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的概念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提出的,它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一个制品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1]。功能固着是一种心理上的阻塞,它可以通过抑制以前同其他一些用途相联系的物体的新功能的知觉,对问题解决产生不利的影响[2]。形成该思维之后,不但对全面认识事物有不利影响,也会阻碍思维的发展,导致认知障碍。《庄子》中就有一则寓言形象地反映了该心理现象。
宋国有一家人,他们有一个祖传秘方,根据这个秘方制作的膏药,冬天涂在身上,不生冻疮,手上皮肤不会开裂。这家人凭着这个秘方,世世代代漂布而不会伤手,因而漂的布又好又快又多。
有一个商人听说该秘方之后,以一百两金子购买了这个秘方,然后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吴国和越国的地域都在海边,打仗要靠海军。商人游说吴王,成功做了吴国的海军司令,替吴国练兵。到了冬天,和越国打仗,吴国的海军因涂了商人的秘方膏药,不怕冷,不生冻疮,大败越国。因此,商人立了大功,受到割地封侯。(www.xing528.com)
不生冻疮的秘方,在漂布的人看来,只能用于提高漂布的效率,而商人却能够用它赢得战争,封侯拜将。为什么漂布的人世代相传,却没有发现秘方的更广泛的用途呢?这就是典型的功能固着现象。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思维灵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化学教学具有同样的目的,于是,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功能固着的心理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经过查询发现,化学教学中关于功能固着的研究并不多。笔者以“功能固着”为关键词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三种化学教育期刊中,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其他的期刊也很少见到专门研究,表明该心理效应在化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未得到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