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循序渐进 计划行事
学书法要做到“三先三后”“一并举”。
1.先正楷,后行草
因各种用笔方法正楷最齐备,练好楷书,可以打好笔法基本功,达到力透纸背。行草易上手,但不学楷,行草易飘浮,不可取。学书法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参照欧阳修的经验,欧说:“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齐头并进。”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其于天下金石之刻无所不阅,从而品藻,凡周汉以来金石遗文,断简残编,掇拾异同,辑成《集古录》十卷,为开创金石学的先导人物。喜论古今书,书论有《论南北朝书》《论仙篆》《六一题跋》《集古录跋尾》等。
欧阳修行书《灼艾帖》
小卡片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学,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2.先大字,后小字
因大字的落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分明,笔笔细微之处见功夫。一开始学小字,分厘之间容易一笔带过,走过场。再说,由大缩到小容易,由小到大不易掌握,很容易“紧”。特别是大字用悬腕,不能适应。
朱复戡篆刻《而今迈步从头越》
[释文]
淡墨秋山画远天,
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www.xing528.com)
不到平山谩五年。
这件《淡墨秋山诗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3.先专一,后博学
对前人的字帖,要先选一种,反复读、临、摹,熟到提笔写字,与帖相仿,然后再选另一种字帖。写多了就有自己的风格,就是创造。历代书家大都先选一家,作为根基,然后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王羲之在讲专一学习某字体时说,一遍正其手脚;二遍学其形势(笔画的位置力求像帖);三遍须笔画、结构、形态力求近似其帖;四遍加其遒润,使笔画的起止、围转、方圆、刚柔近似碑帖;五遍达到笔下滑健,流畅不涩。为此,学书勿计其遍数也。
苏轼行书《春中帖》
此帖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仪态淳古,有浑厚凝重之韵致。虽有缺字、残损,仍不失为苏轼中年时期的上乘作品。
4.学习前人的书法作品与书学理论并举
历代书法家不仅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墨宝,而且留下了不少书学著作,这些宝贵遗产应当珍视。我们要从理论的高度,认识用笔、结体的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去体会,从而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颜真卿 画像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汇意》(局部)
按此拓末所署之年款推之,为鲁公38岁时所作,早《多宝塔》六年、《祭侄稿》十二年、《争座帖》十八年,传世鲁公书迹未见有早于是年者。唯天宝建元,改“年”为“载”,此署“天宝五年”,行笔亦未若鲁公它书之精敛,或乃后人仿鲁公之笔。然观其行气错落奇正,如溶金泻地,虽有一二稚嫩之笔,而绝非文、董以后人所能仿佛;文亦多与传世之本不同,非按本抄录者可比。
初学者,第一步可先学一些书法家的心得体会之作。如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汇意》,苏轼、黄庭坚的《论书》。第二步,再读书学专著。这些书言简意赅,立论精到,常有一语道破、顿开茅塞之感。如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等。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对此常有介绍。
小卡片
张怀瓘生活在唐代的开元年间,在此之前已出现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书法大家。仅以张怀瓘《书断》所评自秦至唐初书家,居神品者就有25人,列为妙品的更是多达98人。张怀瓘是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他的许多作品如《书断》等对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在以唐太宗为首的“扬羲抑献”学书观点之下,朝野上下莫不学习王羲之书法, 以致王羲之有“书圣”之誉。同时,王献之却遭到了时人的贬斥。张怀瓘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重新评“羲献”,且张怀瓘对当时盲目崇拜“二王”书法的人进行了批评。另外, 人品也是张怀瓘评论书法的一个标准。张怀瓘评论书法的态度很值得赞扬, 对学习书法的人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对当今的文艺评论界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