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舒和——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别署予向、虹庐、虹叟,中年更号宾虹,安徽歙县人。少年时投身反清洪流中,大有“以天下是非风范为己任”之志。他开垦过荒田,举办过义学,1906年借纪念黄宗羲鼓吹革命,与人合组黄社,1909年又和柳亚子、陈佩忍等创办南社。辛亥革命后,他却退出政治舞台,走上了艺术道路,当时他46岁。黄宾虹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的大家,擅画山水,兼画花卉,亦能诗、工书、精鉴赏,治金石文字、篆刻之学。长期致力于美术史论和中国画教学,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等。
黄宾虹对汉字的造字法则“六书”,似乎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和颖悟,尚在母亲怀抱里就能“瓜掌识会意”,10岁时便摹刻家藏的古印谱,让父亲大为惊喜。初到上海时,识其画者寥寥,但都服膺其为藏印大家,是“识字第一”的古文字学家。所以,黄宾虹的书法,最受推崇的是他的金文大篆。如篆书七言联“心肠铁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其用笔结字非常随意,又非单事临摹、泥古不化者所能企及。他平时喜于古器物觅奇字而进行考释,故其书古拙舒和,尽得神理。正如王伯敏先生所说:“黄宾翁篆书,往往于走笔之时,出力又不出力,故能松动吐气;当在波磔巧变之时,故于转折遒劲处多有生趣。”
黄宾虹集金文
黄宾虹篆书七言诗
黄宾虹金文七言联(www.xing528.com)
黄氏对行草书致力尤深,他曾言自己“几十年每日晨以草书养舒和之致”。黄宾虹青少年时期,在当时碑风影响下,揣摩过很多不同风格的魏碑,且对帖学也非常用心;中年时几乎每天抄书临池,狠攻行草。与大篆线条的静态相对而言,动态的行草书法更能看出他的才情和功力。如他写的纪游诗册,可看出其行书似多宋人气息,舒和典雅,古质清健。此册共24幅,在2001年一次拍卖中,以11万元售出。由此也可看出,黄宾虹书法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颇高。有评论者称,在结体上,黄宾虹的行草体字虽然很小,张力却很大,这是因为字的中宫收得既紧又小。在章法布局上,他年轻时就得郑珊“实处易,虚处难”六字诀,又从书中得邓石如“以白当黑”之法,构成了他对书法结字谋篇的空间认识,利用“布白”和无形之线来控制有形笔触,形成形散神不散、内力聚合的整体气势。
黄宾虹的书法和他的绘画一样,“来自自然”又“超越自然”,最后则“回归自然”。他的《太极图笔法演示》更是凭依自然的法则,那“不齐而齐”和“一波三折”的笔法是他书法、绘画用笔的核心。他书法中的内力之美,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黄宾虹曾对学生石谷风说:“我的书法胜于绘画。”他将书法入于画法,又以金石入于书法,熔金石书画为一炉。事实上,他的书法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对传统法度有所完善,还拓展了审美境界。相信随着人们进一步的认识,人们将体会到这“千古之绝唱”。
黄宾虹行书扇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