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彩创作的类别
主题性创作
主题性创作讲求画面的精心布局与安排,作品人物的组合形式、典型环境的选择、史实的细节推敲、画面结构、色彩等形式语言均强调特定的情节和气氛,如历史画、政治画、风情画。题材的选择与情节的设计包含画家独立的观察与认识世界及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
上 图5-9 《下棋》作者:杰瑞·罗斯 画家选取两个黑人孩子坐在塑料桶上下棋的情景。木板墙、沙地背景,小男孩动势安排既典型又极具生活化。人物造型严谨、色彩真实,聚精会神的眼神增加了主题的可信度。
左 图5-10 《摘棉花》作者:雷尔·纳尔逊(美国)这是一幅十分动人的主题创作,深刻而真实地再现了黑人农工在农村中劳作的场景。透过稀疏的棉桃枝条空间,露出后景中男工的身影;近景中男工的外轮廓及服饰细节清晰实在;作者在处理空间的问题上,运用了线透视法来强调纯绘画空间的平面构成效果。
右 图5-11 《金黄色的威尼斯城》作者:威格林 这幅人物创作,威格林将室内人物和逆光之间的构成关系设计得相当好。强光射入室内形成方状投影,深色墙壁映衬下的人物轮廓,组成层次丰富的画面节奏感,也让观者感受到房间内的强烈光线。少女的发饰、衣衫及手握旗杆的外轮廓靠白色提亮,既强化了光感又赋予画面构成的趣味性。
写生性创作
写生性创作从生活感受中来,在写生之前首先要对形象进行系统深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了解,在充分酝酿好创作构思之后,带着创作的要求去描绘对象,通过人物外在形象去表现其性格及心理活动。
写生的过程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创作活动,借助客观形象激活和发掘自身的表达欲望,完成内心情感的抒写。与其说对形象的刻画反映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敏锐把握,倒不如认为那是作者把自己审美理想高扬的载体。
左上 图5-12 《明智的忠告》作者:巴巴拉·乔治·凯恩 这幅写生性创作,画家对明暗区域进行了有效的归纳统一,衬衣与夹克衫统一在淡色轮廓中,而棕色帽子及脸部轮廓统一在深色调中。为了使画面有自己的特点,淡黄色夹克使用层层罩色的水彩技法表现,获得层次清晰、生动有趣的色彩肌理。
左下 图5-13 《洛伊斯》作者:邦妮·普赖斯(美国)坐在壁饰前面的老人充盈整个画面,被暖色光线笼罩下的人物有一种现场感。人物身后壁饰并没有因作背景而减弱,反而刻画得精细而装饰感十足,琐碎又不失整体,厚重又不失透明,与老人衣服上的大色块形成对比。(www.xing528.com)
右下 图5-14 《墙垣边坐着的印度老汉》作者:冯信群 这幅人物写生作品,对画面的光线、色彩基调及背景设施都进行了悉心设计。把人物形象表现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为了凸显老人的沧桑感,残垣断壁的背景设置以及蓝棕基调的安排拉大了空间的幽深感。白色头巾映衬下的脸部更显黝黑,凝视远方的眼神在残破背景烘托下让人感到飕飕凉意。
语言性创新
作品创作中“语言性”的追求是对画面中形象进行一种全新体会。通过对材料技法的发挥,工具语言的创新性演绎,将画面形象的造型元素如点、线、面以及画面结构的巧妙组合,以全新的视觉呈现方式来打动观众。在对形象特征及质感肌理的深入描绘、提炼过程中,赋予画面元素以新的内涵,以其深邃的意境来感染人。
左上 图5-15 《街头派对》作者:乔治·詹姆斯 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与表现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在类似板纸的光滑纸面上着色,依靠刮、蹭等技法生成硬朗的块面外形,呈现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
左下 图5-16 《群像》作者:马林·杜马斯 群像画式的构图独特而新意,夸张的色彩表现更是注入作者的主观情怀。将群像画中一个个人像的面部轮廓幻化成蓝、黄、橘、红等色块,错落的色块形成一种节奏构成感,使得画面语言丰富而别具特色。
右下 图5-17 《小女孩》作者:马林·杜马斯 从人物形象的主观处理到色彩语言的表现,作者进行了极富个性化的抽象处理。躁动不安的线条、鲜艳张扬的色彩给予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图5-18 《节日》作者:杨斌 这幅人物群像创作,作者发挥传统笔墨精神,人物形象的体面造型在吸取光影、结构、空间和透视等因素的同时,经过了轻松的勾线方式进行简化与整合,将体态造型转换为轮廓线,由轮廓线转换为用笔,在视觉上造成与众不同的个性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