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草书的间架结构
草书的间架结构,特点非常明显。它虽然由行书演变而来,但与行书比较,笔画的呼应更密切,形态的变化更强烈,各种疏密、俯仰、向背、迎让、参差的对比可以夸张到惊人的地步,狂草尤甚。草书的这些结体特点,在实践中是会体会到的。王羲之书写的《右军草法至宝》,以歌诀的形式,把草书的间架结构和写法串联起来,易记忆,可供我们学习参考(见草法至宝对照图(一)至(十八))。
练写草书有两点需要注意:
1.呼应紧密,牵丝较多,但不可扭来扭去,结成圆眼
这样做草书,不仅笔道软弱无力,而且满纸线条挤在一起,杂乱无序,显得庸俗不堪。正像唐太宗批评的“行行如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的现象应当避免。
2.笔画变动不要受楷书的框框约束
用简单的笔画代替复杂结构的现象比较普遍,但这种变化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按草书的规则进行。主要应掌握三方面的要领:
(1)明源流
有的草书结构来源于古文字写法,如“方”字的上点和最后一笔,是从上到下连在一起的,不像楷书和隶书那样断开。
王羲之《游目帖》
[释文]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大意是:您信中所说的巴蜀山川的种种奇胜之处,扬雄《蜀都赋》、左思《三都赋》都没有记叙。贵地山川奇异,更使人感到游览观瞻才能意足。可以成行,当请阁下迎接,如果迟误这一机会,真当度日如年了。足下镇守巴蜀,朝廷不会有调动之理。真想趁阁下在巴蜀任上时与您一起登汶岭、峨眉山而还,那才是不朽的盛事。
小卡片
王羲之草书《游目帖》又名《蜀都帖》摹本墨迹, 11行,102字。日本广岛安达万所藏,摹本毁于火灾,现只有照片存世。此信札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中表达了王羲之对西土山川奇胜的向往。周抚,字道和,益州刺史,东晋中兴名将周访之子,原籍汝南安成,后移家浔阳。王羲之与周抚关系亲密,多有问讯。这封普通信件,由于主人书法之精湛,一完成即成珍品,在以后的岁月里成为历代帝王将相觊觎之物。唐贞观初年,太宗李世民下诏命人拿出内府金帛到民间广泛搜集王书真迹,最终找到三千多张,其中就有《游目帖》。
(2)会替代
就是说要知道用哪些简单笔画可以代替哪些复杂笔画。有的是一种简单笔画可以代替多种偏旁部首。如氵、冫、彳、亻、弓,这五种左边的偏旁,都用ﺎ 代替。这只有多看、多背、多练才能熟练运用。
(3)能辨别细微的区别
由于草书用相同的简单笔画多,许多字容易混淆,所以对这些字细微的变化要有足够的重视。如“禾”“乎”“手”“年”这几个字草书差不多,但如忽视一笔甚至半笔,就会弄错。为便于记忆,古人作《草书百歌诀》,把相近的草字结体排在—起,又用口诀串起来,所以使用比较方便。
如《草书百歌诀》中有句“禾乎手似年”,就是说“禾”“乎”“手”三个字与“年”字的草书很相似,以便记忆和分辨。
再如,“衣石有如台”一句,是讲“衣”“石”“有”与“台”差不多。
又如,“恩惠鱼如画”,是说“恩”“惠”“鱼”与“画”相近。
还有“毫厘虽欲辨”,说的是写草书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两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
“体势更须完”,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www.xing528.com)
“六手宜为禀”,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
“七红即是袁”,这一句说的是“袁”字的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
“十朱知奉己”,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
“三口代言宣”,这一句说的是“言”字的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等等。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一)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二)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三)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四)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五)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六)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七)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八)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九)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十)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十一)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十二)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十三)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十四)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十五)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十六)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十七)
右军草法至宝(对照)(十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