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物水彩画的造型、色彩、表现要素

人物水彩画的造型、色彩、表现要素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图1-35《纺织女工》作者:托马斯·艾金斯画面以薄薄的褐色铺底,单色薄涂、层层渲染的表现技法将纺织女工面部、服饰的明暗层次变化表现得丰富而细腻。

人物水彩画的造型、色彩、表现要素

第四节 人物水彩画的造型、色彩、表现要素

一、人物造型

造型能力是水彩人物画艺术创作中极为重要的素质要求。水彩语言中水、色流动难以控制,不易更改的特点更加要求创作者具备良好的造型基本功。在对形象造型和色彩进行布局和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准确。即人物的比例和透视关系要准确,结构要清晰,形状和表情要符合形象塑造的需要,帽子、服装、饰品等道具要体现角色的身份和个性。这需要我们练就敏锐的观察力,既要掌握人物形体解剖、结构、透视等一般的形体规律,又能准确地勾勒出不同人物脸形特征、五官形状的个性特征,做到对所描绘对象从整体特征到细微特征均能准确地把握与判断。

但是,一幅作品仅靠造型、比例准确是远远不够的,要在理解造型、比例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去“画”去“表现”对象,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画意。人物水彩画对于造型的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超越准确,避免机械地临摹对象,平淡无味地表现对象,在表现对象的过程中与观众建立情感层面的交流,给予人们心理、视觉、感觉上的愉悦和一种冲击人们心灵的感染力。它未必来自对象或模特身上,不是现成的,而要靠作者潜在的艺术感觉去发现、开发和创造出来。

二、人物的色彩关系

人物画的色彩因素要考虑不同肤质肤色的色彩变化以及人物所处光源色、环境色等因素。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不同类型人物的肤色特点,如:不同种族与国度人的肤色特点,老人与小孩的肤色变化,男人与女人的肤色特点,城里人与乡下人的肤色特点,南方人与北方人的肤色特点,高原牧人与赶海渔民的肤色特点等,揣摩不同人物固有肤色的色彩趋向与个性。另一方面,在具体表现过程中,光线的强弱、冷暖以及周围环境、人物服装等对人物的整体色彩都有影响,要善于在冷暖关系中辨析画面的色彩基调,在强弱关系中判断色彩的明暗变化,在总体色彩基调中找准皮肤色彩,定位皮肤色彩,在色彩的对比中形成统一,在概括中求得丰富。

当然,色彩的运用既是画家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手段,也是蕴含对形象的视觉印象的体验。色彩的冷暖、颜色的各种色相明度在组成画面的视觉节奏、旋律的同时也是作者精神内涵的视觉诠释,不同基调、不同方式的色彩处理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色彩关系的表现不光是再现人物形象的视觉色彩,也是画家在经过一种从自发的、直观的情绪感受到细致的、深刻的情感表达宣泄的过程,即自然色彩转化为画面色彩的过程。只有对人物的各种色彩关系有了多方面的感性积累和深刻的理性认识,才能将丰富多彩及微妙动人的人物色彩魅力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img31

图1-31 《米雪儿》作者:史格波·狄克(美国)在准确的造型基础上将原本丰富的客观色彩及明暗关系进行了提炼。背景与女子红衣统一在提纯的暖色调中,赋予画面单纯而统一的色彩效果。在处理女子面部的明暗关系时,将面部与颈部的阴影进行归纳,突出女子棱角分明的面部结构特征。

img32

左 图1-30 《喀什老妇人》作者:冯信群 人物面部造型准确而严谨,抓住老妇人肥大的鼻子与嘴巴特征进行重点刻画,因牙齿脱落而微瘪的嘴巴刻画得入木三分,充分体现造型能力对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img33

右 图1-32 《渔人》作者:李亮之 作者加强画面主观色彩的处理力度,金黄色晚霞与渔民身上、周围地面紫色调产生一种强烈的神秘色彩。

三、人物的表现技巧

人物五官表情、形体结构、体态转折复杂而多变,皮肤颜色柔和、细致而微妙。表现这些复杂、微妙的形象要素所用的水彩技法也是千变万化,从传统的薄涂法到现代的混合画法,从多层覆盖画法到直接画法,每种表现技法都各具表现力,为形象塑造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如何合理、恰当地选用技法技巧为视觉形象服务,则需要广大水彩艺术爱好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作画的程序步骤、水与色的控制、干湿画法交替结合在人物形象的表现过程中也非常讲究。如面部的刻画,最常用的画法是干湿结合,开始时宜先用湿画法将肤色的冷暖基调铺开,趁颜色湿润时连续铺色使块面之间衔接自然,眼睛、鼻子、嘴等细节刻画多采用干画法加以表现,面部转折局部着色可以适当晕染,以利衔接。当然,对于不同肤色肤质的人物也要区别对待,如表现少女细嫩柔滑的肤色过渡与色彩衔接时,应多用湿画法一气呵成,尽量画得轻快自然,而对于老人饱经沧桑的肤质描绘则应用干画法,以干脆有力的笔触表现老人结实厚重的肤质。作画程序中的技巧也都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分析对象的特点以及画面构成,恰当合理地安排使用。

img34

左 图1-33 《女牛仔》作者:威廉姆·麦松 这幅逆光人像,画家运用丰富的表现技巧,将暗部表现得分量感十足。首先在干底子上将人物暗部的外轮廓准确清晰地画出,形成剪影式效果;衣纹的表现是在第一遍湿薄涂后,立即加上冷暖不同倾向的深色褶纹,最后趁湿用白粉提亮肩部;帽子采用充足的水分趁湿薄涂,脸部的刻画,将水分控制在半干半湿的状态,便于塑造五官、耳朵及下巴这些复杂的造型。

img35

右 图1-34 《新疆老头》作者:王维新 画家在描绘老人面部特征时,结合干湿技法的表现特点,小笔触刻画老人面部结构与沧桑的肤质,笔法轻松、碎而不乱。干笔擦蹭出的胡须飘逸而自然,与面部的笔法形成对比。不同的技法赋予画面丰富的肌理效果。

1.薄涂法

素描淡彩:先用单色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外轮廓、边缘线及空间结构,再施以不同颜色进行色彩重叠渲染,运用淡雅的水色体现画面的色彩关系。

单色薄涂:作为水彩画的基本语言,单色薄涂多用水调和单色(黑、褐色)画素描,在炭笔、铅笔或钢笔素描基础上用单色(黑、褐色)进行层层渲染,薄薄地刻画人物暗部及中间色调。

img36

左 图1-35 《纺织女工》作者:托马斯·艾金斯 画面以薄薄的褐色铺底,单色薄涂、层层渲染的表现技法将纺织女工面部、服饰的明暗层次变化表现得丰富而细腻。

img37

右 图1-36 《七十年前的事》作者:托马斯·艾金斯 这幅单色薄涂画法的作品,画家以细腻的笔触对老妇人的动势神态进行了生动的刻画。画面色调浑厚、法度严谨,将单色薄涂技法运用得熟练自如。

img38

(www.xing528.com)

左 图1-37 《男子肖像》作者:托尔什霍耶娃 画家在素描稿的基础上施以淡彩,为单色素描平添些许生气与活力。

img39

右 图1-38 《坐着与躺着的妇人》作者:帕斯金 画面用淡彩涂底,轻灵笔触勾画出人物及周围环境的轮廓与形状。弯弯曲曲的线条,轻盈灵动的淡彩不停地在画面中跳动、碰撞,仿佛组成了一曲曲动人的交响曲。

2.多层覆盖透明画法

利用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依靠一层层的水色重置来造成丰富的色彩肌理效果,表现人物的造型特征、光影转换与质感。

3.细密画法

表现技法以多层画法为基础,引用淡彩画的笔法单线平涂,间隔的色线、色点间露出空隙中的底层色彩,产生色层的交织与色彩冷暖变幻。细密画法强调对形象进行精细入微的刻画,笔法细碎、色彩强烈,给人一种古板而规范的视觉效果

img40

左 图1-39 《范·赫伯特先生》作者:约翰·拉金 画家采用多层覆盖的画法描绘人物的衣服质感,层层罩染的手法在纸上留下层次丰富的水迹,将西服厚重的质感表现出来。

img41

右 图1-40 《宫廷乐师》作者:约翰·李斯通伯姆·肖伯纳 画家采用细小的笔触精细地刻画了人物服饰、地毯及背景的质感。细密画法将主人身上的黑纱表现得轻盈而精致。对称式的构图,严谨而规整,前景右下角拉琴的琴师,以其运动的姿态与静态的主人形成动静对比。

4.直接画法

与层层罩染的传统手法不同,直接画法更强调对形象轮廓、空间结构及色彩变化的描绘尽可能一次性完成。作画过程中保持对形象的新鲜感受,运用娴熟的水彩笔法及对水色的干湿控制能力,尽量做到一笔到位、笔笔生形、处处见色。生动活泼的笔法、清新透明的水色赋予画面赏心悦目、激情四射的光色效果。

由于作画的特点及水色的难以把握度,直接画法更需要扎实的素描基本功与很强的色彩造型素养。

5.混合画法

综合运用多种水彩画表现技法。根据画面需要,有的部位采用直接画法,有的部位采用多层覆盖法;有时混入其他颜料,有时采用特殊工具制造别样画面效果。在艺术实践中,经常使用一两种方法为主,然后配合其他手法给予辅助。

img42

图1-41 《持刀的土耳其士兵》作者:佐恩这幅人物速写,画家采用直接画法完成。背景趁湿一次性完成,人物服饰准确妥善的用笔,精炼而概括。简练的几根笔触线条既表现出宽大裤腿的褶皱光影变化,又体现出腿部的形体结构。

6.照相写实手法

照相写实手法是画家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借助照片提供的形象信息,对照片进行再创造。表现过程中对人物特征、光影变化、环境细节做尽可能逼真细腻的刻画。技法上追求质感、细节的逼真,藏起笔触、藏起个性,追求客观的真实,给观众一种如实物一样可以触摸的真实感。

img43

图1-42 《纱龙》作者:唐·安德鲁斯 画家在水彩颜料中混入粉质,形成画面中厚重的灰色调,人体肉色在暖灰与冷灰的对比中产生出深重而神秘的色彩变化。

img44

图1-43 《黑人工人》作者:詹姆斯·托克 这幅照相写实画风的作品,画家对人物面部、衣着形态,包括身后铁丝网及城市建筑物都进行了实实在在、一丝不苟的刻画。超写实的人物形态,满足了现代人对大信息量的要求。

img45

图1-44 作者:冯信群 不同表现内容的人物水彩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