,也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们经常督促我要多开公开课,提醒我要多写论文,告诉我这对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让我感动的人和事不胜枚举,是他们给了我前进的目标和动力,让我在建平实验的每一天都如沐春风,感觉温暖和幸福。(www.xing528.com)

如今,我不再对讲台和学生心存恐惧,能够从容自信地面对工作。但是离心目中的专家型教师还有很大的距离,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开始对我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1.设计有坡度的例题和恰当的变式训练。

例如初三复习课《相似三角形》,其中涉及动点问题的相似三角形综合题比较难。在设计课程时,我采用了由浅入深的例题设计,从先找到一对相等的角,到有目的地寻找角两边成比例的数量关系,或者是寻找第二对相等的角的条件。这样的设计让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动手尝试的可能,消除了一部分同学看到综合题就想放弃的心理。

2.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轨迹》一课的教学中,对“轨迹”这个抽象的概念,我举了体育课中投篮入筐运动过程的例子,把篮球经过的每一个位置看作一个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就是篮球运动的轨迹。结合生动的电教演示,引出数学中“轨迹”的概念,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形象生动的电教演示。

3.设计较为详细的课堂学生活动

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中,我让学生采用“量一量”的活动来猜测结果,用“拼一拼”的活动来验证结果,采用讨论、思考的活动来证明结果,最后得到了“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如何变化,三角形内角和始终不变”的结论。这样的参与性教学不仅使学生收获了知识,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更收获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的乐趣。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活动,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听讲、讨论、演示、练习等,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

4.认真对待每一次的练习反馈

不管是课堂练习反馈,还是课后练习反馈我都会很重视,不仅及时批改对错,还会记录错误比例、错误类型。对于普遍的错误类型,可以从中反思出我在教学环节中的问题或找到学生的思维误区,采用全班讲解的形式加以纠正;对于个别的错误类型更能反映出个体的接受水平,如果采用个别讲解的形式加以纠正,不仅让学生对这个错误记忆深刻,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融洽师生关系。

5.采用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

把反馈和评价以小组评比的形式记录并展开竞争,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比较有用的方法。而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真正参与其中,我会采用每天对每个同学的每一次作业、考试的质量做好评分和记录的方法。一个星期后,不仅能得到几个小组的总分,也能得到每个同学本周的总得分,经过排序后,名次上靠前的同学和进步的同学能一目了然。虽然过程有点繁琐,结果却让人惊异,每周都可以看到新的面孔进入到前十名,也能看到后面一部分同学的进步。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在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我希望我能做到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反思,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十年应该是一个转折,回顾以往,我感谢各位的悉心关怀,感谢领导们的信任和支持,庆幸自己能和建平实验一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拼搏着,却也收获着;奉献着,却也幸福着;追寻着,却也成长着。展望未来,我告诉自己,要多做反思和总结,要汲取他人的经验,让自己在数学专业方面有所提高。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才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我会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以上档案材料来自建平实验中学档案室)

档案26摘录了朱老师和叶老师两位不同学科教师在同一次交流会上的发言分享,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锁定了一个关键词“幸福”。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对学科教学的痴迷、对每个学生的熏染带给老师们满满的幸福感。宽松的氛围带来了平和的心态,民主的空气滋生了创新的动力,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会精彩无比,山重水复之处也会绝境逢生、方法无限,自信与幸福开始绽放在笑脸上,尊严与活力逐渐融入到血脉里。

这一时期的校本培训在顶层设计上彰显出对教师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对教师精神需要的用心体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驾护航,“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再是一句空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