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大合唱 - 魏钢焰的壮丽作品

黄河大合唱 - 魏钢焰的壮丽作品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钢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就是你的《黄河大合唱》!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朋友,你到过黄河吗?……”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一个个穿着白布背心的船夫,紧握着桨,炯炯的目光射向蹲在船头的老艄公,等他发出开船的手势……

黄河大合唱 - 魏钢焰的壮丽作品

魏钢焰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啊,星海!这就是你的《黄河大合唱》!

那是1941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从根据地来会演的宣传队组成的。他们从台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海”走来的。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洋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从伸出来的丫杈上,吊下来一盏马灯,照着乐谱架和指挥台。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发问了。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一个个穿着白布背心的船夫,紧握着桨,炯炯的目光射向蹲在船头的老艄公,等他发出开船的手势……

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上滚滚的波浪;万千父老弟兄,盯着一个人的眼睛。桨板,劈动了死寂的东海;号子,震醒了沉睡的山峰;中国号,乘驾着怒吼的黄河,向前冲去!

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还响着浪拍石崖的澎湃声。(www.xing528.com)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这是一支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

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好像在为这支部队送行。今夜,他们就要徒步涉过深深的河水,穿过敌人的火网;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

(选入本书有改动)

1.阅读文章,想象当时的场面,感受黄河大合唱的宏伟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他们从台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

(2)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

3.勾画出文中联想和想象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