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彩画艺术之色彩、形状与画面

水彩画艺术之色彩、形状与画面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画中采用湿画法将背景与人物色彩融合形成画面虚空间,再通过留白与干画法对头、颈、肩、臀亮部进行强化处理,亮部的“实”与湿画法形成的“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强了画面的动感。

水彩画艺术之色彩、形状与画面

第二节 色彩、形状与画面

水彩人物表现,如何控制水色干湿变化、色彩与形体的关系是难点。水色的干湿变化大,色彩饱和度明暗对比在画面尚处湿润状态时也许恰到好处,但是干透后色彩会变灰、明暗对比变弱。水色在画面上的流淌也难以预料,当专注于形体塑造的时候怕缺乏“水味”,用水太多又担心冲垮形体,画面看上去水渍斑斑、松松垮垮。这些问题常常给人物画创作带来很多困扰,如何处理水色与形状间的关系也一直是人物水彩画技法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着色

水彩画着色,特别注重透明、轻快。用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水彩颜料的色彩干后容易变灰、脏、腻。用水彩来作画,色彩倾向性应更明确,增加色彩的饱和度,特别是暗面颜色。为了增加水彩画的力度感和画面的重量感,作画时,可大胆地采用重叠画法来表现对象。其次,由于水彩颜色的透明性和缺乏覆盖力,每层色彩的顺序应是由亮色到重色的过程,且每层色彩在覆盖底色时有意留出隐约的底层色,造成一种层层叠叠的色层效果。这种画法既有水彩画的透明特点,又增加了画面的分量感和色彩的丰富性。第三,要注意“留白”手法的运用。水彩画的不可覆盖性要求作画时要充分发挥白底水彩纸的作用,形体的亮部或高光部位可靠留白空出,使其透色。第四,要注意水色交融,相映生辉,避免“有色无水”、“有水无色”的现象。让水和色在纸上自然渗化,避免“调死”,水与色的自然流畅,有时甚至会有一些意外的动人肌理效果出现。最后要注意简洁单纯、概括。由于水彩画工具、材料的制约,它不可能像油画那样反复深入刻画,只有充分发挥自身材料的个性特点才是水彩画发展的方向。

img260

左 图4-16 《小女孩》作者:特德纳泰 为表现阳光下女子身体上的光感,画家用色非常鲜艳而响亮。充分发挥水彩颜料纯、透、艳的特点,施色干净而纯粹,画出阳光的色彩与耀眼的透明光色。

img261

右 图4-17 《高粱地》作者:周刚 作者采用主观的色彩描绘人物肤色与周围的环境色,红、绿、蓝这些近乎原色的表现加强了画面的色彩构成感及视觉冲击力。

二、调配肉色

写生过程中,很多初学者都会遇到因调配不出肉色而苦恼,其实人体皮肤的颜色就是一种复杂的“灰”。肌肤的肉色决定于背景和照明的形式,即决定于光的色彩、光的强度和特征以及周围环境色氛围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体的肉色也是靠着与画面的其他颜色对比起来表现的。

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肤色也有所差别。要画好肉色,一方面,要善于分析不同人物的肤色特点;另一方面,要考虑光线、背景、环境、服装等对模特肤色的影响。善于在总体基调中找准皮肤色彩,在平面构成中定位皮肤色彩,在冷暖关系中辨析皮肤色彩,在强弱关系中判断皮肤色彩,在对比中形成统一,在概括中求得丰富。

有的学生在表现肉色时,固有色观念很强,既不问对象在什么光源照射下,也不问什么环境;有的学生死盯住对象的一个局部,盲目模仿,追求毫无表现力的无谓细节,这都是由于缺乏整体观念而陷于孤立的观察视角。调配肉色,强调从整体出发,坚持局部与整体统一地观察,肉色也绝非局部的刻画,而是在描绘局部时不忘整体,达到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有了多方面的感性积累和深刻的理性认识,最终必能将多姿多彩和微妙动人的肤色美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img262

图4-18 不同冷暖的人体肉色调配。

img263

图4-19 作者:穆林斯·克雷格 对于人体肉色表达,画家进行大胆的色彩搭配。绿色似乎与肉色无关的颜色则在人体表现中大量出现,艳而不俗,将人体肤色表现得透明而纯净。

img264

图4-20 作者:穆林斯·克雷格 这幅湿画法表现的人体色彩,采用暖色配置肉色,在明艳的暖色中又富含很多微变,将健康的人体肤色演绎得活泼而灵动。

img265

图4-21 作者:冯信群 干画法表现的面部肉色,色块与色块间产生清晰的轮廓,既表现出人物面部的结构转折关系又将老人肤质的健康表现出来。

三、虚实美的表达

水彩画中的“虚实美”讲求虚实相生、相互映衬,做到虚中见实,实中有虚,烘托画面悠远的意境气氛,渲染浓浓的情感

虚实美是水彩艺术表现中十分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画面中的“实”体现在:形体结构明确,细节表现详尽,色彩对比强烈,明暗反差强烈等方面;“虚”体现在:形体结构相对模糊,色彩对比减弱,明暗反差弱,细节表现概括等。水彩画在色与水的相互交融间完成画面,在水与色的作用下形成了流动和渗化的虚实美,人物结构复杂多变,表现形体、体态的详与略、密与疏、显与隐、黑与白,施色的多少,水分的控制,运笔的方向及力度都十分讲究,所以“虚实美”的处理应在用笔、用色、构图、立意等方面下功夫。

img266

左上 图4-22 《理发师》作者:Patricia Seligman(英国) 理发师与小孩的轮廓线采用虚实对比手法处理,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理发师衣着的亮面用笔肯定,水分较少,边线明确而有力;小孩子高光处靠留白空出硬朗的边线,暗部则笔法含蓄和环境融为一体,水色晕染成的飘渺感与亮部产生对比。

img267

右上 图4-23 《舞者》作者:乔治·W.迪兰尼(美国) 画家通过表现舞动着的人物背影身躯展示人体美。画中采用湿画法将背景与人物色彩融合形成画面虚空间,再通过留白与干画法对头、颈、肩、臀亮部进行强化处理,亮部的“实”与湿画法形成的“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强了画面的动感。

img268

下 图4-24 《天鹅回韵》作者:柳毅 作品借鉴大写意的方式形成画面的大实大虚。面部、手、脚的“实”与白色裙子的“虚”形成对照,白色舞裙在“虚”中又暗含形的灵变。在大收大放中展现水雾朦胧、浑厚飘渺的意境。

四、色彩和明暗

色彩与明暗是借助光呈现,依附物体而存在,通过视觉而感知。没有光就没有明与暗,也就没有色彩的存在;没有人眼睛对色彩的感觉,也就没有绘画色彩可言了。

用色彩表现形体的明暗变化时,首先要抓住明暗交界线的节奏变化,明暗交界线除了体现光影明暗及体积感外,还揭示了非常具体的形体结构的连接、走向、转折面等。分析出亮部与暗部的色彩冷暖变化,用色彩的冷暖关系来表现形体的结构特点和转折关系,用丰富的色彩变化来造型,而非单纯的色彩深浅变化。

img269

右上 图4-25 《阳光下》作者:安德鲁·怀斯 为了表现强烈的光感,画家拉大明暗的距离,有意压低周围背景的明度,使受光脸部格外明亮突出。注重头、手阴影的准确外轮廓,增强光感。明暗的夸张与强化处理,不但减少不必要的细节,还更好地把握住了对象的特征。

img270

左下 图4-26 《修马掌》作者:威廉姆·麦松 画家对人物的明暗关系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归纳,形成画面中大明大暗的气氛。衬衫、帽子画得水色淋漓,笔法流畅,尤其是白衬衫及裤子暗部,暖色反光和冷色天光交相辉映,使暗部获得丰富的色彩层次。

img271

右下 图4-27 《胜者的胡萝卜》作者:阿奈·威斯特曼 画家提炼了人物暗部的色彩纯度,天蓝色的头部阴影不仅表现出刺眼的阳光,还使得画面响亮而活泼。

五、用阴影描绘形状

明暗交界线、投影、反光的色彩明度层次表达是表现形象是否立体的关键。物体的阴影分为自身投影和投射阴影,也称反光。物体自身投影的形成是物体中处于无光亮部位所显现的暗影,物体的反光是在与其邻近的空间或其周围的另一个物体对物体的折射。在人物形象的表现方面,投影有清晰的边,投影与周围其他形体暗影一起对辨别形很有帮助。用阴影描绘形象,要注意区分形体投影与反光的关系,把形体起伏、光影、色彩和内部结构结合起来。

img272

上 图4-28 《钢铁般的女人》作者:佚名(北美)作品表现了强烈光线映衬下,架子鼓手尽情演奏的情景。大面积深色背景衬托出明亮的乐器外形,在架子鼓手的表现上,画家抓住人物轮廓边缘的光色变幻,通过深色背景与阴影的衬托将人物外轮廓的形体变化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img273

下 图4-29 《墨西哥人》作者:考伦·纽波特·史特文思 该画借鉴了版画的手法,用黑白关系将人物形象的外形衬托出来,图形语言的平面化处理,使水彩作品别具风格。画面通过人物衣服间明与暗的变奏来描绘外轮廓,无论是帽子与帽子的穿插关系还是外轮廓形体的交错,形与形之间、块面与块面之间组织得层次分明。

六、投影与暗部的处理(www.xing528.com)

总的来说,投影与光线相交的地方总会有清晰的分界线,颜色略深,当进入阴影处之后,投影逐渐减弱,色调逐渐变淡。如果是来自暖色调的环境色反光影响,暗部通常会变成暖色调。

投影的形成是在一个物体阻挡住了阳光或光源而形成的,通常具有明确的边缘线。但要注意,无论如何,它倾向于表达一种表面的影像。如果它出现在一种多角度的轮廓里,那么它可能会有明确的边缘线;如果是在一个圆滑的表面上时,就会显得较为柔和。在阴影块面中要尽量用到柔和模糊的边缘轮廓。

img274

上 图4-30 《交谈》作者:简·孔兹 从人物外形到投影的形状,从人物前后的投影关系到留在地面的阴影,画家都做了清晰明确的交代,形成真实可信的光影。右侧人物身上清晰的投影轮廓使得烈日下的阳光更显刺眼。

img275

下 图4-31 《麦纳托迷宫》作者:贝弗莉·尼克尔斯 画家将投影形状作为画面的构成要素,人物的外轮廓与投影形状生成正负图形,大俯视的角度使人物形状与画面构成非常别致。

七、透视与空间形状

人物外形、形体运动形成的前后、左右动态,生成空间形状。人体各个部位主要标志点、转折点以及由这些关键点发展成线、面、体在空间的位置及方向,成为画面的透视空间。人体动态前后、左右所形成的透视关系很容易造成错误判断,这就需要多观察比较,抓住对象的本质。观察时运用透视学知识帮助思维判断,有助于排除复杂的物体表象产生的错觉,训练要点是分辨和判断透视中的原线和变线。在注意形体固有的形态与空间形状转折的同时还要考虑在特定角度、光影和环境影响下的空间形体转折变化。

img276

图4-32 《木栏沙发中的女人体》作者:帕尔斯坦 从脚到头的大透视很难把握,难以准确表现其透视关系,一般的画家都回避这种角度。帕尔斯坦却对这种透视得心应手,人物间透视关系准确生动,暖黄色的色彩基调十分和谐。

img277

左 图4-33 《女人体》作者:穆林斯·克雷格 画家选取从头到脚俯视的大透视角度,并以奔放的笔法将这一大透视角度表现得极具视觉冲击力。

img278

右 图4-34 《同学》作者:郑重 这幅半身人像画采用大俯视的角度,在透视关系的把握方面作者进行了一定的夸张,突出头部与眼神的刻画。大透视的视角选择活跃了画面的构成,给普通的人物动势注入无限生气

八、个性特征的表现

水彩画形式语言的内涵是水色相互交融,所形成的水迹斑痕带有很强的随机性与抒情性,产生着奇妙的变奏关系,形成了酣畅、淋漓、明快、清新的视觉效果。水彩纸特定的纸质纹理使色泽被稀释后所产生的变幻体现出透、轻、薄、秀等特点,运动中的水迹与斑痕与自然保持了和谐的灵动之美,构成了水彩画的个性特征。

在人体艺术创作中,人体线条、轮廓、体积、形态作为艺术家拥有的各种素材,是表达自己独特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此时的人体已成为艺术家拥有的元素、观点,其个性化程度是同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自己的艺术表达力分不开的。

在水彩艺术语言中,人体形象个性特征的表现,首先要求形象的深刻化表达,它来自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通过人体体态、动势典型化的塑造,给予人们心理、视觉上的感染力。其次,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如何对司空见惯的形体形象产生新的体会,从而激发新的创作灵感也是个性特征表露的重要诱因。艺术创作来自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萌发,人体中轮廓、动势、体态、肤色“美”都可能激活作者内心一直沉积、酝酿的“内力”,一旦抓住这种感觉,碰撞出新的创意火花,创作出独具个性魅力的作品定能引发我们的注意、情趣与惊奇。最后,一幅作品是以画面本身的造型元素如点、线、面以及画面结构的巧妙组合来打动人,而以其深遂的意境来感染人。个性特征的升华要在作品的内涵上下功夫,水彩人体画创作切忌肤浅的形体描摹式图解。要尝试把对象作为发挥想象创作的载体,重新构成新的形象,表达所要表达的思想。由此可见,一个敏锐的水彩画家,应该对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一个客观的、独立的、鲜活的认知,同时在不断深入这种认知中用心去感悟,去创造出意境深邃的作品来。

img279

上 图4-35 《穿长袜的女人》作者:席勒(奥地利)女人体抽象、扭动的形态产生一种不安的动态,冷峻刚直的黑线条轮廓令人震颤,红、黄色彩配以刚直黑线构型也成为画家个性化用色习惯的语言特质。

img280

下 图4-36 《六月天》作者:周刚 作者在表现对象的手法上,大胆借鉴了中国画的大写意的用线方法,粗犷而肯定的线条勾勒出对象的外轮廓,里面的结构关系以泼色的方式表现,以拙胜巧的语言极具个性。

九、画面情景化的追求

画面情景化的艺术魅力关键是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作者根据自己的构思在画面中营造一种生动的环境氛围,使观众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画面中的环境氛围存在于观众的视觉感受中,通过某些极具代表性的情节、图形、符号引发观众的联想,使相应的场景浮现在观众的脑海中。画面中的情景是具体的,是可视可感的,或通过想象产生出某种图景。

水彩语言酣畅、淋漓、清新的视觉效果,其水色的奇妙变奏常常将人带入如梦如幻的意境,情与景交融之后所产生的高层次的主观感受也是作品的灵魂。在人物水彩的艺术表现中,要设计好人物情景姿势、比例构图、色彩明暗关系,尽可能避免模特姿势的一成不变,将人物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让自己的作品具备情趣个性。

img281

左上 图4-37 《厨房》作者:阿尔瓦罗 画面用色大胆而张扬,火红的光源色及面部肤色立即吸引观众眼球,也成为画面视觉焦点。热烈而激情四射的红色形成画面中的一股情景化气场,使人物间的关系生动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img282

右上 图4-38 《交谈》作者:约翰·萨明能三位妇女并排而坐构成平行式画面,亲切交流的情景成为画面的趣味点。人物间姿势各异又通过眼神相互呼应,逆光下的明暗对比丰富了画面色彩,两把阳伞成为很好的道具,将人物间轻松的气氛烘托得自然而有趣。

img283

左下 图4-39 《海滩上》作者:杨斌 将人物置身于亲热的交流情景中,交头接耳的三位妇女作为表现的重点。借鉴中国画大写意的手法,以饱满的水色晕染及线条笔法使水彩画的“水”味更加突出,潇洒流畅的线条赋予画面很好的亲和力,将人物情景表现得亲切而自然。

十、画面视觉魅力的探索

水彩人物画艺术中,人物形象的视觉魅力与其水彩艺术语言的形式元素分不开。画面中的视觉魅力是一种直觉性的、非理性的美,其外在形式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同时,在作品中艺术化的人物形象渗透着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情绪、意愿、个性、气质等等。形象中各视觉元素经历了艺术家美的个性化改造而使它突显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超越自然的完美形式,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和更广泛的意义。强烈的画面视觉冲击力,就意味着重视人物形象内在的表现力,意味着重视语言技巧性的发挥。毫无疑问,画面的视觉冲击力离不开视觉的张力,通过使用技法语言、肌体形态、色彩诱惑、形式语言牵引等手段,引导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从而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

人物水彩艺术中的“视觉魅力”探索就是体现人物典型性特征和艺术价值。画面中,人物的情感达到最饱满的诠释,画面包含丰富的信息量,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画面中的艺术形象可以是质朴的、不加雕饰的,经过艺术处理后的真实风貌又是感染人的,它所产生的冲击力难以言传。

img284

上 图4-40 《午后小憩》作者:康妮·迪尔曼(北美) 对角线式的画面构图产生一种张力,有助于主观情绪的宣泄。画家以一种主观的暖色调来处理画面,俯视下的人物形象简洁而单纯,与近似于构成感背景相互辉映。经过主观处理后的画面既呈现真实风貌又感人质朴,传递无以言表的视觉魅力。

img285

下 图4-41 《逆光下的男子》作者:查理·雷德(美国) 画面中干、湿画法的运用,造型的表现都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逆光下男子的大胡子、头发的刻画笔法生动自然,干湿控制得恰到好处,特别是用刀片干净利落地刮出的头发、镜框,提升了画面的生气。红色的鼻头在突出人物外貌特征的同时赋予画面生动有趣的视觉魅力,斑驳的色彩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img286

图4-42 《钓鱼》作者:宝拉·汉森 在较平面的人物形状上,水色的渲染极为自由,生成类似版画挑色的肌理视觉效果。画家留出人物形象外形、衣纹等最基本的暗部形状,尽管没有过渡色调,黄、蓝、绿等色彩单纯的衣服显得活泼而生动,使画面充满了青春的朝气。

img287

图4-43 《日子的颜色》作者:蔡丽蓉 画面以对角线式的构图来组织整理视觉结构,右上角施色浓艳而厚重,红、绿原色在黑底的映衬下格外鲜亮;左下角的用色则反常地淡雅,一浓一淡、一深一浅的对比获得别具一格的感染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