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挣钱难与乱花钱:第三对矛盾

挣钱难与乱花钱:第三对矛盾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我们继续分析下去,就会发现,这三对矛盾其实可以统一在更深入的一对矛盾中,这对矛盾就是:在极其缺钱的情况下,母亲以极其艰辛的劳作挣来这么一大笔钱,竟然给“我”买了闲书。矛盾的另一个方面是:“我”用这一大笔钱买了闲书。那么,我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分析,最终抵达了《慈母情深》这个文本隐蔽的精髓之地:“我”竟然用母亲给的一大笔血汗钱买了闲书。

挣钱难与乱花钱:第三对矛盾

但是,这篇小说在情思上的超拔之处,更体现在第三对矛盾中。矛盾的一方面是:母亲极其不容易地挣来这么一点钱。矛盾的另一方面是:“我”却用这一大笔钱买了闲书。

按照常理,这一大笔钱假如真有急用,比如身体不舒服要去看病,比如欠了学费不得不缴纳,那也情有可原。退一步说,要了这一大笔钱,是去买生活必需品,比如,衣服穿旧了,买一件新衣服;比如,大米吃完了,买一袋大米回来;比如,热水瓶坏了,买一个新的热水瓶。这些,我们也都能理解,都能接受。

但是,在那个时代里,在那个环境中,我们最不能理解、最不能接受的是,居然买了闲书。想一想,既然挣钱这么不容易,既然要了这么大笔钱,那么用我们的话来说,钱应该用在刀刃上,应该用在正事上。然而,“我”最终用这一大笔钱来买闲书。

小说一开头就这样写——“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直截了当地说了,买小说。也难怪,小说在接下去要写到“旁边一个女人”。其实,这个女人就是广大读者的代言人:“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看,这个女人已经替广大读者说出了心声。没吃的,拿钱去可以;没穿的,拿钱去可以;没用的,拿钱去可以。这些,再苦再累,当妈的也都认了。但是,用来买闲书,门儿都没有!后面那个女人对“我”反问:“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从表面看,是这个女人在反问。其实,是广大读者在反问。这第三对矛盾,不仅决定着小说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高度,也决定着这篇小说在思想上的深度。

现在,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这三对矛盾:第一对矛盾——“一次要这么多钱”和“母亲只有这么一点钱”;第二对矛盾——“一次要这么多钱”和“母亲极其不容易地挣来这么一点钱”;第三对矛盾——“一次要这么多钱”和“用这么多钱买闲书”。

如果我们继续分析下去,就会发现,这三对矛盾其实可以统一在更深入的一对矛盾中,这对矛盾就是:在极其缺钱的情况下,母亲以极其艰辛的劳作挣来这么一大笔钱,竟然给“我”买了闲书。这里,矛盾的一个方面是:在极其缺钱的情况下,母亲以极其艰辛的劳作挣来这么一大笔钱。矛盾的另一个方面是:“我”用这一大笔钱买了闲书。

我们应该不会忘记,文本解读就是要抵达文本隐蔽的精髓之地。那么,我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分析,最终抵达了《慈母情深》这个文本隐蔽的精髓之地:“我”竟然用母亲给的一大笔血汗钱买了闲书。

可以这样说,抓住了这对最关键、最隐蔽的矛盾,我们就出色地完成了一次专业的文本解读。首先,通过分析这对矛盾,小说的人物形象就能得到深刻、精准的把握。 《慈母情深》塑造的主人公是“母亲”这个形象。在一层一层的矛盾分析中,我们发现了“母亲”的吃苦耐劳,发现了“母亲”的坚忍不拔。但是,那个年代,要说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很多人都是这样。在进一步的矛盾分析中,我们发现了“母亲”的尊重文化,发现了“母亲”的精神追求。为了孩子的知识渴求(买闲书),再苦再累母亲都心甘情愿;为了孩子的精神成长(看闲书),省吃俭用母亲都无怨无悔。她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心甘情愿地让儿子拿那么一大笔钱去买闲书,她理解儿子的精神需求。而她之所以能理解并尊重儿子的精神需求,一定是她自己也同样有着内在的精神追求。她知道,比起满足物质的需求,人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正如先哲讲的那样: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必须承认,这是那个年代的母亲较少具有的品质。这样一位母亲的形象,不仅让人感动,也令人肃然起敬。(www.xing528.com)

其次,通过分析这对矛盾,我们对小说中“我”的精神成长也有了深刻而精准的把握。我们知道,矛盾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在对矛盾的分析表述中,我们是用“居然” “竟然”这些词语将对立的矛盾双方统一起来的。“居然”也好,“竟然”也罢,都在传递一种认知张力——没有想到会这样,都在渲染一种情感张力——真的出乎意料啊。而这样的张力,不正是小说中的“我”心灵发育的精神动力吗?没有这样的张力, “我”怎么会有“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的人生顿悟啊?

最后,通过分析这对矛盾,我们对小说的主旨也有了深刻而精准的把握。每一层矛盾分析,都像是一面镜子,一方面照亮了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同时也照亮了每一个小说的阅读者,包括正在解读文本的我们。《慈母情深》虽然写了这样一位母亲,但作者要刻画的又不仅仅是这样一位母亲。在原小说《母亲》的结尾,梁晓声这样写道:“由我的老母亲,很想到千千万万的几乎一代人的母亲中,那些平凡的甚至可以认为是平庸的在社会最底层喘息着苍老了生命的女人们,对于她们的儿子,该都是些高贵的母亲吧?一个个写来,都是些充满了苦涩的温馨和坚忍之精神的故事吧?”

不瞒大家说,我第一次读《慈母情深》,与小说中“我”的感受几乎是一样的。当读到“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的时候,我也禁不住鼻子一酸,想哭的冲动一下子就涌了上来。那一刻,我想到了我的母亲。

总之,分析矛盾既是文本解读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发现原本浑然一体的文本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一对又一对矛盾,我们发现这些矛盾在对立中的统一,并且发现统一背后所隐藏的文本的内涵与意蕴;同时,分析矛盾也是文本解读的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方法。其中涉及文本解读的各种基本原理,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比如,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比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比如,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等。

没有矛盾,就不会有文本的生成;没有矛盾分析,文本解读就寸步难行。可以说,矛盾意识是文本解读最重要、最核心的意识。

当然,这个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需要用极艰苦的努力、极尖锐的敏感性、极持久的耐性去实践。

滴水能穿石,功到自然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