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拙生辣——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拜曾熙为师,为他取学名“爰”,法名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留学日本,学习绘画与染织。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前后共计两年多,共临摹276幅壁画。1943年,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张大千此举也带动了文化界更多人研究敦煌学。大千对历代名家杰作心慕手追,被称为“摹古第一等人物”。于右任为其题“富可敌国,贫无立锥”,徐悲鸿誉“五百年来一大千”,方介堪为其治印“好春长在,好花长见”。
张大千是现代中国颇负盛誉的国画大师,书法亦能自立门户,并擅长诗词,也能治印,在艺术上堪称全才。
张大千的书法在年少时就受到家兄张文修的启蒙,弱冠之年从日本返回上海,拜师清末民初的著名书家李瑞清和曾熙二人,潜心学习书法,为其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张大千对李瑞清的书法情有独钟,并以超常的临摹天赋很快掌握了李瑞清的书法特点和精神,甚至能够逼真地临摹他的书作。李瑞清的门生非常多,但却对张大千格外器重,他病重卧床无法写字时,社会上送来的笔单大多由张大千代书。
20世纪30年代之后,张大千的书法开始酝酿变化,在李瑞清和曾熙的基础之上转学多师,参以宋代大家黄庭坚的笔势,追求拆杈和屋漏痕之妙,愈发跳荡灵动,清隽奇肆,形成了自家风格。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山水画的意境,达到了艺术上的精深境地。仔细鉴赏张大千的墨迹,看上去笔笔有力,但这种力并不是一味求其表面上的张扬外露和剑拔弩张,而是力与感情的融和,藏于笔墨之中的锥沙印泥之妙,可以说达到了“骨力”与“内美”的和谐统一。(www.xing528.com)
张大千行书七言联
张大千行书八言联
张大千信札(一组)
张大千的书法以行楷和行书见长,篆隶亦佳,章草也很雅致,其书法画意甚浓。据称,他作书除用浓墨外,时亦浓淡兼施,枯润互映。善将洗净宿墨的笔蘸浓墨于毫端,一笔连书数字,蘸墨再书,如此时浓时淡,此起彼伏的墨色变化,加之线条的多变,使整幅作品气韵极为生动。他针对不同的绘画,配以适当的款式,书画融为一体,巧妙结合。有的日本人收集他的作品,往往是为了收集他画上的书法,以作学习、研究之用。2001年12月上海敬华推出张1929年所作“鹤寿”横披(110.6厘米×32.4厘米),成交价3万元。转年苏富比拍出张大千“雨中重游横贯公路”行书轴(135厘米×34.5厘米),成交价4万多元。现在看来,此等价位显然是低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