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启笛书法课第九讲:临摹碑帖的比较记忆方法

启笛书法课第九讲:临摹碑帖的比较记忆方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之,将不能独立存在。因此,学习书法应从临摹入手,这是历代书法家一致公认的学书练字的必经过程和有效方法。临摹的意义在于,从前人碑帖里汲取经验,掌握用笔方法、结构规律,打好书法基础,提高书写技巧。临,是面对着碑帖临写,便于揣摩字的笔法。这幅《读碑窠石图》,或许是李成联想自己辉煌的家世,渊博的才艺,有感于自己的坎坷不得志而作。

启笛书法课第九讲:临摹碑帖的比较记忆方法

第 九 讲 临摹碑帖 思索比较记忆的方法

“临”就是看着写,“摹”就是照着写

临书多得古人笔意而易失古人位置

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二者各有利弊得失

入帖:选准范本务求形似

有助于对范本范字的深入理解

有助于养成一种良好的临摹习惯

有助于眼的观察能力、手的模仿能力

潜移默化地掌握一定的书法规律

心有拟效之方,手明挥运之理

写出的字,自然有某帖的法度

化帖:着眼形神兼备

深化到笔的轻重、快慢、节奏、行气、章法

表现作品气势神韵的地方须潜心探索

所临的帖要有与原帖、原碑惊人的相似(www.xing528.com)

大量临写,方有收获

出帖:力争遗形取神

临摹中有自己,创作中见古人

掌握一定理论,看一些展览,再临摹先前的范本字帖

“一览众山小”畅意而书,脱去形骸,尽见神韵

所书自然而然地自成一家之风貌

黄庭坚的学书要诀所说

“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

“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逸绝尘”

书法艺术以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为依托,通过毛笔书写技法去表现、渲染文字内涵的高雅格调。反之,将不能独立存在。假如某大书法家创作一幅主题为“你不是东西”的书法作品,就是写的再好恐怕也没有人会去收藏和鉴赏。因此,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提高书者的鉴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古人谈及学习书法时指出:“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因此,学习书法应从临摹入手,这是历代书法家一致公认的学书练字的必经过程和有效方法。临摹的意义在于,从前人碑帖里汲取经验,掌握用笔方法、结构规律,打好书法基础,提高书写技巧。

用笔是个性的、创造性的,不是简单的延习和因循,书法艺术的创造性,集中体现在用笔的创造上。不同书家有不同的用笔特色——蔡襄勒字、沈潦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米芾刷字,这都是对个性化用笔的比喻。故历来作书难于“得笔”。“二王”古质今妍的艺术差异,首先表现在用笔上。

蔡襄楷书《谢赐御书诗表》

(宋)李成《读碑窠石图》

临与摹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摹,是用纸蒙在碑帖上面写,学习字体结构的布置安排,笔随影走,容易熟练。临,是面对着碑帖临写,便于揣摩字的笔法。下面分别叙述摹法和临法。

画面上一骑驴的旅行者,停留在一座前代的石碑前,仰头观碑,旁立一童子。石碑旁是几株脱尽了叶子的枯劲老树,以及数颗疏落的荆棘短树。近景露出坡石一角(“窠石”,即凹凸不平多洞孔的石头),整个画面意境荒寒冷寂。这幅《读碑窠石图》,或许是李成联想自己辉煌的家世,渊博的才艺,有感于自己的坎坷不得志而作。是“自娱于其间”的“胸中丘壑”——客观大自然山水与画家主观情趣的交织交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