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达效果——王炳尧《李大钊和他的孩子们》中的细节描写及其阅读方法

表达效果——王炳尧《李大钊和他的孩子们》中的细节描写及其阅读方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我们来看表达效果。这段细节叙述,节选自王炳尧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李大钊和他的孩子们》一文。显然,从刻画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来看,这段慷慨陈词更好一些。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法门。言下之意,按照文体特征来解读文本,有助于读者更加贴近文本的原意,更加高效地把握文本的整体语境。总之,遵循文体特征,往往使我们的阅读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表达效果——王炳尧《李大钊和他的孩子们》中的细节描写及其阅读方法

最后,我们来看表达效果。我们从真实可信的角度来比较一处细节的叙述。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叙述:在法庭上,“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是“我”,李大钊的女儿,她当时能想到、能猜到的父亲这样安定、这样沉着的原因。

换一个文本,换一个作者,我们来看看同样的细节叙述:

大钊同志被捕后,在法庭上是他和夫人、孩子们见面的最后一次机会,大女儿星华喊了一声“爹”,便和母亲、妹妹哭成一团。孩子们已经十几天没见过父亲了,他们多想跟父亲说上几句知心话呀!然而,大钊只是看了看他们,一句话也没说。大钊同志心中所想的,是就义前的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这段细节叙述,节选自王炳尧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李大钊和他的孩子们》一文。我们发现,文中也写到了法庭受审这个细节,但是在写法上跟李星华是有区别的。在李星华的回忆录中,她说父亲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写得比较简单。而在王炳尧的文字中,却写了一大段慷慨陈词的话。显然,从刻画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来看,这段慷慨陈词更好一些。但是李星华为什么不写呢?因为那就不真实、不客观了。你想,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她怎么可能知道父亲心中所想的慷慨陈词呢?不写,是对客观真实的一种自觉遵守,这就是回忆录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www.xing528.com)

施畸在《中国文体论》中指出:“创作文章,如不论体类,其势犹无轨之火车,失缰之骏马,虽在天才,不免危殆。”创作文章,要遵循文体特征;同样的道理,阅读文章也要遵循文体特征。我一再强调:怎么写就怎么读,怎么读就怎么教。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法门。

卡勒在《结构主义诗学》中指出:文体提供了“指导读者同文本遭遇时的标准或期望”,把读者的阅读“纳入规划”,给它以可知形式,赋予它以语境和框架,减少复杂性,使读者按照文本原意来阅读。言下之意,按照文体特征来解读文本,有助于读者更加贴近文本的原意,更加高效地把握文本的整体语境。总之,遵循文体特征,往往使我们的阅读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