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钱多VS没有钱:直接对比

钱多VS没有钱:直接对比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要分析的第一对矛盾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矛盾的一方“给我这么多钱”。小说开头第一段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书价一元多钱”。在我们看来,一元多钱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我们往下看,作者在这里继续强调“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所有这些信息、这些叙述、这些非常容易被我们滑过去的细节,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母亲没有什么钱。

钱多VS没有钱:直接对比

我们要分析的第一对矛盾是什么呢?咱们一起来看。矛盾的一方是“给我这么多钱”,矛盾的另一方是“母亲只有这么一点钱”,这是一对矛盾。我们来看看这对矛盾在文本中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我们先来看矛盾的一方“给我这么多钱”。小说开头第一段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书价一元多钱”。其实本来可以不写这句话的,写“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就可以了,事情的起因已经讲清楚了。显然,这里作者是刻意地把书价给标示出来了,“书价一元多钱”。现在的孩子可能对这个书价没什么感觉,一元多钱才多少钱?一元多钱也能算钱吗?在我们看来,一元多钱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请注意,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那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一般老百姓生活都比较贫苦,老百姓的收入都非常低。对那个时候的家庭来说,“一元多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目。

我们往下看,作者在这里继续强调“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注意!“这么多钱”出现两次,显然,这又是在刻意地强调, “一元多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我们继续看,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前面“这么多钱”出现两次,说明小说中的“我”知道这是一笔大钱。这里站在母亲的角度,说明母亲也知道这是一笔大钱。其实,小说中还有一个细节:母亲在那个工厂里一个月才挣多少钱?二十七块钱。我们按照一个月三十天来计算,母亲辛苦干活一天能挣多少钱?九毛钱,还不到一元钱。我们知道,实际的书价是一元五角钱。这就意味着,这笔钱相当于母亲辛苦干活两天挣到的钱。我们还知道,母亲挣来的二十七元钱,是要养活一家老小五口的。这二十七元钱,是全家人的活命钱。现在, “我”要了其中的一元五角钱,也就是说,三十天的活命钱中少了两天。“这么多钱”,绝对不是夸张,绝对不是刻意渲染,它就是一个巨大的事实。一元五角钱,是“我们”一家五口两天的活命钱!好,这是矛盾的一个方面。

那么,矛盾的另一个方面是什么呢?是“母亲只有这么一点钱”。怎么看出母亲没有什么钱?怎么看出“我们”家没有什么钱?我们看,“收音机已经卖了”,不到万不得已,怎么可能卖收音机呢?没钱啊。母亲在厂里干活,每月才挣二十七元钱,每天才挣九毛钱,没钱啊。(www.xing528.com)

我们继续看,“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注意这个“掏”字!没有钱,所以用“掏”。掏出来的是什么呢?注意这个“毛票”!不是五元十元的大钞,是一毛两毛的小钞。这毛票还被“揉得皱皱的”,没有钱啊。这揉得皱皱的毛票,还只有小小的“一卷”,没有钱啊。

再看,“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注意这里的“塞”!这么一点钱,为什么是“塞”给“我”?为什么是“塞”在“我”手里?因为母亲太知道了,这是一笔大钱啊!一个“塞”字,在无声地叮嘱“我”:孩子,攥紧了,拿好了,千万别丢了,这么多钱啊!

看结尾, “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明明没有钱,却要再拿出一元五角钱。注意这个“凑”字,东拼西凑,也许向邻居借一点,也许省下别的开支,这才凑足了又一笔“一元五角”钱。所有这些信息、这些叙述、这些非常容易被我们滑过去的细节,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母亲没有什么钱。

大家看,这是我们分析出来的第一对矛盾。一方面,母亲没有什么钱;另一方面,母亲却给了“我”这么多钱。那么,这对矛盾一旦被我们发现,背后想要表达的意图、想要抒发的情感、想要传递的思想,我想,作为读者的我们难道还会看不出来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