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子小鸡在儿歌最后两行问青蛙去哪里的问题很重要

为什么子小鸡在儿歌最后两行问青蛙去哪里的问题很重要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处语言形式:为什么不把儿歌的最后两行删除?把“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了”删去,行不行?正因为有了最后两句,它才成了一流作品。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青蛙冬眠的科学常识,儿歌的知识美得到了体现。也许是小鸡吧,画着画着,玩着玩着,突然想起来了,还有“青蛙”这位小伙伴没有来,他去哪里了?

为什么子小鸡在儿歌最后两行问青蛙去哪里的问题很重要

第八处语言形式:为什么不把儿歌的最后两行删除?把“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了”删去,行不行?前面那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几乎回答了跟“雪地里的小画家”有关的所有问题,什么时候画,在什么地方画,谁在画,用什么画,画什么,前面部分都回答了。也就是说,按照这首儿歌的题目,从开头写到“几步就成一幅画”,完全可以结束了。但是,如果说这首儿歌写到这儿就结束了,那它只能算是二流作品。正因为有了最后两句,它才成了一流作品。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青蛙冬眠的科学常识,儿歌的知识美得到了体现。

其次,“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问题是谁提出的?联系整首儿歌的语境,当然是其中的一位小画家提出来的。也许是小鸡吧,画着画着,玩着玩着,突然想起来了,还有“青蛙”这位小伙伴没有来,他去哪里了?小马有点经验,就告诉小鸡:他在洞里睡着了,他要冬眠。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小伙伴之间相互惦记。惦记人和被人惦记都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当这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得开心的时候,享受着快乐的时候,他们还能想到别的伙伴,想跟别的伙伴分享快乐,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是儿歌的人情之美。如果只有前面画画的快乐,那还是比较单纯的、直接的;而有了后面对小伙伴的惦记和牵挂,这份快乐就有了温暖的底色。(www.xing528.com)

最后,我们分析过文本结构,分析过几对矛盾,一个“动”一个“静”,一个“虚”一个“实”,一个“疏”一个“密”,其实,这就是一种节奏,节奏是美的灵魂。如果删除了最后两句,一动到底,一实到底,一密到底,节奏没了,美的灵魂就丧失了。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作为文学皇冠”,诗和儿歌更应该追求节奏。节奏高于生动,节奏高于形象,节奏是美的最高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