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郭沫若:20世纪中国杰出书法家,浪漫主义诗人

郭沫若:20世纪中国杰出书法家,浪漫主义诗人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概述君自沫水来——郭沫若先生郭老诞生于1892年,四川乐山人。郭老是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其《女神》等诗作揭开了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新篇章。可以说,在郭老的历史剧中,充分体现他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的文人特点。他的书法兼收并蓄,独树一帜,自成一体,书法界尊称为“郭体”,被推举为20世纪中国杰出书法家之一。作为一代文豪和大书法家的郭沫若,却十分谦虚。

郭沫若:20世纪中国杰出书法家,浪漫主义诗人

(一)概述

君自沫水来——郭沫若先生

郭老诞生于1892年,四川乐山人。1978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86年的光辉历程。郭老是我国当代誉满中外的文化巨匠,他是一位革命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作家、诗人、戏剧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界的领袖。郭老留学日本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21年参加创办进步文学社团“创造社”,崇尚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郭老是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其《女神》等诗作揭开了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新篇章。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而郭老最突出的特点则是激情、极端和浪漫。《凤凰涅槃》是最能体现他的《女神》浪漫主义风格或精神的名篇,借凤凰死而复生的古老传说,象征旧中国的毁灭和新中国的诞生,也象征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我的诞生。在此,诗人以狂飙突进式的爱国激情,以汪洋恣肆的笔调和重叠反复的诗句,表达了他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憧憬未来的强烈愿望,是“五四”时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积极进取精神的形象写照。这时期的郭老,个性解放、张扬自我仍是其思想主流,但朦胧的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已经烙进他的头脑

郭沫若的《女神》《武则天》《新华颂》 书影

郭沫若草书《题扇面》

他学识渊博,融汇中西,第一部诗集《女神》开中国新诗一代风气的先河,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和众多文学作品,翻译介绍过大量世界名著。郭老同时致力于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思想史研究,成功地确立了认识和研究古文字的科学方法,成为中国唯物史观历史学的奠基人。

小卡片(www.xing528.com)

中国文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沉重的历史使命感,这让中国文人在历次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候,满腔热血,挺身而出,以身殉国,用自己的生命气节书写中国的历史。作为一位文人,在民族危亡之际,尤其是在抗战时期,郭老有感于时局,对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抗战政策的不满与痛恨,高举义旗,挺身而出,一口气写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等六部历史剧,歌唱光明,批判黑暗,颂扬正义,否定罪恶。

写于1942年1月的《屈原》,以楚国对秦外交的两条路线的冲突为中心,描写了代表爱国路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靳尚等人的斗争,歌颂了屈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的高尚品质,揭露了南后的无耻和楚怀王的昏庸,以及张仪的卑劣。剧本借历史故事和人物,尖锐地讽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抨击了国民党反动集团的黑暗统治和反共卖国的卑劣行径,并通过屈原抒发了作家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强烈愤怒。可以说,在郭老的历史剧中,充分体现他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的文人特点。

郭沫若书 《故宫博物院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老进行了长达70余年的研究与创作,谙熟中国书法艺术源流变迁。他少年时就研习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临摹《兰亭序》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后又研习历代碑帖,尤喜读《孙过庭书谱》,对其中执笔要诀极为欣赏,领悟颇深。他以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学识充实着书法艺术,影响着书坛,尤其在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上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的书法兼收并蓄,独树一帜,自成一体,书法界尊称为“郭体”,被推举为20世纪中国杰出书法家之一。

郭老的书法,能食古而化,极具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其书以行草见长,豪放明快,不拘绳墨,笔走龙蛇,爽利洒脱,流转跌宕,韵味无穷。郭老除最擅长的行书外,草、楷、隶、篆,以及甲骨文、金文都是信手拈来。这也是同时代的许多书法家难以达到的。他作品形式异彩纷呈中堂、条幅、楹联、长卷、匾额、册页、扇面、拓本、题跋等等,应有尽有。偶尔作画,自出机杼,虽属戏作,却别出心裁,独创新意,妙趣横生。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有诗赞郭老书法云:“郭公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意造妙参无法法,东坡原是解书人。”

作为一代文豪和大书法家的郭沫若,却十分谦虚。在有关他自己的传记资料中,特别是小传、简历中,几乎都找不到他是“书法家”的记载。郭老在研读《孙过庭书谱》时,看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处,自叹:“人已老而书不老,为可憾耳。”可见,郭老直到晚年对自己的书法,尚感觉有不足之处,其谦虚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