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彩头像的写生与表现
在对人物面部五官的形状结构进行简单分析后,具体表现过程中,虽然每张面孔都由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个下巴和一张嘴构成,但没有两张面孔完全一样,脸型的不同,五官比例的搭配、形状大小的差异形成面部特征。因此,每张面孔都需要仔细观察,在了解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抓住特征。
一、水彩头像的表现要领
1.把握面部特征
人物相貌的差异形成每个人的外貌特征,人物神态表情的变化蕴含人物性格、职业、身份等多种信息,一张面孔可以告诉你许多的故事。人像写生,面对模特首要的任务是把握对象的面部特征。人物五官各部位形状大小、比例关系,面部的体面结构,表情的不同所形成的面部微妙形体变化等构成了形象的面部特征。
图3-1 《老人》作者:李亮之 以大特写式的构图将老人的头型特征进行放大处理,画家重点表现了老头的头型、额头、头巾的形体结构。对体现人物特征的眼部、额头的表现入木三分,耐人寻味。
图3-2 《老妇人》作者:塞丽亚·克勒克 突出老妇人眼睛与鼻子的结构比例关系,准确地将老妇人在强光下眼睛微闭的形态表现出来。
图3-3 《蒙马特高地的女画家》作者:冯信群 画家抓住人物瞪得圆鼓鼓的双眼并将这一面部特征进行强化。方方正正的镜框在帽檐阴影下格外突出,宛如一对放大镜将炯炯有神的双眼进行加强表现。
2.人物的容貌个性
容貌个性指每个人五官大小比例的差异形成的人物面部特征。五官形状位置、脸型长短胖瘦都会形成自己异于他人的特点,对于人物容貌外形的勾勒绝非自然主义地描摹,而是在面部形状比例准确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家的思考和选择,强化突出各项特征元素,运用艺术家的技巧将其编导而成,必要时可略作夸张以突现独特性格。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提炼、强化的过程,将这些优美的、凸显个性的视觉元素强化放大,跃然纸面,呈现给观众美的享受。
图3-4 《长者》作者:约瑟·菲丁特斯 画家强调长者面部浓密的大胡子,加重胡子周围的色彩,在深色背景衬托下的白胡子显得格外突出。
左 图3-5 《阿拉伯中年男子》作者:冯信群 浓眉大眼是这位阿拉伯中年男子面部最突出的特征,描绘时,将这双炯炯有神的双眼设置于格子方巾遮挡的暗部,在强烈的光影对照下,这双眼睛更加有神。
右 图3-6 《裹头巾的老人》作者:冯信群 这位老汉长得很有骨感,颧骨、下颌骨非常明显,表现时刻意加深头巾与面部的边缘线,为的是突出老人的容貌特征。
3.人物神态表情
人像写生,如果说相貌、五官的准确描绘只是基本符合对象的自然特征,那么神态的表达则是作品传神的关键。表情的表达是否合乎情理,是否与特定情境中的人物身份、性格、心理相契合,是否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观念和意义追求,是否能与整个作品的风格、情调、形式手段融为一体,成为其艺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物有体貌特征更有神态特征,人物的神韵、气质是人所独具的精神特征。每个人的阅历、内心世界、性格、情绪等各不相同,造成独立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个人魅力。所以,对人物神态的刻画就自然成了人物头像写生的主要追求目标,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外貌刻画的相似。写生过程中,如果只是片面地追求形准,实际上是一种桎梏,局限着画家情感的抒发。要知道缺乏神情的表现必然导致刻板,陷入僵死的复制,也就难以表现出人的灵性,更谈不上神韵和高雅格调的营造。要从这种局面中解脱出来,刻画人物的神情,必须首先打破这种桎梏,以更高的准绳把握对象,向人物心灵深处开掘,创造出气质特征和神韵具佳的人物形象。
从“形准”中升华出来,关注于神态的表现,首先要善于观察神态变化,神态特征包括表情、动作和姿态,人物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每处的表情又都是由许多细微的动作联合构成。脸部眉、眼、嘴等部位会因神态表情的变化而在形状上发生改变,这都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抓住变化特点。其次,要善于在常态中选择模特的典型形象,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神态的自然表情和气质。具体来说,脸部的表情主要体现在眉、眼、嘴等部位的形状变化上,人物的眼神、嘴角的微笑变化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只要抓住了这些变化规律,加上对写生对象的性格、资历、修养和气质等因素的综合体察,必定能表现出人物的特殊精神风貌。
左 图3-7 《西班牙妇女》作者:佐恩 画家选择侧身下视的角度表现,着重对人物神态与慈祥面容进行悉心的刻画,微微下视的眼睛及微合的嘴唇将西班牙妇女内在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右 图3-8 《围红头巾的老妇》作者:冯信群 老妇人侧身斜视,炯炯有神的双眼远眺前方。描绘时,加重眼部的色彩,将鼻子与嘴融入头巾红色的反光光韵之间,在光线与明暗色彩对比中展现老妇人深邃的眼神。
4.面部肤色的表现
生活环境的千差万别形成皮肤色彩的差别,如南方北方、沙漠海岛、高山平原等不同居住的地域与环境都会形成不同肤色的人群。男女老少,不同职业的人物肤色也不尽相同;人处在室内外、阳光阴雨天气、灯光等的复杂光线氛围下也会形成诸多变化的肤色;更有作为色彩并置时与环境诸色对比产生无穷变化的肤色。从理论上讲,不会有完全相同的肤色出现,甚至可以说任何一种颜色均可以用来画肤色。对于皮肤色调的处理,避免概念化地就固定的几种颜色表现,肤色之间的变化细微,必须仔细体察。画到画面上的皮肤色彩,要与周围多变的色彩环境取得协调,要做主观上的改变,勇于从具体的感受出发,不要墨守成规,尝试用主观的、带有创作意识的不同种类颜色调和皮肤丰富多彩的色彩变化。
左 图3-9 《加拿大女子》作者:冯信群 为表现这位地道白种人肤色在光源下呈现的冷色肤质色彩,表现时用色尽量干净,采用冷色调薄涂而成。
右 图3-10 《裹黄头巾的老妇》作者:冯信群 老妇人暗黄的肤质在强光下呈现丰富的光色变化,表现时,强化黄、紫互补色的对比,在凸显老人健康肤色的同时也强化了光感效果。
左 图3-11 《康巴青年》作者:冯信群 康巴地区日照强烈,形成当地居民特有的古铜肤质。采用暖色调,干画法层层晕染的手法刻画康巴青年男子皮肤,力图将当地居民健康而丰富的面部肤色表现出来。
右 图3-12 《阿拉伯老人》作者:冯信群 放弃干画法层层罩染式手法表现老人面部肤质,采用湿画法一气呵成,通过暖棕色调与暗部的冷暖对比表现老人面部神态与肤色。
5.面部光影的表达
在对人物面部形象的刻画过程中,光影的变化与五官形态结构、质感塑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形体结构变化在光与影的交织下形成明暗的节奏变化,明暗的变化使我们获得更加明确的体量关系、形体结构关系及空间关系。光影的交织不仅是表现形象立体、空间变化的主要手段,也是作为视觉效果、画面气氛情绪营造的重要方式。
光影的表现应与色彩明度、冷暖、虚实关系联系起来,要关注光影所形成的明暗、色彩冷暖变化,巧妙地处理面部结构复杂的明暗关系。充分利用光线来强化画中的主体部分,有意识地让暗部渐渐地减弱,消融次要的关系,使光影色彩处理达到与人物形象相拥相融的戏剧性效果。
上 图3-13 《眺望》 作者:冯信群 这幅以冷色为基调的画面,人物面部的背光处强化天空蓝紫色反光,与受光处淡黄肤色进行补色对比。面部的光影在补色的交织中产生一种活泼而神秘的视觉效果。
左下 图3-14 《埃及男人》作者:冯信群 斜射式光照,在青年面部产生虚实交替的光影。表现时,通过帽檐遮挡在面部形成的明暗交界线间虚实对比,将青年男子清晰的鼻子与嘴的轮廓及强烈的光感表现出来。
右下 图3-15 《逆光下的老人》 作者:冯信群 处于逆光下的老人面部产生强烈的明暗光影反差。表现时,人物外轮廓依靠留白空出,深棕色的面部与亮部留白形成反差,在光影色彩对比中将老人面部历经岁月磨砺的沧桑感恒久地保留下来。
6.头与颈部的动势关系
画头像时,不能只关注头像面部本身而忽略颈部、肩部及头的运动走势。头部角度的改变往往会带动颈部肌肉的联动,当头部转动时,脖子的角度也在发生变化,脖子的前后部分不是平行的关系,当头部转动时,要注意颈部的角度变化及肌肉走势。
颈部、肩部的运动线对于衬托头部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了肩部的运动,才比较完美地表现了头部的动势,给平静的头像增添了几分生动。
上 图3-16 《男人像》作者:安德鲁·怀斯 脖子微微扭动形成扭头凝视的姿态,给肖像画平添了不少动感与韵味。竖立的眉毛在脸部显得格外突出,充分体现出男子刚硬的性格形象。
下 图3-17 《凝神》作者:李亮之 画面中男子头部微微倾斜的动势对人物神态表情的刻画很有帮助,头部的转动将观众的视线引向对面部表情的关注。
7.发须与头饰的表现
发饰对人物神情的刻画起烘托作用,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内蕴的精神状态。如果说轻柔飘逸的长发增添女性柔美,那么枯燥蓬乱的头发反映出人物颓废的精神状态。水彩表现发饰则往往是难题,初学者很容易画成漆黑的一片或成为僵死的铁板,使人物形象大为逊色。因此,人物头像的表现,在关注头部结构及面部五官神态的同时,也应抓住发型体积结构的变化。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发饰是增添人物形象光彩和强化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或卷曲、或飘逸、或蓬松的发饰也是人物性格特征表达的方式。
头发的刻画可先将头发按照头部的体面、结构及明暗变化将其明暗的体积感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按照头发的生长走势,将头发的具体形象、质感关系表现出来。在用色彩表现头发时还应注意光线的色彩及头发明暗面的色相及冷暖变化,如在蓝色的天空下,淡黄色的头发会显现出黄褐色、橄榄色和冷蓝色;黑色头发在户外天空下总是呈天蓝色和铁灰色;棕色头发呈介于全黑至沙子颜色的淡黄色,研究所画人物头发暗部的综合颜色是表现头发的关键。
图3-18 《晚餐》作者:冯信群 采用特殊笔头的毛笔表现头发。
图3-19 《卷发少女》作者:穆林斯·克雷格 对于少女缕缕卷曲的头发表现,画家先以湿画法将头发暗部的色彩铺上,待到底色干后再用干笔触将头发受光处的几缕卷发形态细节描绘出来,获得少女头发自然而生动的效果。
左上 图3-20 《肖像》作者:惠斯勒 采用钢笔淡彩的方式对头发及发式进行工细入微的表现。
(www.xing528.com)
右上 图3-21 《风吹起的头发》(局部)作者:冯信群 飘逸头发的局部,表现被风吹起的头发瞬间动感印象。
右下 图3-22 《戴侗族头饰的女子》(局部)作者:冯信群 侗族妇女头饰的表现。
图3-23 《女孩》作者:海德·普雷斯 外轮廓、头发、帽子的装饰物成为画面的主角,并对其进行精密的描绘,充分体现帽子装饰的美感。
二、人像写生的步骤
用水彩工具进行人像写生,对画家是颇具挑战性的。水彩人像写生需要扎实的造型能力及色彩表现力,要画好水彩人像画,学习者必须通过素描练习对五官结构及表现有较深的研究,坚实的素描基础,是学习和掌握水彩人体画技法必不可少的前提。
1.构图起稿,准确定位五官
构图是人像写生的造型要素之一,对于形和色起着一种统帅作用。起稿前应首先确定画面的冷暖色调、明暗分布、色块布局、干湿区域分布。起稿也是发挥敏锐观察力的过程,在确立一个完美构图的前提下,快速地捕捉模特面部特征及微妙动势;从大关系入手,以简练概括的线条勾勒出面部大体轮廓、比例、动势,将面部重要结构与必要细节位置找出,比如眼、鼻、口的位置形状等。尽量不使用橡皮,保持画面不受污染,在处理人物形象时,尽量省略许多细节,注意头部和肩的协调关系,将人物的外形和神态画得尽可能地接近对象。
左 图3-24 《罗拉》作者:汤姆·希尔(美国)该幅肖像画以轻松流畅的笔法完成,生动有力、对比强烈。无论是面部还是紫红头巾的表现,用笔不多,但是笔笔到位,以少胜多。
右 图3-25 《穿红衣服的男人》作者:帕尔斯坦 画家在表现色彩时,强化固有色的魅力,看似单色调的面部通过色块对比取得冷暖平衡,放弃过多环境色的处理,使画面色调单纯、质朴而独特。淡蓝灰平涂式的背景与暖色的素色面孔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形象的特征和神态。
2.着大体色,专注大的冷暖对比
保持对模特的新鲜感受,从人物面部的受光部位入手,将颜色大面积薄薄地铺上。作画时宜采用大笔泼辣勇敢地上色,用色尽量饱和,防止深入刻画过程中多次重复造成画面色彩的灰暗。笔头水分含量要足,背景与主体之间,每个个体之间,发迹与皮肤之间相互渗透,形成自然过渡。铺大体色彩关系可以全画面也可以局部进行,若需要,有的地方也可以趁湿实施过渡衔接,如额头、额骨处的明暗过渡,若某处条件具备,也可顺势一次完成。对于眼神高光、鼻子亮部等需要“留白”的珍贵部位,从现在起就得十分小心,将“留白”的形状小心空出。
着大体色调,力求准确,关注人物面部肤色大的冷暖对比和画面色调的前后协调。
3.塑造形体,着力于肤色的表现
面对色彩绚丽、水味十足、爽快透明的色彩初稿,相信会诱发你深入刻画的强烈欲望。在对形体进行塑造阶段,依然要先从大的色彩关系着手,逐渐进入具体结构塑造,在大的结构关系没有塑造出来之前,不要急于完成很多细节,以免损坏整体气氛。如面部、额头、颅骨、眼窝等大的结构完成后,必然要画眼、鼻、嘴等细节。头发等暗部也可大胆加暗到位。但应注意,最暗的地方不宜过多重复,最好一二次完成,不然待画纸干后容易发粉变灰。
4.深入刻画,不同质感的表现
在不断调整画面的同时可以对画面中心与形象逐渐深入刻画了。对于面部形象的深入刻画,要注意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深入,塑造人物的五官形象、头饰衣着讲究色彩与形体的结合,五官的塑造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强调对人物的外形结构的把握。对色彩关系的表现,重点调整人物与背景的色调关系,注意画面不同的笔触变化以表现人物的面部皮肤质感和五官形状特征。可采用干、湿画法结合并用的手法,以湿画法描绘形体转折、明暗交界线的部位和暗部反光的微妙变化部位,以干画法刻画形体的受光部位及细节部位。
在形象不断丰富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及时修正不正确的明暗与形体,这时可进行适当的小范围修改,常用的方法是用清水洗,将毛笔浸入少量清水,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清洗与调整。
5.调整完成,注意整体协调性
画面的调整阶段,依然应从整体出发,从一些局部作松动调整,在人物的轮廓线上进一步加强虚实的处理,加重人物色彩,使之与背景的色彩在明度上拉开距离,冷暖对比更加明确。而衣服色彩的加重也使人物的脸部变得尤为突出。同时还要注意对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疏密对比和色相之间的对比的处理,这样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色彩表现力度,也使画面的色彩达到醒目而又单纯的效果。
图3-26 《戴帽女人像》作者:安德鲁·怀斯 这幅作品对人物的面部神情及质感的表现投入了很大精力。用多种表现手段来区分肤色、帽子及衣服的质感,细腻的笔触画出五官特征,帽子和衣领以概括的手法,大笔干湿结合表现完成。
《戴黑色毛线帽的少女》肖像步骤:
图3-27 步骤一:用铅笔勾勒出少女外轮廓及面部特征,主要的明暗转折面、头与颈部的动势线也一一标出。
图3-29 步骤三:待第一遍水色干后,画出面部主要的明暗转折面及色彩冷暖关系。
图3-28 步骤二:大刀阔斧地将少女面部肤色、服饰色彩关系定位。面部眼睛、鼻子与嘴巴处的高光依靠留白空出。
图3-30 步骤四:进一步塑造五官的形体转折变化,衣服、帽子的色彩关系也要跟上,注意考虑画面的主次关系。
图3-31 步骤五:将少女眼睛、鼻子、嘴巴进行调整及深入刻画,拉开画面的层次感。
《戴眼镜老人》肖像步骤:
图3-32 步骤一:将人物轮廓及主要的明暗关系用铅笔勾勒出来。
图3-34 步骤三:用湿画法铺出背景的基本色调关系,待色彩稍干后,将面部五官的轮廓、衣纹及围巾的大体走势及背景的色彩冷暖变化表现出来。
图3-33 步骤二:抓住对象的第一印象,用大笔迅速地将面部主要明暗面的色彩冷暖深浅关系画出。
图3-35 步骤四: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五官形体塑造,注意眼镜与眼睛的远近层次关系。强调脸部和白发、白鬓的光影变化。
图3-36 步骤五:最后对老人面部肤色质感进行深入表现,进一步推敲眼睛与眼镜的结构、层次、远近关系并深入刻画。使画面中印度老人期待的神态中充满了阳光感,背景朦胧的阴影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戴羊绒帽的维族老汉》肖像步骤:
图3-37 步骤一:在确定老汉的轮廓线之后,从局部开始先将老汉的眼部结构及眼神基本形态刻画出来。
图3-39 步骤三:刻画衣服的深色和嘴、鼻子的形态。勾画胡子的基本形,在定位好胡子明暗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小笔将胡须的细节表现出来,注意胡须与胡子的明暗层次关系。
图3-38 步骤二:顺势画出鼻子、胡须的基本形色关系。铺出帽子的深色色块,趁半干时滴上水迹形成肌理。
图3-40 步骤四:胡须的高光部分还可用刀片刮出。
图3-41 步骤五:形象结实,眼神坚毅聚神,起伏的白胡须透彻灵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位维族老汉的形象特征和神态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