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讲中,我们讲到了文本解读的一个基本策略——把握结构。在以后几讲中,我们也运用把握结构的策略,解读了《花钟》 《普罗米修斯》等文本。这些解读,不断深化了我们对把握结构这一策略的理解。
从表面上看,结构只是一种形式。但是,任何结构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所以,结构本身也在彰显文本的内涵与魅力。也就是说,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结构去表现,最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文本内容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文本形式同样也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从这个角度讲,结构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内容。这也是我在文本解读中一再强调的一个观点:形式不只是形式,形式是一种更高级的内容。
我们这一讲要解读的文本,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伯牙鼓琴》。我们从结构的角度去解读它,看看能不能解读出这个文本结构所具有的独特的表达效果和内涵。
我们先来看这个文本:(www.xing528.com)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个文本选自《吕氏春秋》本味篇。我专门找到《诸子集成》,那是一套比较权威的诸子百家的文集。我从文集中找到《吕氏春秋》的本味篇,通过比对,发现统编教材中选用的《伯牙鼓琴》,跟《吕氏春秋》本味篇中的《伯牙鼓琴》在文字表述上完全一致,只是断句稍有不同。
我们先从结构的角度去解读,会发现一些什么秘密呢?文本解读不需要做一般字面上的解读,那种解读意义不大。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去解读,就是要解读文本隐藏的意义,要去揭示埋藏得很深的内涵。像文本结构,尤其是它的深层结构、超验结构,就是隐藏得比较深的东西,需要我们切入进去,加以破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