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郭老行草书法多变灵活的笔法特点

郭老行草书法多变灵活的笔法特点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郭老行草书法灵活多变的笔法特征1.雄鹰搏击、快马入阵的笔势书法重笔势,书作贵用笔,用笔贵得势,得势方有神。有人评论郭老书法,说其体态峥崚,气象峥嵘,笔法不拘常规,取帖学翻转灵动,不自禁绳墨,任手中笔摇曳多姿,使转纵驰,方圆并施。郭老的书法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行笔方法,顺逆翻转,腕活笔实,笔锋调遣,运用自如。郭老书法上的恢宏气势和龙腾虎跃的活力,是从这八个字中创造出来的。

郭老行草书法多变灵活的笔法特点

(四)郭老行草书法灵活多变的笔法特征

1.雄鹰搏击、快马入阵的笔势

书法重笔势,书作贵用笔,用笔贵得势,得势方有神。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揖》中讲道:“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郭老的书法之所以如此令人们倾心,以至达到学习郭沫若书法出现“狂热”的程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郭老的用笔之奇妙。用笔能决定字的筋骨和血肉。古人云“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见《书筏》)郭老的书法,筋骨血肉清楚地表现在他那笔酣墨畅的每个字中(只是到晚年以后,字体才由飞扬而趋于收敛)。他的用笔似乎毫不经意,但意态端庄,起伏顿挫、笔断意连,既刚健又灵活绰约,观之真有“雄鹰搏击”“快马入阵”之势。郭老是一位“高产”书法大家,他一生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建设日夜繁忙,繁重的公务使他的书法只能是挤时间书写。据郭老的朋友和工作人员介绍,郭老在20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有一天四点钟起床,为偿还“字债”,一气书写十多幅四尺宣纸的作品。如果没有“快马入阵”的笔法是很难完成的。有人评论郭老书法,说其体态峥崚,气象峥嵘,笔法不拘常规,取帖学翻转灵动,不自禁绳墨,任手中笔摇曳多姿,使转纵驰,方圆并施。使人感到“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阔不肥,”这种说法是十分恰当的。

郭老在写字(资料图片)

2.“逆入平出,回锋转向”的运笔方法(www.xing528.com)

在郭老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我没有看到对书法的专门论述。只是在1962年郭老写给儿子汉英的“八字真言”:“逆入平出,回锋转向”,后面还写“此八字为学书执笔要诀,书付汉英”。这八个字,原是前人论书的名句,(唐)孙过庭《书谱序》中曾说“执使转用”就是这个意思。这几个字是对书法技法、原理、核心的精辟概括,堪称“举前贤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我理解,逆入平出,说的是下笔从相反方向逆锋入纸,然后转锋行笔,使笔毫平辅运行,逐渐收锋,收锋时也略为回锋勒住。回锋转向,就是说的下笔时,笔锋要在不同的方向回转,不能下笔就使笔锋直落于纸,即运笔中要萦纡回绕,转折呼应。这八个字的意思与清人包世臣提倡的“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主张有近似之处,也是郭老书法中常见的笔势。按照这八个字执笔、运笔,可以收到笔毫“平铺纸上,四面圆足”的效果,从而写出深厚圆润的线条,做到万毫齐力、力透纸背,增加毛笔与纸的阻力,可谓“行处皆留,留出皆行”,避免了中段空怯的毛病。郭老的书法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行笔方法,顺逆翻转,腕活笔实,笔锋调遣,运用自如。许多书法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写字要避免笔力虚弱、飘浮于纸面,力求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而“逆入平出,回锋转向”八个字,正是一个重要的用笔诀窍。郭老书法上的恢宏气势和龙腾虎跃的活力,是从这八个字中创造出来的。这里还要提到,郭老用笔多用中锋,偶用侧锋。不论锋芒所向,皆是凌空取势,沉着痛快,淋漓酣畅,纯在自然,韵味无穷。

《郭沫若》印章

郭沫若书 《十六字令·第三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