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神采飞扬——静水深流 精气内行
一切体现或表现价值观的要素都是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国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中的主流学术,渊博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人们把国学当做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它就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同时融会道家、佛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精髓的、兼容的文化思想,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
博闻精思 大哉孔子
致虚极 守静笃(篆刻)(www.xing528.com)
话说孔子绝粮于陈,学生就向老师建议,向对面那个有钱人家借一点米来吃吧!孔子心里很难受,好嘛!你们坚持要这样,你们去借吧!谁去呀?子路向来是最冲动的人,子路就去了。敲开门,那个人问,你是对面那一批落难的人吗?你既然是孔子的学生,一定认得中国字,我写个字给你认,认对了,不要借,送米给你们吃,不认得,就不借,有钱也不卖。他写了一个真假的“真”字,子路说,这个字你还拿来考我,这是“真”嘛!这个人把门一关说,你不认得,不借。子路吃了闭门羹,回去告诉老师,孔子说:我们到了这一步,饭都吃不上的时候,你还认“真”个什么!不应该认“真”了。这一句话讲完,子贡说:老师呀,我去借。子贡当然比子路高明得多,又去敲门,老头子出来又是写这个“真”字。子贡想到刚才子路为了认真吃瘪了,他就说这个是“假”字,老头子更生气,“碰”把门一关。子贡跑回来跟孔子一报告,孔子说:哎呀!有时候还是要认“真”的啊!难道像孔子这样大教育家的学生连真假的“真”字不认识吗?不是的,他只是写出世界上一个表面现象,主要考考他们是否认识世界事物本质的思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一切没有定相与定数,更何况世界上任何事物与事物的发展本身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没有固定的方法,随着时空的跨越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形式和本质有时候也会发生变化,真与假只不过是人的一种幻觉而已,从哲学上讲是对立统一。这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真正含义。所以,子思在《中庸》里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关键在于“用”的如何。
所以,在研习四书五经的基础上,可以旁及先秦诸子、佛道之书及诗词文史。中国古人不仅用诗歌来抒情写性,而且还用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绝妙手笔,一种豪迈的志向和情怀在字里行间跃然纸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