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法的基本要素——正文 落款 钤印
章法的表现形式上面讲了三种,但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是由正文、落款、钤印这三要素组成的。所谓正文,就是书法书写的文字内容,一般是诗文或警句。所谓落款,就是款识,大多是书写的年月,以及书者和作者的姓名字号。所谓钤印,就是书者签名后,钤上印记,表示取信于人。
陈基《贤郎帖》
陈基(1314—1370年),字敬初,所居称夷白斋。基幼时与其兄陈褧同受业于义乌黄溍,从溍游京师,授经筵检讨。后奉母入吴,以教书度日,时值元末大乱,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史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寓所里。陈基以诗闻名,书法却少见提起。书法受李北海影响,上追二王,风格秀逸。同时也擅篆书。故宫博物院藏有其行书《相见帖》《苦雨帖》《寝喜帖》《贤郎帖》四件,其中前二帖曾于(清)乾隆时刻入《三希堂法帖》,刻入《三希堂法帖》的还有《行书诗十首》。
正文是主角,应当突出,除了放在前面外,还要占地大。落款与钤印是配角,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因此,不但放在后面,而且占地要小。正文虽是主角,落款和钤印是配角,但光杆司令也难唱好一台戏。“红花还须绿叶扶”,所以在强调正文的同时,不能忽视落款和钤印。正文、落款、钤印,名曰三位,实为一体,只有三者组织得当,配合默契,才能使书法作品的章法和谐统一(如下图)。
启笛行楷横幅《厚德载物》
1.正文
正文既然在章法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在作书时,就应当从正文的文字内容、书体,到通篇的布局,进行精心巧妙的构思和安排。除了前面讲的各点外,还要注意:
首先,要搞好通篇的布置。书写前要根据书写的内容、字数的多少、形态的大小、书体的工放,或低昂,或欹正,从头至尾进行合理安排,令其筋脉相连,以求得通篇和谐优美。
王僧虔《王琰帖》
王僧虔(426—485年),南朝宋齐间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字简穆,王羲之四世族孙。宋、齐时出仕,任武陵太守、中书郎、太子中庶子、吏部尚书、尚书令、丹阳尹等职。他生于书法世家,曾祖王洽、祖王珣、父王昙首等均为书法家。王僧虔通文史,善音律,擅楷、行、草等书体。《齐书本传》称:“僧虔善隶楷书, 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惟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唐)张怀瓘《书断》称:“祖述小王,尤尚古直,若溪涧含冰, 冈峦被雪, 虽极清肃,而寡于风味。”窦臮《述书赋》称其书:“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有唐代摹墨本《太子舍人王琰帖》传世,刻帖有《御史帖》《陈情帖》等。另外他还长于书法理论,著《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主张书法应“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其次,文字内容与书体要和谐。一般来说,文字内容比较严肃的,适宜于篆、隶、楷这类工整稳重的字体,应采用有行有列的形式。文字内容比较幽雅的,适宜于行书这种风华流美的字体,应采用有行无列的形式。文字内容比较豪迈的,适宜于大草这种奔放流便的字体,应采用无行无列的形式。例如,在寒山寺举办书法展览,如果书写“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采用行书来表现,就比楷书、隶书、篆书来表现,更切合诗中的情调和意境,给人的审美感受也就更深。
在元祐八年(1093年),米芾曾经写信给宰相范纯仁,向他呈报雍丘县(河南雍丘)秋天“丰收”的事。信中米芾也以基层父母官的身份,向宰相陈述为政亲民之道。从这里不难看出,米芾虽然个性狂傲,但是一样具备了北宋士大夫忧国忧民的胸怀与使命感。不过,这封信后来也成为米芾丢官的导火线。起因是米芾上任之初,全国各县皆发生蝗灾,雍丘当然也损失惨重,然而米芾却向上级谎报岁丰,让朝廷误判,决定对雍丘课以重税,所以米芾为了催租课税一事,与朝廷钦差发生冲突,最终以罢官收场,这或许是他当初所始料未及的。在另一件《逃暑帖》中,也透露出米芾郁闷寡欢的心情,他一方面要躲避酷热的暑气,又要逃避行政上的疏失,这是他从政生涯以来,遭受到最严重的挫折。
米芾《岁丰帖》
2.落款
一幅作品,落款是否得宜,直接影响到章法的效果。如果对正文几十遍、上百遍地琢磨,反复构图,而到题款时却草草收笔,形成虎头蛇尾,神气韵味会大为失色。由此可见,对于落款是不可忽视的。
“款”是正文以外的补充和交代的文字。因它处于从属的地位,故题款的字在大小上不宜超过正文的字,落款可以表现书者的审美观和文学水平。
只题作者的姓名的谓之“单款”。“单款”上再加上被赠者的姓名的谓之“双款”。又有“长款”和“短款”之别:“长款”可记叙创作的时间、地点、年龄,以及当时的心情、感受、体会和动机等。“短款”只签上一个名字。至于如何落款,当视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如手卷、横披、条幅、中堂,空白多可落“长款”,空白少可落“短款”。而一般对联、匾额,可落“双款”或“单款”。
一幅作品,要尽量避免顶天立地,没有一点空白之处。尤其是最后一行,宜结束在全行的三分之一处,下面三分之二的空白处用于落款。但也不宜写满,也要留有空余的地方,使整幅字的章法在疏密的安排上恰到好处。
王献之行书《静息帖》
[释文]
献之:兄静息应佳,何以复小恶耶? 伏想比消息理,尽转胜耳。石深是可疑事。兄熹患散,辄发痈,势为积乃不易。愿复更思。献之惟赖消息,内外极生冷,而心腹中恒无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佳。论事当随宜思之也。献之白。
下面分别介绍上款、下款的内容、格式和写法:
(1)上款
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书者写字。作品完成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如果只是一张参加展览的作品,就没有必要题名字的上款,这也称平款。上款所包括的内容,一般由姓名、称呼、谦词三部分组成(即姓名+称呼+谦词):
① 长辈。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上款的题法一般称××先生,××同志,××方家,××女士,××老师等。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翁。
书写者是少辈,对长者一般不称呼姓,还要加上谦词,如指正、法正、教正、正字、正腕、正之、清赏、雅属、斧正、正笔、正书等。
例如,清诚先生清赏,尚贤方家正笔。
(东晋)谢安行书《中郎帖》
《中郎帖》又称《八月五日帖》。此帖行笔圆转流畅,笔法纯熟,具有典雅丰腴、气度雍容的特点。此帖曾被刻入《余清斋帖》,由书画家歙人杨明时勾勒上石,摹刻极精,今碑版已失。
② 同辈。为同辈所书的作品,一般称××同志,××书友,××仁兄,××同窗,××大兄,××贤弟,××小妹,××小弟,××学友等。这里应注意,俗称一般不宜题款,如××大姐,××二哥等。
在称呼的后面,还可加上谦词,如存念,惠存,留念,留存,清赏,嘱朽,命书,雅属等。
例如,志坚仁兄雅属,茂魁同志存念。
小卡片
【法帖】亦称“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迹,摹刻在石板或木板上的法书及其拓本称为“法帖”,即可供效法者。(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命侍书学士王著摹刻秘阁所藏法书,编为十卷,每卷首刻“法帖第x”,汤《淳化阁法帖》,其“法帖”之名相传由此始行。《法帖谱系》称:“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此历代法帖之祖。”
【院体】书法术语。宋太祖时曾置御书院,书院成员都是学习王羲之的字,以用于书写当时朝廷的各种文告敕令。这种字,体轻势弱,多呆板无神,了无高韵,人称“院体”。后来,人们不管其书者为谁,书为何体,凡无骨力、无神韵的书法皆被称为“院体”。故这一书法术语。用以对书法气格的品评,一般含有贬义。
段天祐书《安和帖》
此帖从米芾书风中取法,又具有元人特有的精致与平和。段天祐(生卒年不详),字吉甫,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元泰定元年(1324年)进士,授静海县丞,后擢国子助教,迁翰林应奉,再拜江浙儒学题举。擅长书法,存世墨迹有《安和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③ 晚辈。写给晚辈的书法作品,上款可题××学生,××贤侄,××爱孙,××爱女等。
例如,袁磊爱女铭记,希红贤侄嘱书。
④ 正文出处。作品的正文有诗词、文句、格言、警句等,这些正文的作者或文句题目,在题款时应这样写:
但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诗和名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省略正文出处题款。(www.xing528.com)
(2)下款
下款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姓名(字号)+谦词。
① 时间。公历:如一九九○年五月,农历:如庚午年榴月。
蒋之奇行书《北客帖》
此帖的艺术风格略近于蔡襄。章法结体和谐严谨,笔法则较为修润圆弱,这当归咎于作者的年纪。蒋氏晚年的作品则流畅苍劲许多。
我国对时间的公历与农历简称如下表所示。
一年四季及月份中的简称如下表所示。
题写时间款时,容易出现农历与公历混用的现象,因此,需要注意计算的方法不同。如一九八五年六月,不能写成乙丑年荷月,因为公历的六月是农历的五月。
② 地点。题款时如果写地点,要用雅称而不能用俗称。如不能写成“书于北京和平里包子铺”;可以写成“题于京西惠丰堂”“书于翠微斋”。
③ 署名。一幅书法作品,必须有作者署名。署名可以写姓名全称,也可以只写名不写姓,或题字与号,或写艺名。名字后面可以加“书”字,也可以不加“书”字。如袁守启,守启书,启笛。
④ 谦词。如果是写给长者、专家的书法作品,在作者姓名之后加上书奉,奉书,敬书,恭录等谦词。如果所写作品的内容是伟人、领袖的名句或名作,在姓名之后可加敬录、敬书等谦词。举例说明下款的完整题法:“庚午年仲秋下浣于翠微斋启笛”。
⑤ 题写下款所用字体。如果正文是甲骨、钟鼎、汉隶的古文字,题款最好用行楷或楷书,最好不用与正文相同的字体,也不宜用狂草。如果正文是楷书、行草或狂草,那么题款的字体最好是用行书。
题款的字体应当小于正文的字体,这样比较协调,突出重点。
此帧扇面书法写得非常激越跳宕,技法娴熟。自署学杨少师(凝式),确有几分“神仙起居法”的遗韵。扇面纸熟,又有折痕,形式特殊,写好不易,董其昌是书扇老手,正利用了扇面的短处而变其长,出现的线条及墨色的变化别有意味。
3.钤印
“钤印”是创作一幅书法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我国的书法艺术,将黝然的墨色,雪白的纸张,鲜红的印章,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有机而协调地糅合在一起,表现出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多变的色彩,能给观赏者以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特色。而印章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在这小小的天地中,包罗万象,荡气回肠,就更增加了书法艺术的趣味。近代的著名画家潘天寿先生曾说:“中国印章的朱红色,沉着、鲜明、热闹而有刺激力,在画面题款下用一方或两方名号章,往往能全幅的精神提起。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等效用。”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
“地黄汤”是一种中药名,这是一篇谈及此药的尺牍,与王献之《鸭头丸帖》同。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摹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此唐摹本《地黄汤帖》。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成。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赵构题签,为《淳化阁帖》卷第十所收。经贾似道,明代文徵明、王宠、文彭,清代孙承泽、吴荣光、罗振玉递藏后,于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十二月三日,通过文求堂归中村不折(1866—1943年)所有。卷末有文彭、常生、成亲王、英和等六家观记题跋。吴荣光获此帖时,模刻于所辑集帖《筠清馆帖》。2006年春见于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
赵佶行书《蔡行敕卷》
(1)名章
名章一般分朱文(也叫阳文),白文(也称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的名章,最好不盖两枚朱文或两枚白文的印章,如要盖两枚印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之间隔一枚章的空位,两章大小不宜过于悬殊。
(2)引首章
引首章也称随形章、闲章。这是印在作品右上方的章。之所以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成章,因此,引首章不宜是大方形章。说它是闲章,又是闲而非闲,这枚小章的内容都应与正文浑然一体,假如别人结婚你赠横幅“美意延年”,盖引首章“苦中乐”就文不对题了。
樂觀
白蕉钤印
朽道人
陈衡恪钤印
大處落墨
邓散木钤印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王福庵钤印
引首章还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①年号章:甲子、乙丑、历寅、庚午,一九九○年等。
②月号章:荷月、俗雨、盛夏等。
③斋号章:翠微书屋、墨砚斋等。
④雅趣章:这类引首章内容广泛,应当多准备几方,如仁者寿,苦中乐,乐而康,天地心,墨趣,神功,心书,墨乐,勤奋,治学,酒中仙,清趣,师古不泥,勤能补拙,师法,精勤,书德,百寿,福寿,墨香,墨绿,江山如画,温故知新等。
(3)腰章
一幅长的条幅作品,只盖一枚引首章显得中间空余太多,可以加盖腰章。其内容多是书写者的籍贯或属性的肖形章。腰章比引首章和名章还要小一些,一般是小圆形、小长形、小方形。
斗方(书法示例)
此卷是宋徽宗不准蔡行辞去领殿中省之职所颁的敕书。此敕行间布白疏朗得体,笔画纤细,写来墨韵流畅,潇洒清劲,有如飘藤荡柳之势,具有瘦而劲,秀而润的艺术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