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分层教学的核心素养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分层教学的核心素养理论依据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语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为不同层级的学生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这也有利于教师在前期备课时依据实际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此外,巴班斯基强调,在最优化教学过程中师生力量要协调一致,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英语分层教学正是把水平相近的学生重新分组,教师根据学生、教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备课和授课,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分层教学的核心素养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它有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理论的支撑,包括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孔子因材施教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生理学理论、自我意象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指出学生有两个发展水平,一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将要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或在集体活动中,通过启发和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英语教学中,也存在这样一个发展区,一个是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另一个是学生潜在的英语水平,实际的英语水平由学生独立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定,潜在的英语水平则是通过英语教师的指导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能够达到的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定,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教育不应停滞在学生发展的昨天,而应该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目前尚处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如果课程难度远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课程内容难度没有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无法得到正常发挥。我们已经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那就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对其最合适的最近发展区,英语分层教学是有效地把教学难度控制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调整,评价方式的选用等符合该层次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实际需求,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实践的乐趣,体会到进步收获的自豪感,使得学习成为自己的内在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法和提供不同的材料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有所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较快地发展,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点,与分层教学的内涵是不谋而合的。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引申出来的一个关键性观点是:知识丰富者(有经验的个人)对于知识缺乏者(新手)给予帮助指导,二者合作。因而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上又发展出一种具体的教学策略,即支架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指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教学者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以便逐步加深学习者的理解。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的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被认为是一位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当学生渐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教师应逐渐撤掉帮助学生学习的“脚手架”,直至这一支架被完全撤掉,使学生进入新的最近发展区。另外,最近发展区不是一个静止区域,而是伴随着学生的进步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当其水平到达一个新的层次,教师就应在其已发展的水平上再予以更高层次的“脚手架”。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都对实施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英语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为不同层级的学生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这也有利于教师在前期备课时依据实际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英语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内在需求。可见,最近发展区的存在也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该理论的实质指的是要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案,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巴班斯基还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不难看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如何组织自己的工作和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的工作。学生如何学,同样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学者最优化。正如学者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所解释的:“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用一个公式将教学这一概念简洁地表示出来:“教与学犹如卖与买。既然没人买,也就无所谓卖。当没有人学时,也就无所谓教。”因此,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也应被视为教学最优化的关键问题。教得好和学得好的统一才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境界。在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过程中追求最佳效果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任务与目标。外语教学多年来的“高投入低产出”应从中得到启迪。这是对“向外语教学要效率,向每堂课要效率”的问题的思考。最优化教学理论认为,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办法,为此要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区别教学不是简化教学内容,而是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帮助。此外,巴班斯基强调,在最优化教学过程中师生力量要协调一致,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英语分层教学正是把水平相近的学生重新分组,教师根据学生、教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备课和授课,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长期以来,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低产出”,一方面是教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效率不高。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存在的英语写作问题是不同的,仅凭教师在课堂上统一鉴赏、分析优秀作文,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升。而分层教学的出现,将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层次,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任务,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实现教学成果最优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尽可能少地消耗时间和精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学科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发展学习兴趣等方面。当然,这里的最优也并非绝对的,它是受到一定的具体条件制约的。在班级集体授课的前提下,在相同的时间段(以一节课为例)内,对班内全体学生使用相同的学习目标,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配以相同的课堂练习,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节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会觉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太过简单,这样也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使每个学生的水平都有所发展和提高,课堂效率也就大打折扣,更谈不上教学最优化。因此,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要遵循教学规律,关注每位学生,深入研究每位学生个体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也要养成每节课课后反思的习惯,经常对所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并加以完善,让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帮助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孔子因材施教理论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认为,人的本性并无太大差别,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由后天生活环境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包括年龄、心理特征、修养水平、个性特征、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各方面。这些差别既然是由后天环境所导致,就说明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后天的环境对学生重新塑造,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针对这些差别,孔子又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意思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孔子也借此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承认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上是存在区别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别进行针对性的、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因此,分层教学其实就是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良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才能有的放矢,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一定的突破和提高。

(四)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布鲁姆提出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的掌握学习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深受广大教师欢迎。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为掌握而教

布鲁姆认为,在教学中9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到的文化知识。他通过观察得出:除了1%、2%的智力超常儿童和2%、3%的智力低常儿童外,9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方面没有大的差异,只要找到适合学生各自的学习方法,他们都能掌握所学知识。据此,他提出了为掌握而教的教学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确定所教授的内容和要求;

(2)制订并实施教学计划

(3)检查学生能否学会所教内容;

(4)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再次辅导;

(5)针对性地讲述相关知识。

2.教学活动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发展他们的能力

布鲁姆对教学目标做了六项分类:①知识;②理解;③应用;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他认为,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都是必要的,知识是学生获得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但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是低水平的,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为目标的教学是高水平的,它能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www.xing528.com)

3.掌握学习的教学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根据布鲁姆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学科知识的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教学目标的主导性原则

为了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制订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并且整个教学活动的展开都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

(3)措施与目标紧密对应原则

任何一种教学措施或教学行为,都必须明确地服务于某一条(或多条)教学目标;每一条教学目标必须有一条(或多条)教学措施或教学行为来保证,这样才能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4)学的针对性原则

要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的文化知识,我们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教学的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知识需要的时间,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征与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特征,这样才能使不同的学生掌握相同的知识点,掌握相同的学习目标。

(5)反馈与矫正原则

布鲁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就是教师首先进行集体教学,然后给予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繁地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握所有的机会和采取必要的手段来获得学生学习的全部信息,并进行及时分析、准确判断,然后采取针对性地补救和矫正措施。

4.重视教学评价

布鲁姆认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改善和优化以后的教学活动过程提供信息来源和帮助,是改善和优化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手段。根据他的观点,教学评价有以下作用:通过教学评价,可以知道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得出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的结论。最终评价是检查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否实现的手段,是确定学生是否按照理想方式发展的一种过程。评价是一种反馈与矫正系统,可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做出准确判断。评价作为教育教学实验的一种诊断工具,可以检验教学实验活动的目的和实验活动的有效性。

(五)多元智能理论

目前评价学生水平的标准,就是传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标准。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水平不出色、考不出高分的学生被认为不是优等生,而是智力平平的一般人。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力组合,这一理论得到了各国教育人士的高度评价。加德纳认为,智能绝不是标准化测试中所得到的成绩,而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其中解决问题是指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路线。创造产品,不仅是指能够获取知识、传播知识,而且包括能够表达个人的观点或感受。加德纳不仅重新界定了智力,而且提出了关于智力结构的新理念——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从基本结构来讲,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他提出八种智能类型,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认识智能。在这八种智能之间不存在哪能一种智能更重要、哪一种智能更优越的问题。八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在不同个体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为因材施教、特长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职业教育实行课程分层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只有倾向和强弱的不同,没有好坏之分,而且它是多维的、多层次的。再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智能是有区别的,它们都需要符合本行特点的、具有特殊才能的“偏才”。所以,教育应该是扬长,不应该补短,必须为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宽广的发展空间。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而实行分层教学就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的启示是用多元智能来教和为多元智能而教。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即使教授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尽力照顾每个学生的差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挖掘、训练学生的多元智能,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六)现代生理学理论

根据研究表明,每个人的长相、心理、性格、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不可能与另外一个人相同,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先天因素、外在环境条件不同的学生在能力和知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整体相似度也只有78%。多年来,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研究人的智慧方面,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逐渐使人们了解到关于智力的概念,阐述了人们个体差异的事实。对于个体差异实际存在的事实,我们该怎样对待?扩大还是缩小这一差距,答案不言而喻。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曾提出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个性智能的发展的辩证关系。使教育界出现了一种不良的教育风气,以同一种规格去培养学生,使学校出来的都是一些社会的产品,不具备较强的生命力。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事业的客观规律,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单个人各项职能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全面等速的发展,而是让个人的各项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如“川”字形发展,而不是“一”字形发展。“一”字形的教育理念事实上误解了公平的真实意义,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无法真正让学生各项能力齐头并进,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是呈现自由的“川”字形发展。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别差异性教学,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工作方面有着杰出成果的布鲁姆提出,如果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那么95%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区别就是学的时间长短,并不是能不能学懂。任何一个学生,甚至是成绩落后的学生也有学习潜能,教师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

(七)自我意象学理论

自我意象是指在我们内在信念之上形成的自我看法。自我意象理论提出,觉察、认识及控制自我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自己、开发出自身的潜能,以此更容易成功。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完全取决于教师,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意象。许多优秀的学生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优秀,并从中得到赞同及表扬;反之,不成功的学生就是感受了太多的失败。要想让落后的学生摆脱落后的自我意象,我们就要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感受成功。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最近发展区为方向,再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在不断刺激和反省中获得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感受到其中的困难,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任务,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抗困难能力,这是学生形成一套自学方法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辅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明确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升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大限度上形成独具特色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分层教学满足了多方面的教学要求。

(八)人本主义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理论崇尚人格、理念、价值;强调人的本性,注重自我价值,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自我意象及经验,并提出自我意象往往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并不是客观因素起决定因素。心理学家是用正面、乐观的观点对待人性,觉得人本身是有追求实现自我的愿望的,依据这些观点,他们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分层教学能够实现的条件是学生能够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促进,完全尊重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制订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