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朝佛教昌盛期及佛门书画家

唐朝佛教昌盛期及佛门书画家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昌盛期的唐朝佛教及佛门书画家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建立起新的统一的唐王朝。武则天直接面对的政敌是唐李家族。在武则天统治期间,佛教备受推重,使佛教达于极盛。宪宗后期朝政腐败,朋党斗争,国势日衰。之后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加重了国家的负担。四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面灭佛措施,八月,宣布灭佛结果。唐朝是佛教诸宗形成和成熟的时期。

唐朝佛教昌盛期及佛门书画家

第六章 昌盛期的唐朝佛教佛门书画

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建立起新的统一的唐王朝。在哀帝天祐四年(907)唐王朝灭亡,一共存在289年。唐朝开国之初,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稳定民生,巩固社会秩序的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佛教文化作为唐朝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诸帝对于佛教的态度,出于真正信仰者较少,普遍地是从政治上考虑,并且集中表现在对于儒、释、道三教关系的安排上。

在唐初,便有了佛、道之争。从唐武德四年(621)一直争论到唐太宗即位(627)之后的贞观十一年(637),太宗李世民表态:“殊俗之典,郁为众妙之先;诸夏之教,翻居一乘之后。”谓这种现象是不能容忍的,下诏宣称:“朕之本系,起自柱下。鼎祚克昌,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唐大诏令集》卷113)争论的结果,导致最后决定对佛教亦仅是加以抑制。尽管有太宗李世民率军围击洛阳王世充得到过少林寺僧众的相助和高祖李渊在马邑(山西朔县)沙门中募兵2千余,但也有禅僧在江南与叛军乱民混杂在一起的情况,唐王朝要巩固自己的政权,也不想打击,也不想扶植佛教。

唐初重道抑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唐朝李氏出身不是望族,为了抬高出身门第,给新王朝增添尊贵色彩,攀附道教李耳作祖先。武德八年(625)高祖诏叙儒释、道三教先后曰:“老教、孔教、此土之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老先,次孔,末后释宗。”(《集古今佛道论衡》)

“贞观之治”时期,太宗基于去印度留学玄奘在印度赢得崇高威望,利用玄奘的纽带作用,中印两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正式的友好关系。之后玄奘的译经、讲经事业,直接受到太宗的赞助,为法相唯识一宗的建立,创造了政治和经济条件。

唐太宗晚年转向信仰佛教,贞观二十二年(649)他的眼疾近日见好,他认为是“福善所感而致此休征”,据此要求“京城及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弘福寺宜度五十人”,成为初唐以来最大的度僧活动。太宗卒前,还向玄奘问过因果报应,深为信纳。至此,唐初的先道后佛政策,实际上有了变化。

太宗以后,高宗李治、中宗李显(又名李哲)、睿宗李旦都提倡和利用佛教,但把佛教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的则是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直接面对的政敌是唐李家族。为了夺取和巩固自己的皇权,她需要举佛抑道,以贬黜李氏的宗系,因此她一即位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资治通鉴》卷204)在武则天统治期间,佛教备受推重,使佛教达于极盛。“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新唐书》卷125)

高宗自显庆(656—661)以后,苦于风疾,百官表奏,皆由则天详诀,实质上掌握了唐朝政权。垂拱四年(688),武则天两次伪造瑞石,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等,暗示武氏当作天子乃佛的意志。载初元年(689),沙门表上《大云经》,并造《经疏》,称经中所说“即以女身当王国土”者,应在当今的武则天。于是,武则天“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资治通鉴》卷204)并于当年正式称帝。长寿二年(693)印度僧人菩提流志等又译《宝雨经》,上武则天。该经是梁曼陀罗仙所译《宝雨经》的重译,但新添了佛授记“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内容,正中武则天之意,译者因此大受赏赐。

作为佛教信仰,武则天推重华严宗。武则天差人去于阗取回梵本《华严经》80卷,历经四载将这部佛典译出,女皇亲受笔削,并制序文。长安(701—704)年间,武则天将知名禅僧请至京师。神秀“肩舆上殿”,女皇“亲加跪礼,内道场丰其供施,时时问道”。(《宋高僧传·神秀传》)武则天还遣人邀禅宗六祖慧能进京,未逞,竟将慧能的“得法袈裟”弄到京城供养于宫中道场。长安四年(704)四月,武则天决定在洛阳北邙山造特大佛像,并向僧尼摊派,让全国的僧尼每人每天出一文钱。至冬日,大像铸成,女皇帝“率百僚礼祀”。(《佛祖历代通载》卷12)

唐玄宗(712—756)李隆基是有名道教君主,在位前期对佛教有所限制,后有所变。开元年间出现“贞观之风,一朝复振”的太平盛世,可称唐代的黄金季节开元二十四年(736)玄宗亲自为《金刚经》作注,并颁布天下。印度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相继来华,玄宗极给厚礼,为密宗正式成宗奠定了基础。

宪宗(806—821)更是推崇佛教,迎佛骨舍利便是突出的表现。《唐书》及《资治通鉴》均有载:“王公,士庶,竞相舍施,惟恐弗及!百姓有破产充施者,有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反佛的文学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表》,而受到流放处分。

宪宗后期朝政腐败,朋党斗争,国势日衰。之后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加重了国家的负担。到了武宗(841—847)统治时期,决定废除佛教。《旧唐书·武宗本纪》载:“洎于九州山原两京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晋、宋、梁、齐,物力调瘵,风俗浇诈,莫不由是而致也。”

会昌二年(842)开始灭佛,到会昌五年灭佛运动达到高潮。会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勘验寺院、僧尼、奴婢及其财产之数。四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面灭佛措施,八月,宣布灭佛结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有载:“天下所拆寺4600余所,还俗僧尼260500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若兰4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

“会昌灭佛”给佛教以沉重打击,极大消弱了佛教的势力和影响,使中国佛教从隆盛走入衰弱时期。

唐朝是佛教诸宗形成和成熟的时期。除上述提及的唯识、华严、密宗诸宗外,律宗净土宗也很兴盛,尤以净土信仰的流布最为广泛,而最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禅宗的形成意义更为重大。

禅宗的建立和形成,是整个佛教史上的大事。禅宗把佛学从囿于繁杂教义的轨道上拉出来,引上捷径,并把佛教的贵族化倾向转到庶族平民阶层当中。禅宗大胆地摆脱经典教条和宗教仪式的束缚,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采取直指人心的通俗说教,来宣扬佛教的根本精神。

禅宗的祖谱是:菩提达摩为初祖,“立雪断臂”得法达摩的慧可为二祖,接下来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但弘忍之后的六祖后人则集中在神秀和慧能二人身上,被后世称为“南能北秀”。神秀以“渐悟”得禅法,慧能以“顿悟”得禅法。“渐”主张“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坛经》把矛头直指神秀,并将神秀的禅法归纳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而典型的所谓得悟偈是出自慧能之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有名言“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是与他的偈语相惬合的。

神秀、慧能之后,禅宗派别林立,南北争辩不止,形成禅宗的“五家七宗”。著名的五家是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上述五家加上黄龙宗、杨岐宗,佛教禅宗史通称“五家七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发达的时期,由于大部分皇帝崇佛,促进了佛教艺术的开展。

武则天利用了佛教,同时也发展了佛教。她造白马坂的大铜佛像,对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原有的石窟继续营造,雕造了举世闻名的龙门奉先寺大佛,为佛教艺术的绝伦杰作。莫高窟自晋初开凿创建,至唐朝进入到了十分成熟的全盛时期。唐代的画家雕塑家及工匠,在此创造了数目繁多的佛、菩萨、金刚力士、供养人等像,并绘制了许多精美的壁画,为世人所叹绝。

以佛教题材为内容的壁画创作,在唐代已发展到全盛时期,勿论寺院还是石窟,随处可见十分精美的佛教壁画作品。绘画大师阎立本、吴道子、韩幹、周昉、王维等皆有佛教壁画作品传世。

帧画在唐代佛教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种画可以悬挂在墙壁上或架子上,以作供奉之用。帧画的画面主要是佛像,唐代许多专业画家精于此道。

唐朝还出现了一种佛教美术形式——版画手绘佛像既复杂又费工,而以模板印制佛号或佛像,大大地方便了信徒们做佛事。

在帝王贵族中间,十分盛行以佛像、佛经书法为蓝本做刺绣工艺。当时绣观世音菩萨有赞曰:“集万缕兮积千针,动十指兮虔一心。”

唐朝雕塑艺术发展迅速,涌现出了许多雕塑高手及著名雕塑艺术家。雕塑艺人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张爱儿、王耐儿,是以捏塑,雕刻出名。李岫、刘九郎、张阿才等各怀绝技。而杨惠之最出类拔萃,人称“道子画、惠之塑,夺得钟繇神笔路”。

唐朝画苑是人物画的黄金时期,一时画家辈出,成就卓著。画佛教题材传世的有吴道子的《宝积宾伽罗佛像》,僧人画家贯休则有《十六罗汉图》、《释迦十弟子》等名迹令人啧啧称奇。

唐朝书苑更是空前繁荣。唐朝开科取士,首先注重身材仪表、言语谈吐、书法楷式、判语判词等四个方面,叫做“身、言、书、判”。所以唐朝应考的读书人都要在书法上下番苦功夫。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也就产生许多优秀的书法家。诸如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陆柬之、孙过庭等;盛中唐的李邕、颜真卿柳公权、徐浩、李阳冰等人才辈出。草书大家张旭、怀素人称“颠张狂素”,是开草书浪漫主义风气的大师。文学家和诗人也大都能写得一手好字,比如贺知章李白等等,一时佳作如林,异彩纷呈

唐朝有无名的以抄写佛经为生的“经生”,书法无意佳而佳,在书苑宝库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有载的唐朝佛门书画家不在少数,并且有极享盛名的,如皎然、不空、怀素高闲等。

广利 里籍无考。工草书。尝学草书三十年,千变万化称奇绝。亦能诗,吴融有赠广利大师歌。《书史会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义全 里籍无考。德宗(780—805)时僧人。尚书韦公作镇于蜀,四方之士云集。义全善丹青,尤工写真,诸公博雅好事,皆使图画之。《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义道 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俗姓陈。居婺州观音寺。善书法,唐贞元十年(796)尝书《法华经》,未终而寂。其妹陈燕子丁续书而成。清乾隆(1736—1796)时,乾隆帝爱义道书法秀润,命工勾勒上石。江苏高邮善因寺藏有御赐拓本。《金华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大雅 里籍无考。明皇(712—756)时兴福寺僧。工书法,开元九年(721)尝集王羲之书为唐镇军将军吴文墓志。明万历(1573—1620)末浚西安城濠得之,俗谓之“半截碑”。《金石文字记》有载。

开秘 里籍无考。工书。尝书河中府《开元寺汾阳王像殿碑》。《金石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元雅 里籍无考。好古喜学,于蝌蚪小篆,各为千文,以隶书识其侧。其蝌蚪小篆,笔意淳古,而隶书则洒然出尘,亦不谬用心之勤。《宣和书谱》有载。

元鼎 里籍无考。怀素律师再传弟子。工书法,尝书《唐怀素律师塔铭》。《墨池编》有载。

无可 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弟。工诗,善楷书。唐开成五年(841)段成式所撰《寂照和尚碑》为其所书。《金石表》、《全唐诗话》有载。

云轲 江西人。工书。尝书《东林临坛大德塔铭》,在九江州(今江西九江)。《金石录》、《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云崄 广西人。唐末时僧人。住桂州(今广西桂林)。善草书,学王羲之。《金壶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云皋 里籍无考,俗姓谢。读书为文,将就乡赋举进士,遇明师悟寂灭之学,因削发就学,遂出家东林寺。工正书。李邕于唐开元十五年(727)作《东林寺碑》手笔一轴,藏于寺中,云皋乃模而刻于碑。太和九年(835)白居易所撰,东林寺白氏文集记,亦云皋所书。《金石录》、《文苑英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云章 里籍无考。穆宗(821—825)时僧人。工书。长庆三年(823)李渤所撰《东林寺影堂碑》阴,为其所书。《金石录》、《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不空 (705—774)梵名阿目法跋折罗,汉译不空金刚,略云不空。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幼丧父,随叔父来居东海。年15岁,师事金刚智三藏,受五部灌顶。唐开元八年(720)随至京师(今陕西西安),敕居慈恩寺,同译密法。二十年,金刚智圆寂,奉遗旨往五天竺及师子国广求密藏。唐天宝五年(746)还京,入内立坛,为帝灌顶。赐号智藏。天宝八年归国,至南海郡,奉敕再留。十五年,诏还京,住大兴善寺。安史之乱,密表起居。代宗永泰元年(765)制授特进试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大历九年(774)疾,敕使劳问,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肃国公,食邑三千户。一再辞让不果。赠司空,寂谥大辩正广智三藏。自天宝(742)至大历(766—780)译出密部经轨七十七部,百二十余卷。密教之盛,此时称最。工书,开元(712—742)中尝奉诏书《唐无碍大悲心经陀罗尼幢》。《宋高僧传》、《释氏疑年录》有载。

仁基 里籍无考。高宗(650—683)时人。工正书,上元三面(672)尝书《唐平原寺舍利塔铭》。《金石录》有载。

介然 字守端。广东南海人。住庐山佛手岩。为人高洁,持律甚严。工书博究书史,高榷古今,动有典据。喜工诗,务以雅实。《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从环 里籍无考。唐(618—907)末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开元寺僧,img13光法嗣,得其师墨诀,工书善画,有声于时。《鄞县志》、《四明书画家传》有载。

从谦 里籍无考。工书,尝书《沐涧魏太夫人庙碑》。《墨池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文楚 里籍无考。喜作草书,学智永法。摆脱旧习,有自得之趣。在唐元和(806—820)间所书《千字文》,落笔清逸,无一点俗气。唐五僧善书,刘泾尝作书话,以怀素比玉,img14光比珠,高闲比金,贯休比玻璃,亚栖比水晶牟子才云:“惜泾未见文楚,故未有定。”《宣和书谱》、《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少纪 里籍无考。工书,尝书《唐紫极宫钟铭》。《墨池编》有载。

玄悟 里籍无考。工八分真行,吕总称谓:“骨气无双,迥出时辈。”《书史会要》有载。

玄逵 俗姓胡。润州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博玩文什,草隶尤精。《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有载。

玄续 俗姓桑。四川成都人。出家成都宝园寺。常讲《法华》,导引众生通达外书,工草隶,时吐篇什,继美前修。唐贞观(625—650)中圆寂。《蜀中高僧传》、《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亚栖 河南洛阳人。善书法,得张旭笔意。唐昭宗光化(898—900)中对殿廷草书,两赐紫袍。自谓吾书不大不小,得其中道,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尝书开元寺壁,笔势浓郁,古帖有之,亦是晚唐奇迹,一时荣之。《宣和书谱》、《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有邻 文宗(826—841)时僧人。里籍无考。善八分书,太和五年(831)刘禹锡所撰《天平军节度使厅记》,为其所书。《金石录》有载。

师奴 里籍无考。画僧。善画佛天尊像,两京寺壁,多出其手。《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历代名画记》有载。

贞庆 里籍无考。明皇(712—756)时僧人。工书,开元十七年(729)撰并书《唐太武皇帝驻马碑》。《金石录》、《历代名画记》有载。

回上人 里籍无考。工书翰。《书史会要》有载。

行敦 里籍无考。天宝(742—756)间安国寺僧。以书法名于世。善行书,意近王羲之笔法。《宣和书谱》有载。

行满 里籍无考。武后(684—705)时僧人。工书法,劲健有法度。载初元年(689)苗仲容所撰《周乙速孤府君碑》,为其所书。《金石录》、《石墨锦华》有载。

齐已 (?—933)俗姓胡,自号衡岳沙门。湖南益阳人。初于大沩山寺落发,学习律仪。谒德山得法。后经江陵(今江苏扬州)龙兴寺。性耽吟咏,气调清淡,时与郑谷酬唱,积以成编,曰《白莲集》。为唐朝诗僧之首。不以书称,留心书翰,传布四方,人以其诗并传。笔迹洒落,得行字法。尝书《唐长生粥疏》在洪州。年73岁后寂。《金石略》、《宋高僧传》、《宣和书谱》有载。

齐操 里籍无考。文宗(826—840)时僧人。工书,乡贡进士姚谟所撰《唐大泉寺新三门记》为其所书,开成三年(838)立。《玄牍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江僧 里籍无考。僖宗(873—888)时僧人,居京师。善画松,颇负盛名。尝于传经院壁画松,郑谷为之题诗。《云台编》、《佩文斋书画谱》有载。

如展 里籍无考。宪宗(806—821)时僧人。工笔札,亦善诗,与元稹(779—831)时相唱和。《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好直 (784—839)浙江诸暨人。俗姓丁。不喜俗事,酒肉荤茹,天然不食。幼投杭坞山藏和尚落发。唐元和(806—821)初年,受具足戒于浙江杭州天竺寺。凡百经律论疏钞,嗜其腴润。从洪州之门,洞达玄旨。住上都大安寺。能诗,工篆书,大和八年(834)尝为越州龙泉寺碑篆额,碑在浙江余姚。奄然而寂,葬于崇山之南,华严寺起塔。《会稽志》、《宋高僧传》有载。

戒成 里籍无考。善书,唐天竺寺新钟及楼记为其所书。《墨池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杨洁成 四川人。自言能画,尝绘先天菩萨,画样十五卷,崔宁之甥分三卷住上都流行。时魏奉古为长史进之,后因四月八日赐高力士。《图画见闻志》《京洛寺塔记》有载。

旷 里籍无考。中宗(705—710)时僧人。工正书,神龙元年(705)史焘所撰《唐益州学馆庙堂记》为其所书。《金石录》、《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怀仁 陕西人。太宗(627—649)时僧。住长安(今陕西西安)弘福寺。工书。唐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委怀仁集右军(王羲之)真迹,花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把王羲之的行书字迹,进行钩摹拼移,集成《圣教序》一碑,流传至今著有《释门自镜录》。《古今法书苑》、《古今书法名作鉴赏大成》、《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怀恽 里籍无考。唐天宝(742—756)间僧。工书,草书似怀素(737—799)《书史会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怀素 (725—785,一作737—799)字藏真。湖南长沙人。俗姓钱。幼年家贫,削发为僧。禅余醉心笔翰,弃不下心爱的书法。因无钱买纸练字,就在他住的周围广种芭蕉,达一万株。此后他把蕉叶当作纸张,天天挥写。因芭蕉绿荫映衬,故而取名“绿天庵”。蕉叶练习之外,怀素又自制漆盘漆板,随写随擦,日久盘板为之磨穿。为了远睹前人书法妙迹,开拓眼界,怀素担笈杖锡,西游长安(今陕西西安)、河南洛阳,遍谒当代名公,看到了许多价值连城、别处看不到的遗编绝简、书法名作,由此顿时眼界大开,豁然心胸,略无凝滞。怀素禀性疏狂,不拘小节,嗜酒,常一日九醉,时人谓“醉僧书”。酒酣兴发,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自言“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多年下来,被他写坏的弃笔,竟越积越多渐至堆积成一座小山,瘗之成坟,名为“笔冢”。书法相传,以得法于张芝、颜真卿为多,又变法出新,继张旭狂草之后,另有发展,人称“以狂继颠(张旭)”,又称“颠张狂素”。一时名人如李白、戴叔伦、贯休、韩翊等,纷纷作诗赞美其草书。李白的《草书歌行》七言古诗头几句称怀素云:“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诗中更称“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连张芝(字伯英)、王羲之(字逸少)和怀素比起来,也成了“浪得名”的俗师了。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草书《千字文》,狂草狂怪处无一不合规范,纵横变化,发乎毫端,奥妙绝伦。传世草书还有《自叙帖》、《菩萨帖》、《论书帖》、《食鱼帖》、《圣世帖》等,皆为草书瑰宝。(见图4-1、图4-2)《湖南通志》、《佩文斋书画谱》、《古今100高僧》、《古今书法名作鉴赏大成》、《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图4-1

图4-2

怀浚 曹学佺《蜀中高僧记》作怀璿。湖北秭归人。通术数之学,辄有验唐乾宁(894—898)初至巴东,巴东刺史于某,患其惑众,系浚于狱诘之,乃以诗献,章句华丽,州将异而释之。后为人所害,身手异处,刺史为其荼毗。爱草书笔法天然。或经、或释、或老,至于歌诗,鄙琐之言,靡不集其笔端,与之语即阿唯而已,里人以神圣待之。《宋高僧传》、《北梦琐言》、《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www.xing528.com)

灵迅 里籍无考。工书,尝书《唐同光禅师碑》。《墨池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灵该 里籍无考。武宗(841—847)时僧,以八分书称著于时。《宣和书谱》《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苾刍道宏 俗姓靳。汴州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工书,尤善草隶。《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昙林 里籍无考。工书,作小楷下笔有力,一点一画不妄作。修整自持,类经生品格。《宣和书谱》、《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明解 俗姓姚。里籍无考。京师普光寺僧。有才学,琴、诗、书、画,京邑有声。唐龙朔(661—664)中策试三教,有才艺者擢用,明解试及第,返俗,不久抑郁而逝。《续高僧传》、《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知至 号初上禅师。俗姓彭。里籍无考。明皇(712—756)时僧人。性笃孝究易、老、庄、太一之旨。善正书,得钟繇、王羲之风气。其点画婉秀,毫缕必见,如折槁荷,磨文石,筋理洒飒,因非人力之所致也。《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知常 里籍无考。昭宗(889—904)时僧人。工书,景福元年(892)南叙述记唐悯忠寺重藏舍利记,为其所书。《金石文字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金刚三藏 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善画西域佛像,运笔持重,非常画可拟。东京光福寺木塔下素像皆三藏起样。《历代名画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法成 俗姓杨。山西永济人。明皇(712—756)时僧人。开元(713—742)中居京师。安史之乱,失其所在。善画佛像。有《先天菩萨画像样本》十五卷传于世,后人多宗之。《佩文斋书画谱》、《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法行 里籍无考。居京师总持寺。道念坚贞,精进苦行,凡见塔庙,必加修治。能画,京师寺院诸殿,有未画者皆为图绘之。饥岁,与徒普应和尚接济来投缁素甚众。《续高僧传》、《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法明 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工写照,开元(713—741)时受敕独写丽正殿诸学士张说等十七人貌,藏其本于画院。《历代名画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法昭 德宗(780—805)时僧人。工行书,唐贞元八年(792)尝书《唐观无量寿经》,在《遗教经》。《金石录》、《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法慎 (666—748)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俗姓郭。孩抱之岁,誓入空门,志不可夺。从瑶台成律师受具足戒。依太原寺东塔怀素(625—698)学律,体解律义,绝其所疑,时贤推服,声震京师。回江都,住龙兴寺,为淮南东塔宗大师。声誉远闻,故再至京国,受到朝廷重臣和僧众的礼敬。寂于龙兴寺别院,望哭者千族,会葬者万人,建灵塔于芜城西蜀冈之原。吏部员外郎李华撰《扬州龙兴寺经律院和尚碑》,大理司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法慎佛教儒行,合而为一,以文字度人,故工于翰墨。《宋高僧传》、《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法愿 (601—663)俗姓萧。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第六代孙女,唐朝故司空宋国公瑀三女,少爱好文史,善书能画,工写卫夫人体,龙飞凤舞,超妙入神。削发于济度寺,蔬食粗衣,戒行与松柏齐贞,慧解共冰泉等彻。深居修梵,攻读《法华经》、《维摩经》、《大般若经》、《摄大乘论》等。晚年登坛讲经,广弘法要。寂葬少陵原边上,有无名氏为她撰写墓志铭,备加推重。《中国名尼》有载。

宗师 法号怀仁。俗姓郭。山西太原人。迁于淮。德宗(780—805)时僧人。工于翰墨,为时推重。《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宗亮 一作亮阇梨,亦作元亮、富亮,号月仙、月山、月庵、月僧。俗姓冯,浙江奉化人。开成(836—840)间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开元寺僧。道行高洁,能文善谈,工画山水,人皆敬之。与僧贯霜、栖悟、不吟等交往,常为文会。曾撰《岳林寺碑》,并有诗集赞颂行于世。孙郃《四明郡才名志》称“宗亮为当时文士先达所敬仰”。寂年80岁。《鄞县志》、《四明书画家传》有载。

宗偃 俗姓徐,名表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善画山水、树石,师法僧道芬。吴兴郡南堂有两壁树石,张彦远甚赏之,云:“观其潜蓄岚濑,遮藏洞泉,蛟根束麟,危干凌碧,重质委地,青岚满堂,盖得意深奇之作。”写明月峡尤妙,亦工画松。张祜有《招宗偃画松石》诗。《画史会要》、《佩文斋书画谱》有载。

契元 穆宗(821—825)时僧人。与白居易(772—846)同时,住江苏苏州重玄寺。工书法。唐太和三年(829)春,曾书《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壁》。唐会昌二年(842)书陀罗经幢。《白氏长庆集》、《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省躬 睦州桐庐(今浙江桐乡)人。为童强识,志大言高,无厌樊笼。忽投圣德寺出家。后礼姑苏(今江苏苏州)开元寺道恒为师。晚居江苏扬州慧照寺,自号清冷山沙门。博综律乘,究竟古今之义,成《顺正记》。复高儒学,亦善书法,作碑颂颇多。《宋高僧传》、《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思道 里籍无考。开元(713—741)时僧人。从吴道子学画,为弟子。得吴画精神,人号画僧。于安国寺画释梵八部,不施彩色。《京洛寺塔记》、《佩文斋书画谱》有载。

重闰 明皇(712—756)时僧人。里籍无考。工八分书,于儒卿撰《唐右庶子于府君碑》,为其所书。《金石录》、《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贾岛 (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自称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发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59岁时任长江县主簿,人称贾长江。会昌(841—847)初官普州司仓,迁司户参军。师韩愈为文。诗最驰名,刻苦求工,注重词句锤炼,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句。相传他欲改“僧推月下门”的“推”为“敲”,苦思时以手作推敲之势,闯入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韩愈为之商酌,决用“敲”字。“推敲”一词即由此而得。又善书法,得钟、张之奥八分似韩择木。著有《贾长江集》。《书史会要》、《新唐诗》、《唐书》本传有载。

圆满 陕西人,善书,长安(今陕西西安)华严寺有其所书碑,雅有欧阳询、褚遂良笔法。《石墨镌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高闲 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童年英才超绝,誓志苦学,未尝少惰。后入长安住荐福、西明等寺,习经律,精演说。唐宣宗(847—859)重兴禅法,召对称旨,赐紫衣,号十望大德。老思归乡,寂于湖州开元寺。工书法(见图5)闲尝好以霅川白纻书真草,为世楷法。其书出于张旭,在唐得名甚显。尝草书《千字文》于楮纸上,又书令狐楚诗,真迹石本在湖州。《宋高僧传》、雍正版《浙江通志》有载。

图5

海顺 (589—618)俗姓任。河东蒲坂(今山西永济)人。礼道愻和尚为师,住仁寿寺。刺血洒麈,供养舍利。善书,刺血和墨书《七佛戒经》。作《三不为》篇及集数卷。《续高僧传》、《释氏六帖》有载。

梦休 蜀(四川)人。僖宗(873—889)时僧人。工绘事,画竹疏放,其雪竹一幅,巨石倒影,下落叶散片浮水面,旁一枯木亦倒影。宋时蔡胜道有其画,六幅长丈余,大屋梁方可挂,森森如坐竹下。又有《雪竹双禽图》、《风竹图》、《笋竹图》、《丛竹图》传于世。《宣和画谱》、《佩文斋书画谱》有载。

梦龟 里籍无考。天复(901—904)中僧人,居东林寺。作颠草,奇怪百出,笔力遒劲,亦自是一门之学。僧可朋有《观梦龟草书》诗:“画壮倒松横洞壑,点粗飞石落空虚。兴来乱抹亦成字,只恐张颠(旭)颠不如。”《宣和画谱》、《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常达 (801—874)俗姓顾,字文举。江苏常熟人。削发于河阳大福山。游学江淮诸名胜,专讲《南山律钞》,兼治《涅槃》、《法华》等。并涉猎阴符老庄之学。工书善诗,书法二王,诗追元和。寂后颍川陈言撰塔铭。著有《青山履道歌》。《宋高僧传》、《六学僧传》有载。

崇简 里籍无考。工真、行书。吕緫谓其临写逸少(王羲之),时有乱真。《书史会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皎然 字昼(一作清昼,或作僧昼)俗姓谢,灵运十世孙。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发为僧。受戒于浙江杭州灵隐寺,为守直律师法嗣弟子。善属文,工吟咏,文章隽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后遍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佛典外,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凡所游历,京师则公相敦重,诸郡则士夫所钦。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与武丘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唐贞元(785—805)初,居于东溪草堂,欲屏息诗道文章,非禅莫论。尝曰:“我疲尔役,尔困我愚,数十年间了无所得。况汝是外物,何累于人哉?住既无心,去亦无我,将放汝各归本性,使物自物,不关于予,岂不乐乎?”唐贞元五年(780)御史中丞李洪为湖州太守,览皎然诗,叹曰:“早年曾见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笺》,三子所论殊不及也。”把皎然所著《诗式》及诸文,收集十卷,相国于公頔作序,呈于朝廷,德宗(780—805)诏藏秘阁,天下崇之。皎然法净其志,高迈其心,浮名薄利,唯事林泉,与道者游,故终身无堕色。晚年屏息笔砚,很少作诗。与陆鸿渐为莫逆之交,于公頔、颜鲁公(真卿)、韦应物皆敬之。寂于寺亦工画,尝以此道非禅者之意,故匿而不传。著有《皎然集》(即《抒山集》)十卷以及诗论著作《诗式》、《诗议》、《诗译》等多种。《宋高僧传》、《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古今100高僧》有载。

惟则 里籍无考。工书翰。《书史会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惟嵩 里籍无考。工书翰。《书史会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惠通 浙江人。明皇(712—756)时僧人。工八分书。开元二十年(732)尝书《陈章甫谒禹庙序》。《会稽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惠顾 里籍无考。工书翰。《书史会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惠融 湖南长沙人,俗姓钱,怀素伯祖。学欧阳询书,世莫能辨,及怀素以草圣名,乡中呼为大钱师、小钱师。《怀素别传》、《佩文斋书画谱》、《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翘徵 《玄牍记》作翘微。里籍无考。中宗(705—710)时僧人。工正书,景龙二年(708)张景毓所撰《唐句容令岑公德政碑》为其所书。《金石录》、《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景云 里籍无考。幼通经论,性识超悟,工诗画,善草书,初师张旭,久之精熟。《全唐诗话》有其画松诗:“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宣和书谱》、《全唐诗》有载。

遗则 俗姓长孙。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从张怀瓘(唐开元[713—741]中翰林院供奉)学习草书,独尽笔妙。《高僧传》、《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智周 (556—622)字圆朗。下邳(今江苏睢宁)人。俗姓赵。少出家,师事滔师。后从大庄严寺嚼师受学。傍观图史,尤工草隶。行迹马鞍山慧聚寺。识悟淹通,善讲《涅槃》、《大品》。寂于南武州。《续高僧传》、《释氏六帖》、《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智详 玄宗(712—756)时人。里籍无考。工书,法褚遂良。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楷书《进法师塔铭》。《金石表》、《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智俨 里籍无考。善画,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画《三乘因果入道位次图》,称为一绝。《图画见闻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智谦 里籍无考。玄宗(712—756)时僧人。工行书。天宝五年(746)尝书《唐故一切导师碑》。《金石录》、《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智瑰 里籍无考,善画山水、鬼神,气韵洒落。《佩文斋书画谱》、《历代名画记》有载。

智辨 里籍无考。太宗(627—650)时僧人。工正书,贞观十九年(645)尝书《秦州都督姜确碑》。《金石录》、《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翛然 ,俗姓裴。开元(713—741)时僧人。里籍无考。楚州刺史裴思训子。为人诙谐好学,不成一名。好诗酒,能丝竹,善丹青,尤工山水。隐于黄冠以终,年39岁。《唐诗纪事》、《历代名画记》有载。

道芬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善山水,格颇高。顾况有《稽山道芬上人画山水歌》云:“镜中真僧曰道芬,不服朱审李将军。”《历代名画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道希 梵名室利提婆,意译吉祥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少怀贞操。戒行高洁。善草隶,在大觉寺造碑一石。《求法高僧传》、《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道秀 德宗(780—805)时僧人。工正书,唐建中三年(782)尝书《唐观无量寿佛经》。《金石录》、《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道玠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善山水,曲尽其能,格调颇高。《唐朝名画录》、《佩文斋书画谱》有载。

道松 江苏人。善画。江苏江阴观音大士木塔下有草书心经满壁,笔力遒劲,末题云:“孟冬月比丘道松书。”不记年岁,或云李唐僧书。《江阴新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道钦 (715—793)一作法钦。俗姓朱。江苏昆山人。祖考皆达玄儒,而傲睨林薮不仕。钦立性温柔,雅好高尚,服勤经史,便从乡举。年28,赴京师,路过丹徒(今江苏镇江),因遇鹤林玄素禅师,师云:“观子神府温粹,几乎生知。若能出家,必会如来知见。”钦开悟,遂削发礼素禅师出家。后至杭州径山,法席大盛。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召至京。帝见钦,郑重询问法要,供施勤至。帝累赐以缣缯,陈设御馔,皆拒而不受。帝闻之更加仰重,谓南阳忠禅师曰:“欲锡钦一名。”手诏赐号国一。圆寂后,德宗(780—805)赐谥号大觉。世称径山禅师。工书翰《书史会要》、《宋高僧传》、《五灯会元》有载。

道宪 里籍无考。住江州大云寺。有戒行,法侣称之。能画。时刺史元某欲画观世音七轴,以师练行委之,师斋戒运笔即成。《观音持验》、《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湛然 (711—782)俗姓戚。江苏常州人,世居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本业儒、墨,有迈俗之志。年20余,礼左溪,为入室弟子。首游浙东,留心至道。于浙江东阳、金华遇方岩示以台教,授《止观》等。继求学于左溪玄朗。自惟识昧凡所见闻,记于纸墨。初于吴郡(今江苏苏州)开元寺敷讲,学者悦随。继往常州妙乐、天台国清诸刹。唐天宝、大历(742—779)间三诏皆辞疾不赴。当大兵大饥之际,忍苦率众修习,学徒益繁。湛然对此,一概“慈以接之,谨以守之,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之,耆艾不息”,从而使天台宗的威望有蒸蒸日上之势。寂于佛陇道场,门人奉全身起塔,随葬在智者大师茔兆的西南方。宋太祖开宝(968—976)年间,吴越国王钱氏追重而谏之,号为圆通尊者。书法师法钟繇,工真、行,比见《衡岳碑》亦无愧色。著有《法华玄义释签》二十卷、《法华文句记》三十卷、《摩诃止观辅行传诀》四十卷、《法华五百问论》三卷、《维摩经略疏》十卷等近二十种。《宋高僧传》、《书史会要》、《古今100高僧》有载。

楚安 蜀州什邡(今四川什邡)人。俗姓句,幼于什邡开元寺出家,学通内外,能诗善画,工人物楼台,有《明皇幸华清宫避暑图》、《吴王宴姑苏台图》,此二图画于墙壁和团扇之上,大小悬殊,功夫并无减者,奇巧如此。当时公侯相重,皆称妙手。《益州书画录》、《图绘宝鉴》、《成都古今记》有载。

img18光 字登封。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俗姓吴。唐史官左庶子兢之裔孙幼落发于陶山寺。居必介然,不与常人交往。多做古调诗,长于草隶。闻陆希声谪官于豫章,往谒之,苦求之草法,而授光五指拨镫诀。光书法愈见遒健,转腕回笔,非常所知。乃西上,昭宗(889—904)诏对御榻前书,赐紫方袍。后谒华帅韩建,荐号曰广利。自华下归故里,谒武肃王钱氏,以客礼延之。而性狷举,弗惬王情,乃归甬(宁波)东寂。有文集刊世。《宋高僧传》、《浙江通志》、《宣和书谱有载。

勤□ 里籍无考。工行书,唐少林寺《灵运禅师塔铭》,唐天宝九年(750)崔琪撰,为勤□所书。(见图6)《金石文字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图6

鉴真 (688—763)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阳)人。俗姓淳于。幼聪慧,器度宏博。随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动夙心,因求父出家。父奇其志,许之。年14,于大云寺依智满禅师落发,学天台教观。景龙元年(707)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二年于实际寺依荆州恒景律师受具足戒。由是观光两京,遍究三藏,旋回广陵(今江苏扬州)主大明寺,以戒化导,成为一方宗主。时日本国沙门荣叡、普照等东来募法,于开元(713—742)年中至广陵,爰请鉴真前往日本弘法,真嘉其诚,欣然应允。乃于天宝二年(743)与法进等数十人,携经律登船启行。遇风未成,后又四次遇难阻挠。经十二年,双目失明,其志不渝。至天宝十二年(753)第六次出行,终达日本国。日本孝谦女帝及圣武上皇率百官迎之于奈良东大寺,帝后以下受戒者四百余人,后创唐人风格的招提寺,孝谦曾下赐敕额,并书“唐招提寺”四字。被立日本律宗始祖。鉴真能书法,其67岁的手书《请经帖》,有右军(王羲之)的遗韵。无疾坐寂,身不倾坏。僧思托著《东征传》、详述鉴真弘法利生一生。《宋高僧传》、《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扬州历代书法考评》有载。

僧凤 (562—638)梁武帝族孙。隋开皇(581—605)中从僧粲出家。性聪慧,能文翰,粲授以真乘。隋大业(605—617)中,敕僧道拜王,凤时主崇敬寺,乃援引经论上谏,终回帝心。唐贞观(627—650)中,诏居晋集寺,寻迁定水寺,末住岐州龙宫寺。著有《法华经疏》及遗文百余篇。《续高僧传》、《释氏六帖》有载。

僧徽 广东人。善画龙,僧齐己有《谢徽上人惠二龙障子诗》。《广州府志》、《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慧诠 里籍无考,俗姓萧。武德(618—627)初住庄严寺。广听经论,而以《摄论》为心要,能草隶。《释氏六帖》、《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慧思 (588—642)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俗姓郭。少业儒,能文善书,有声乡里。年25岁,听道晔弘讲大乘,因而出家。后遍寻圣教,备尝宏旨,因结众箕山,六时笃课,不坠清猷。《续高僧传》、《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载。

慧颐 (580—636)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俗姓李。9岁从江陵隐出家。隋开皇(581—601)中往江陵寺。年12岁,会大兴法席,众请为法主。后住清禅寺洽闻博达,能诗文,善书画,精鉴赏,朝中士大夫多乐与游。著有《般若灯论》、《咏集》。《续高僧传》、《释氏六帖》有载。

慧龄 俗姓萧。父仕隋为梁公,祖即梁明帝,姑即隋炀帝之后。自幼及长恒在宫中。年及冠,娶秦孝王女为妻,非所愿也。妻终,即落发。唐武德(618—627)初,住京师庄严寺。广听诸部,而以《摄论》为心。能文善画,经题寺额,威推仰之。兄钧,任东宫中舍,文才并茂。弟智证,欣怀道业,出家同住。以家业信奉,偏宏《法华》,同族尊卑,咸能成诵。《续高僧传》、《六学僧传》有载。

潜瑾 里籍无考。宪宗(805—820)时僧。工书,尝书《唐李晟为国修寺碑》碑在凤翔府。《金石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潭镜 浙江人。文宗(826—841)时僧。工八分书,唐太和五年(831)尝用八分书书《宁贲禅师塔铭》额。《会稽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辩才 俗姓袁。陈郡阳夏(今河南汝南)人。梁司空昂玄孙,智永禅师弟子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每临智永禅师之书,皆可逼真。尝于所寝方丈梁上,凿其暗楹,珍藏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唐贞观(627—649)中太宗降敕追师入内道场,后放归越中。年80余,每日于窗下临学《兰亭序》数遍,笃如如此王羲之《兰亭序》辩才所藏一本最佳,太宗命萧翼赚去,后殉昭陵。会稽(今浙江绍兴)古迹有辩才香阁,即其藏《兰亭序》处。按《唐宋画家人名辞典》收其生卒年作(723—778)年56。唐时僧有两辩才,盖所引《释氏疑年录》据《宋高僧传》以为襄阳李氏。误。《越画见闻》、《何延之兰亭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辩才弟子 佚其名。里籍无考。工草书,尝书草书《千字文》,滕元发以为是智永禅师所书。米芾阅其前空两“才”字,全不书,固以疑之,后复空“永”字,遂定为辩才弟子所书,故特阙其祖、师二名。《宝章待访录》、《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有载。

澹交 里籍无考。工诗画,善写真。其写真诗有句云:“水花凝幻质,墨彩聚空尘。”《全唐诗话》、《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藏知 里籍无考。工篆书,尝篆《唐无畏三藏碑》。《墨池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徽 广东南海人。善画龙。齐己有《谢徽上人惠二龙幛子诗》,云:“近有五羊徽上人,闲工小笔得新意。画龙不夸头角及鬣鳞,只求筋骨与精神。”《白莲集》、《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瓌师 亦称瓌公。河南人。汴梁(今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僧。善画梵相,尝于大相国寺九门下画《梵王帝相》,及东廊障日内画《法华经二十八品功德变相》,庄严神表,称为一绝。《图画见闻志》、《佩文斋书画谱》有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