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刻印章初学者建议的介绍

刻印章初学者建议的介绍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对初学刻印章者的建议通过上述,说明我们的祖先和前辈们在刻印章上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创作经验,今天我们学习篆刻的任务,主要的就是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以提高篆刻的艺术水平。这里介绍篆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以期对初学者有所启发。同时也指出书法家、篆刻家对待简化字应有的积极态度。任何一位学印者,只要树雄心,立大志,取法乎上,勤学苦练,是会有所收获的。

刻印章初学者建议的介绍

(七)对初学刻印章者的建议

通过上述,说明我们的祖先和前辈们在刻印章上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创作经验,今天我们学习篆刻的任务,主要的就是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以提高篆刻的艺术水平。这里介绍篆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以期对初学者有所启发。

1.学习,创作中的体会

在学习篆刻过程中,有书法基础的固然进步快(如邓石如),但边学习刻制,边学习篆书,也是一种学习上较方便的途径(如赵之谦)。

第一步,初学时,不会写篆书,甚至连写篆书的一般知识也不懂,应先从“摹印”入手。数月内要临摹几十方好的汉白文官印,用透明的薄竹纸“钩临”“水印”,照原样仔细摹刻,对缪篆特征及汉印的浑厚韵味等有了初步的体会。

《御览说文句读》光绪摹印(资料图片)

第二步,从事临摹与创作结合。要选择近代名家印章及秦汉古玺中有相同的字或类似的字加以整理运用。如“陈寿荣印”即是从汉印“钟寿丞印”中摘取了“寿”“印”二字,从“陷阵都尉”(古“陈”“阵”有时通用)中摘取了“陈”字,通过仔细研究学习,刻成了此印。仿古玺“海天阁”一印就是学习了构图类似的古玺,整理刻成。

在此时极力想创作,若苦于不会写篆书,刻篆印有困难,便要学篆隶。要先后临摹《石鼓文》《毛公鼎》《散氏盘》体会到籀书的结构和骨骼。临摹《三公山碑》《泰山经石峪》《张迁碑》和近代名家陈鸿寿的隶书多种,体会古隶、缪篆的笔意。临摹赵之谦、邓石如的篆书,对铁线篆的组织规律,在学书的过程中同时也不断治印。在临摹结合创作步骤中,不但学习秦、汉、古玺,并要钻研近代名家黄易、赵之谦、邓石如、王大炘(冰铁)等印章作品。

陈寿荣印

陷阵都尉

梅花乍启 笛韵初扬

书以载道

书画延年

启笛三印

第三步,试探创作。在此时期学习要在“四多”上下工夫。

(1)多写

学写篆书成了习惯,能坐下来时就拿起笔来写,不能坐下来如吃饭、走路、睡眠前后都要想或用手比划篆书的写法。在篆印时也多写印稿选一个比较满意的入印。

(2)多看

多读陈介祺所拓之《十钟山房印举》(即《万印楼藏印》)及名家治印和书法真迹等。

陈介祺所拓之《十钟山房印举》书影

于希宁《寒梅图》

(3)多请教

不断携带自己作品走访前辈们、师友们。如陈寿荣先生学篆刻时,曾拜访了金石书画大师黄宾虹老人,黄对陈的篆刻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说:“你的印章棱角太多,用刀要圆润浑厚,要在印章上看出‘写’的真意来。”的确,老人的金玉良言,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好友方面,陈寿荣先生得到画家兼篆刻家于希宁、徐培基、郭味蕖诸同志及族侄陈君藻(书法家兼金石家“万印楼”主人陈介祺的玄孙)的帮助很大,特别是于希宁先生多年以来“面授”“函授”,使他的篆刻艺术水平提高很大。

陈寿荣 画

(4)多试

多试写各体篆隶,多试用各种刀法(见前面的刀法介绍),多试刻各体印章,如玉印、单刀、殳篆、隶书、篆隶综合体及其他各体等等。

陈寿荣先生中年以后,到了全盛创作时期。他学印是从汉印入手的,因为前人作品的优点,往往一时是学不到的,因此在创作期间,要不断地参考、借鉴、汲取到创作中。如他在青年时所刻的“陈寿荣印”和他的晚年作品“鲲鹏展翅”相比,两印相隔近40年之久,那么,印的质量呢?两者显然有些不同。这期间他经过不断的临摹、钻研,并复制了汉印精品,如满白文《东郡守丞》《锡丞之印》《巧工司马》,工整白文印《淮阳王玺》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篆刻质量,也学赵之谦那样普遍结合创作,研究了汉碑、碑额、瓦当、玉筋篆、汉砖、摩崖石刻等等。试用各种刀法,创用叠刀法。抓创作难点,对单数字印、多字印、简化字印都下过工夫。

周恩来总理为《世界知识》题字

关于简化字,周恩来总理于1958年1月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上所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有明确的指示,他说:“书法是一种艺术,当然可以不受汉字简化的限制,简字本来主要是用在印刷上的,我们不可能强制大家必须按照《汉字简化方案》写字,因此汉字简化不会对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当欢迎书法家按照简化汉字书写,以提高简字的艺术水平。”周总理的指示,明确区分了书法艺术(包括篆刻艺术)和一般写字用字的不同。同时也指出书法家、篆刻家对待简化字应有的积极态度。(www.xing528.com)

周恩来十九岁赴日本留学行前题字

有些简化字与古代的简字是相同的,如“无”字,汉代印章中早已应用了,清代及近代许多篆刻大师也都采用,如赵之谦、陈绎曾的印章。古代大书家很多喜欢写简体字的。如汉代史游将“書”字写为“书”字,唐代颜真卿将“師”写为“师”,上述大师是将简字引入书法艺术的先例。他们此举,对书法艺术起了发展和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印人也可以适当地应用简化字入印,以增加篆刻艺术的新品种。这样,使广大习者也更加广泛地接受和欣赏这门篆刻艺术。本讲第八部分的名家印语摘编,内有朱复戡、丁吉甫对简化字入印的文章摘录。笔者认为朱、丁两先生的印论,各有独到之处,两篇文章合起来,完全符合周总理对文字改革的指示精神,供读者参考。

齐白石王安石六言绝句双面印》

2.学习刻印章要勤学和创新

(1)关于勤学

学习篆刻和研究一切学术一样,要勤学苦练,自古以来的大学问家,都是勤学苦练成功的。汉代大书法家张芝,晋代王羲之为了练字,多年来向池边洗笔池水尽黑。唐代张旭学书如痴,人称“张颠”。怀素种蕉万株,天天挥毫,废笔如山。近代吴昌硕苦学终身,只临摹石鼓文的遍数之多,简直无法统计。齐白石为了学印一气就刻一担石材等等,前人这种勤学苦练的例子多得很。只要平时努力学习,从不间断,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条件的优越,历史上任何时代是无法比拟的。任何一位学印者,只要树雄心,立大志,取法乎上,勤学苦练,是会有所收获的。

赵之谦:《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

(2)关于创新

万事贵创造文艺贵创新,齐白石对秦汉人的高度评价,概括为:“胆敢独造”四个字。而齐老的卓越成就,也是落实在“胆敢独造”上。他原来是读书很少的木工,一生不仅勤学,而且“敢创”,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师。除此外,前人有许多勤学的故事是很动人的,如前面所提到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对书法的钻研,可说是苦学一生,时时留心书法的革新。

小卡片

有一天,王羲之看到有一个道士养着一群白鹅,活跃得很!他想,如果将草书写得像白鹅这样地活泼生动就好了!鹅头好像草体中的“点”,鹅颈好像笔法转折处,鹅双翅振动好像挥笔飞舞之状,爪子好像两笔连接处的渴锋,胸膛好像顿笔积墨……他看得简直出了神,便要买这群鹅。道士说:“我的鹅不卖,闻君善书,如果你能为我写一部《黄庭经》,我便将这群鹅送给你。”王羲之听了很高兴,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对鹅凝思,创新草书。从此,他的书法换了新貌,被人称为“书圣”。

大书法家张旭,原来是学二王(王羲之、献之父子)的,没有摆脱二王风格,后来看见舞蹈家公孙娘的“剑器舞”(以丈余彩绸系剑柄,双手执之而舞),从剑光万段、瑞气千条中受到启发,对草书大胆创新,用笔奔放,如惊涛骇浪,生动异常,创造了“狂草”。清代大篆刻家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早年均学皖派吴熙载。后来三人都学秦汉金石文字,赵氏对秦篆和古镜文独有心得,吴昌硕深研了石鼓文,黄士陵对古镜文下过苦功,结果三家都独创一派。

总之,要想创新,必须继承优良传统,打下稳固的基础。然后再解放思想、深入生活、取历代金石文献之长,综各家流派之妙,勤学苦练,大胆创出自己的风格。使我们中国特色的篆刻艺术,百花斗艳,万紫千红。

3.篆刻口诀

根据前人经验和体会,为读者提供如下篆刻口诀:

学印先学篆,书法是灵魂。

汉印笔法正,印家无不尊。

择优多摹写,复制要逼真。

创新作参考,务必得其神。

仔细写印稿,结构求严谨。

宽处可走马,密中不容针。

奏刀稳准狠,方划有圆氛。

外柔而内刚,朴茂见厚浑。

兼学各家妙,不独师一人。

谦虚进步快,勤学能入门。

发扬好传统,风格真正新!

吴昌硕:《淡如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